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弄懂个体身心发展的5个规律)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多而且不好记,万能的小编来了,每天给您整理教师招聘考试中涉及到的小知识点,每日打卡来学习吧~坚持下去,考试不是事!

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弄懂个体身心发展的5个规律)(1)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解析:顺序性强调人的发展顺序不能错,不能跨越、不能倒序,就像1—2—3—4一样,必须按照这个顺序来发展。就像儿童得先会爬,再会走,最后跑一样,所以对教育的启示就是必须按照儿童发展的顺序进行教育。考试中经常和《学记》中的古语结合在一起,如:“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幼者听而弗问,学不鬣等也”。

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弄懂个体身心发展的5个规律)(2)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解析:阶段性强调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不同,如1A—2B—3C—4D,在每个阶段特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违背阶段性。

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弄懂个体身心发展的5个规律)(3)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解析:该点可简单理解为同一阶段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归根结底强调的是速度不同,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应该抓住其发展速度最快的时候进行教育,因此劳伦兹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启示教育者应抓住学生的关键期、最佳期进行教育,适时而教。

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弄懂个体身心发展的5个规律)(4)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解析:互补性可理解为两方面,一是生理和生理的互补,如盲人的听觉经常比较灵敏;二是心理和生理的互补,如身残志坚。对教育者来说我们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又要看到学生的缺点,用学生本身的优点来弥补缺点,做到扬长避短,也就是《学记》中说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弄懂个体身心发展的5个规律)(5)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解析:该点可简单理解为学生和学生之间是不同的,既表现在群体上,也表现在个体上,既然都不同,所以教育者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因材施教。该点经常结合《论语》来考察,如“夫子施教各因其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弄懂个体身心发展的5个规律)(6)

例题:

1.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比较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答案】C。解析: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2.“狼孩儿”在7岁时发现并获救,虽经培养和训练,但再也达不到正常的语言发展水平,这体现了发展的不可逆性。( )

2.【答案】×。解析: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今后的教育中无法弥补,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有不平衡性。

3.小学生和中学生都要学习平面几何中的许多相同概念,但学习的要求和教学的方式显著不同,这是由儿童的智力水平显著不同决定的。( )

3.【答案】×。解析:主要是因为属于不同的阶段,因而各个方面都不一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