重度肠化一定是癌吗(什么是肠化会变成)

病理报告中常见“肠化”字样,肠化会变成“癌”吗?

65岁的退休教师李大妈在女儿的劝说下,克服了内心的恐惧,鼓起勇气,忍受了检查中的不适,终于接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医生还夹取了活检,虽然医生说没发现大的问题,可毕竟取了活检了呀,莫不是还有其他问题吧,医生说要等两天,算了,多猜无益,不想那么多了,耐心等病理结果吧。

第三天,终于等到病理报告了:胃窦型黏膜轻度萎缩性炎伴浅表糜烂,局灶腺体肠化。HP特染: 。还好!没有癌,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可是肠化又是什么鬼,莫非是传说中癌前病变吧,是不是特别容易变成癌!

带着疑问来到消化科复诊,医生仔细询问了日常饮食、有无腹痛、嗳气、反酸、烧心等感觉,仔细看了相关检查报告,安慰说就是常见的胃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开了药,让她按嘱服药,三周后复诊。针对她的疑问,让她别太担心,肠化是常见现象,疗程结束后定期复查就行。

那么,什么是肠化呢?容易转变为癌吗?

重度肠化一定是癌吗(什么是肠化会变成)(1)

腺体部分上皮肠化

肠化,全称是肠上皮化生,就是正常不应该出现肠黏膜上皮的地方出现了肠黏膜上皮。胃黏膜最常见,胃窦及贲门部位比较多,是胃黏膜针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改变,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

正常胃黏膜,主要由胃固有腺体及表面的由固有腺体产生的一层保护性黏液膜组成。胃底及胃体部分的黏膜具有很强的泌酸功能,使胃液保持酸性,维持胃内各种胃消化酶发挥作用所必需的酸性环境。同时这层保护膜能够保护胃黏膜自身免受酸性及消化酶的侵蚀。

正常情况下,胃黏膜的腺体主要是固有腺,胃底胃体部位以特征性的泌酸性腺体为主,胃窦以分泌黏液的腺体为主,不会出现肠黏膜的上皮。

当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胃内环境发生改变,胃黏膜表面屏障保护功能下降,导致表面上皮脱落、糜烂,如果影响不大,很快便由腺体颈部的干细胞分裂、分化,得以补充修复,此过程中如果不良影响持续存在,补充的部分新生细胞为适应环境改变,会改变分化方向,转变为肠黏膜上皮,出现特征性的杯状细胞,病理医生很容易辨认出来,这就是表面上皮的肠化。如果影响较大,持续时间长了,固有腺体在自我更新的过程中出现肠化,就是腺体肠化。

重度肠化一定是癌吗(什么是肠化会变成)(2)

萎缩性胃炎,腺体肠化

这些化生改变,会随着致病因素的减轻或去除、内环境的改善,而恢复正常。由于表面上皮的更新速度为5-8天,而固有腺的更新时间为2-3年,即使经过药物干预,改善了内环境,表面腺体肠化能够很快恢复,固有腺体的肠化也会长时间存在。

肠化会变成癌吗?

以上过程说明,肠化是人体修复过程中的适应性改变,仅仅是由一种正常组织转变为另一种正常组织,是一种可复性改变,并不是肿瘤,在所有的成年人体内,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肠化,肠化的存在的普遍性,说明了它不可能是癌前病变,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事实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不少胃癌周围常常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肠化腺体,有些人因此认为胃癌与肠化存在某种联系,不然又如何解释呢?前面解释了肠化机体是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它的大量存在只能说明胃黏膜的内外环境没有得到改善,而处于一种待续状态。也可以这么说,肠化与胃腺体的异型增生甚至胃癌是一种并行的改变,肠化腺体本身不会致癌,与胃癌并没有肯定的因果关系。真正与癌有关的是各种致病因素,肠化本身不会变成癌。

各位友友们,了解了这些,现在还害怕肠化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