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两个字的拼音(多音字中的王者)

综观浩如烟海的中国汉字,一字多读的很是不少。

《辞海》中收录的多音字就达2641个,其中一字二音的 2112个,一字三音的 422个,一字四音的 81个,一字五音的18个,一字六音的 7个,一字八音的只有 1个,而《汉语大字典》收录的多音字要更多一些,一字6音以上的竟达29个。

可见一个常用字读成二、三个音的虽然时常见到,但能读成六、七个音以上的则是凤毛麟角,寥寥可数了 。有趣的是,在这极少数的字中,却有几个字,它们的读音竟达8、9、10个之多,真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

王者两个字的拼音(多音字中的王者)(1)

“八音探花”---“那”

一、"八音探花"---“那”

1.nà,代词,指远处人和事物。如那人,那边,那些。

2.nǎ,代词,表疑问,同 “哪”。如那(哪)儿?

3.nā,姓。《清史稿》:那桐的那。见《那桐传》。

4.nèi,“那一”的合音。如毛泽东《蝶恋花》词:“赣水那边红一角。 ”

5.ně,“哪一”的合音。如翟灏《通俗编》:“那个鱼儿不识水 ?”

6.nuó,多。《尔雅》:“那,多也。”美好。《国语》:“使富都那竖赞焉。 ”安闲。《集韵》:“那,安貌。”奈何。《玉篇》: “那,何也。”于。《尔雅》: “那,于也。”移动,同“挪”字。《清平山堂话本》: “新人那步过高堂。 ”姓(Nuó)。西魏有扬州刺史那椿。

7.nuò,语气词,表疑问,用在句末。犹奈也。杜甫《北征》:“那无囊中帛”。尽也,见《广韵》。

8.né,哪吒。佛教护法神名。

王者两个字的拼音(多音字中的王者)(2)

“九音榜眼”---“缪”

二、“九音榜眼”---“缪”

1.móu,麻十束为缪;帛的一种: “绸缪”,绵密、缠绵,情意深厚。

2.jiū,交错;细;通 “纠”,纠正;通“棹”,绞,上吊。《汉书 ·外戚传下》:“即,自缪死。”

3.miù,欺诈;虚伪;通 “谬”,错误,如纰缪。

4.mù,通“穆”,肃敬;左昭右穆,多作右缪; “缪然”,深思也。

5.miào,姓,宋有缪若虚。明有医学家缨希雍。

6.liǎo ,同“缭”,纠结,缠绕; “缪绕”同“缭绕”。《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缪绕玉绥。”“ 玉绥”,女衣上的玉饰。

7.liáo,“缪缪”,丝貌。见《广韵 ·萧韵》。

8.liào,蜩缪,也作蜩蟉,掉头也。《集韵 ·啸韵》:“龙首动貌。”

9.lù,通“戮”。《古文苑·诅楚文》:“昔我先君穆公,乃楚成王,是缪力同心,两邦有壹。 ”章樵注:“缪,读作戮。”

王者两个字的拼音(多音字中的王者)(3)

“十音状元”---“敦”

三、“十音状元”---“敦”

1.dūn,厚。《易经》:“敦临吉。”敦,怒也,见《说文》。督促。《孟子》:“使虞敦匠。”劝勉,《管子》:“下敦其业。”和睦。《新唐书·王世充传》:“敦邻好也。”

2.dùn,竖。《庄子》:“敦杖蹙之乎颐。”敦,古同“墩”。

3.duī,治理。《诗·鲁颂》:“敦商之旅。”逼迫。《诗·邶风》:“王事敦我。”

4.duì,敦,黍稷器,古代以敦盛食。

5.tún,通“屯”。《集韵》:“屯,通作敦。”

6.tūn,“敦恨,同憞恨”,心不明也。见《集韵》。

7.dào,覆盖。《周礼·春官》:“每敦一几。”

8.diāo良山曲,画饰,《睛·大雅 ):“敦弓既坚、”敦弓画弓也 -

9.tuán,聚拢。《诗·大雅》:“敦彼行苇。”通“团”。 《诗·豳风》:“有敦瓜苦。”

10.zhūn,通“淳”,布帛的宽度.见《集韵》。

这“敦”字是一个多义、多音的字, 既有本义本音,又有多个通假义和通假的字音,如通“屯”、“团”、“淳”,又同“憞”、“墩”等,因此,读音特别多。

著名章回小说《镜花缘》作者清代李汝珍是一个擅长韵学的名家, 他抓住“敦”字这个突出特征,在《镜花缘》第16回中专门写了一大段文章假借黑齿国才女“紫衣女子殷勤问字”的情节,借多九公之口畅谈“敦”字十音的字学和韵学知识, 强调辨音对于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大讲反切叶韵之说, 以炫示作者精通音韵之学。 他引经据典摆出了这“敦”字十个不同的读音。

无疑,“敦”字是汉字中迄今为止已知读音最多的一个了,当之无愧的“十音状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