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味道面糊糊(怀念面糊糊)

中国的地域真大,一条大江、一座山脉划出了南北,也划出了饮食上的不同,南方喜米,北方爱面,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就有了差异。

小时候的味道面糊糊(怀念面糊糊)(1)

我的老家在山东鲁西南,父亲初中毕业,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生存外出投亲,一路西行来到陕西,求学成家立业,也把山东的生活习惯带到了秦地。

小时候的味道面糊糊(怀念面糊糊)(2)

山东不但有馒头煎饼,更有一种面食因其制作简单方便而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叫面糊糊,类似于煮完面条后剩下的面汤,只是更浓些。

小时候的味道面糊糊(怀念面糊糊)(3)

面糊糊很好做,将面粉用冷水搅开后倒入到滚开的锅中,再烧开就可食用,虽然过程简单,但操作却不容易,关键是掌握恰当的比例,面少水多那就成了稀汤寡水,面多水少就跟浆糊一般,都不好喝。

正是因为它的简单快捷,它成为我们小时候永恒的早餐,无法抹去的记忆。

六七十年代,物质相对比较匮乏,城镇家庭取暖烧饭基本上都用炉子烧煤饼子,现在我们用的液化气、天然气更没听说过,就连蜂窝煤都很少见。

为了节约煤饼子,炉子晚上要封一夜,第二天早晨捅开烧饭,但炉火小而不旺,需要重新加煤饼,较长时间才能上火。

为了让我们吃上热的早饭,更为了我们上学不迟到,父母通常凌晨五点多点就起床忙碌了,捅开炉子加煤,放满一锅凉馒头慢慢开始加热,直到冒大气,换锅添水,等待水开,和面糊,水开下锅,不一会,热气腾腾的白面糊糊就出炉了。

小时候的味道面糊糊(怀念面糊糊)(4)

这时就听到了母亲在屋外喊我们起床的声音,大冬天外面太冷懒床想多睡会,但只要听到父亲的脚步声,会一个骨碌爬起来,也顾不了冷了,立马穿衣下床。

那个年代家里孩子都多,我们兄弟姊妹加上父母和祖母,一大家子七口人,面糊糊要做一大锅,吃着馒头就着自家淹制的蒜茄子或雪里红咸菜,喝着热气腾腾面糊糊,那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现在回味起来,那种幸福感都时时爆棚。我常想,那么简单的食材,怎么能让人得到这样的满足感呢,或许这是来源于那个年代人们的平和心态吧

面糊糊的故事还在演绎,在升华,在浓缩!

气温降低了,天气凉快许多,屋后养的那2、3只老母鸡很努力,门后书架上那个专门用来盛放鸡蛋的铝制饭盆第二层已快满放不下了(估计不超过12个鸡蛋,以备家里来客人或亲戚时临时加个稀罕菜),父母就会破例在面糊糊里打一个鸡蛋花,我们就能喝到鸡蛋面糊糊的高规格。

小时候的味道面糊糊(怀念面糊糊)(5)

用当下语言类比,若面糊糊是普通1.0版的话,那鸡蛋面糊糊就是当之无愧的优质2.0版了。

饭锅里漂浮着鸡蛋花,父母会尽量把蛋花盛到我们和祖母碗里,但毕竟人多口多,盛到每个碗里的蛋花是有限,每当这时,我们都会用筷子将小片蛋花挑起,慢慢地放在嘴里品尝,享受鸡蛋给味蕾带来的满足。

当然这样的享受机会并不是太多,需要老母鸡再立新功,需要那饭盒能早日垒高,我们盼望着,盼望着……

喝着热热的面糊糊,品着蛋花,我基本就能猜出早饭出自谁之手,母亲耐心细致,搅拌均匀,做出的面糊糊里就没有面疙瘩,蛋花薄且大,若是父亲做的,或多或少有些面疙瘩,蛋花不匀,因为父亲性格有点急躁,做事粗放些。

现在父亲已是古稀之年,性格有所变化,也随和许多,不知做出的面糊糊是否有所改观。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慢慢长大,耳闻目染,我学会了做面糊糊,同时父母的家庭责任和担当,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养成了为家人做早饭的习惯。女儿小时候,第二天的早饭要征求她的意见,每当让她从牛奶、豆浆、鸡蛋面糊糊三选一时,她的首选永远是鸡蛋面糊糊,只是为了营养均衡不能天天早饭做面糊糊罢了。

小时候的味道面糊糊(怀念面糊糊)(6)

时间一晃已到了中年,早饭我也时常做鸡蛋面糊糊,三口之家打2个鸡蛋,细细品品,还有儿时的味道,满满一锅,一人一碗,剩下的都归女儿,保证全部消灭。

小时候的味道面糊糊(怀念面糊糊)(7)

面糊糊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着,它不仅传承着我们不变的味蕾,更传承着责任和担当的家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