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新词分类(汉语新词语监测)

现代汉语新词分类(汉语新词语监测)(1)

现代汉语新词分类(汉语新词语监测)(2)

汉语新词语的监测与发布是为了与社会共享信息;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仍需不断改进。

现代汉语新词分类(汉语新词语监测)(3)

网络新语研究可以借鉴网络新词的研究路径,逐步进行多维的观察、描写和解释。

新词语研究的两个问题

现代汉语新词分类(汉语新词语监测)(4)

新词语研究是一个热门的课题。语言学界对新词语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现代汉语新词分类(汉语新词语监测)(5)

现代汉语新词分类(汉语新词语监测)(6)

“完败”是海外华文媒体近年来出现的新词,表示“在球类、棋类比赛中以明显劣势输给对手”的意思,其用法与“大败”有别,即在“A大败B”和“A完败B”中,“败”具有相反的词义。这种差异体现了“败”的“自败日败”和“破他日败”两种含义,“完败”的出现是对“败”词义系统的完善。在华语视角下,“完败”使相关词语具有核心区与非核心区不平衡、词义形象,多用于媒体和书面语等特点,“完败”可能源自“完胜”的类推。

作为一种有机文化信息传递单位,“模因”具有独特的生存机制和传播机理。本文通过对模因表征之一的语言模因实例”打的”一词的分析,重点探讨了模因生命周期中的生存策略及其与模因传播过程中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模因的生命发生、发展和再生过程除其它因素外还包含着下列重要的策略选择,即:具象化策略、制度化策略和高频化策略。它们与环境因素、宿主因素以及模因固有的模仿机制共同协作,贯穿模因的整个生命周期。

现代汉语新词分类(汉语新词语监测)(7)

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新增词语为例,从认知发展造成语言表达的“空位”与“补位”、求新求异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认知需求角度对新词语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共同认知语境、突显原则、顺接原则和隐喻思维等新词语的流行理据进行了阐释,力求全面认识新词语。

现代汉语新词分类(汉语新词语监测)(8)

现代汉语新词分类(汉语新词语监测)(9)

近5年来的新词语在音节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三音节词语数量迅速增加,占所有新词语的46%左右,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表面看是因为三音节词语大量模因并形成了诸多造词能力很强的词语模,但从深层原因分析则是新时期概念复杂化与汉语结构简约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留学生要学习的新词语是当代汉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留学生对新词语的知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他们更倾向于掌握实用性、稳定性、能产性、时效性较强的新词语;调查结果还显示,留学生对新词语的学习普遍较感兴趣,除课堂外,汉语交际、影视、网络是他们学习新词语的主要途径。

对外汉语新词语词典是面向以汉语作为外语的中高级水平学习者的外向性学习词典。为了凸显外向性词典的简易性,对外汉语新词语词典需要针对留学生的特点,作出适合留学生的编纂探索。词典收录在语言生活中较为活跃和稳定的高频新词语;通过提炼重点、转换句式、替换词语等手段降低释义语言难度;配例时应注意语言的简易性、篇幅的简短性、语境的充足性、功能的渐进性。

生活里的东西是多种多样的,有千秋万代的,有长命百岁的,也有瞬间出现随着就瞬间潜藏的。词汇是指说生活里许多东西的,它也是这样的系统。不仅仅是出现了千秋万代的和长命百岁的才是词汇系统,瞬间出现随着瞬间潜藏的也是词汇系统。

应建构隐喻认知的理论框架,分析新词语的文化语义生成机制,进而认识其翻译规律。新词语翻译是文化语义导向寻求隐喻认知过程的对应,其特点是文化语义和认知过程两个层面的对应。新词语文化语义隐喻认知的普遍性与文化模式的特殊性聚合于原词语与译入语的对应过程。这要求译者在原词语的文化语义扭曲程度和译入语的可接受性之间取得平衡。如文化语义扭曲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译者应优先考虑译入语的可接受性。否则,则应以可接受性为代价,保证原语语义扭曲程度在可接受范围。

电话:010-84177875,84177878,84177688 E-mail:zgshkxw_cssn@163 京ICP备05072735号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1-2014 by cssn. all rights reserve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