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

她是民国才女,与唐瑛并称“南唐北陆”;她是倾城美女,一代名媛,引无数男子尽折腰。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荡起的心泉秘密。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1)

01、出身名门

陆小曼(1903.11-1965.04),名眉,别名小眉、小龙,江苏常州人。她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女,擅长绘画、写作、戏曲、外语翻译。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2)

作为民国社交界首屈一指的名媛,陆小曼出身名门。陆小曼父亲陆子福(1873年-1930年),又名陆定,常州武进人,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陆定任财政部赋税司司长、中华储蓄银行行长。陆小曼母亲吴曼华,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副宰相)吴耔禾之长女,外祖父吴光悦,是清朝江西巡抚。吴曼华多才多艺,对诗词绘画和古文学都有很深功底。

在她之前,陆家一连生了8个孩子,全部夭折,作为独女的陆小曼自幼就是家中掌上明珠。陆小曼幼时是在上海度过的。6岁随母亲赴京依父度日,7岁时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9岁到14岁在北京女子中学读书,15岁转入北京女子圣心学堂。父母对陆小曼的学习很上心,所以她从小到大读的都是名牌学校。陆定还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授英文。陆小曼生性超级聪慧,过目不忘,又肯勤奋学习。16岁已精通两国文字,能弹钢琴,长于画油画。

学生时代的陆小曼,才能出众,美丽含苞欲放,初露魅力。她既有上海姑娘的聪明活泼,又有北京姑娘的秀丽端庄。在学校里,大家都称她为“皇后”。她每次到外出活动时,中外大学生往往有前后数十人,给她拎包持衣,而她则高傲至极,对那些人不屑一顾。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3)

当时的北洋外交总长顾维钧要圣心学堂推荐一名精通英语和法语、年轻靓丽的姑娘去外交部工作,陆小曼成为当然之选,从此陆小曼便成为顾维均的英法文随行翻译。18岁时,陆小曼逐渐名闻北京社交界。她能诗善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而且热情、大方、彬彬有礼,更能引人好感的是她那艳丽动人的笑容、轻盈的体态和柔美的声音。陆小曼在3年的外交部翻译工作中,屡屡显出她机警、爱国的一面。因为当时翻译不仅仅把对方的话译出来就算了事,还须随机应变。她看到外国人有蔑视华人的语言行为,就以牙还牙,巧妙地对付。可以说陆小曼在少女时代已经完美地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女性的才华和美貌。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4)

(陆小曼画作)

陆小曼,可以说是民国十大才女中最为传奇、最有才华、人生最为坎坷、名气也最大的一位。她一生追求自由、坚强勇敢、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哪怕是被误解、被争议也从不辩白,依然保持着自身独立的人格。

02、为她折腰的男人

第一任丈夫王赓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5)

1922年,陆小曼19岁了,人越来越漂亮,身材也越显婀娜娉婷。在这一年,她离开学校,奉父母之命与王赓(常州府无锡县人)结婚。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6)

这是一桩在家长看来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作为父亲陆定,一定觉得找了个金龟婿。

王赓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长得一表人才。他从清华毕业后,就被保送到美国留学。1915年,他被西点军校钦点,然后就去了西点军校学习。1918年,他在全级137名学生中,以第14名的成绩毕业。在西点军校他有一位同学非常有名,就是后来成为“二战”时期欧洲盟军统帅,也是后来美国第34届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回国后他就在北洋陆军部任职,25岁时就已升为陆军上校。

27岁时,他和陆小曼结婚。陆家财大气粗,两人的婚礼在“海军联欢社”举行,仪式之浩大,场面之阔气,轰动整个京城。

陆小曼的伴娘团都是名门女儿,曹汝霖、章宗祥、叶恭绰、赵椿年的女儿悉数到场,外加几位英国小姐姐,一共九人!秒杀现在娱乐圈的一切伴娘姐妹团!婚礼当天,中外来宾数百人,“几乎把‘海军联欢社’的大门给挤破了。”

在大家眼里,陆小曼嫁给王赓,郎才女貌,妥妥的一对神仙眷侣!但在这桩婚事中,陆小曼完全是被动的,婚后不久她就觉得自己和王赓之间在性情和爱好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王赓是个工作狂,刻板、尽职、沉着、干练,除了周日,平时几乎没时间陪陆小曼。陆小曼是个文艺浪漫女青年,喜欢看星星看月亮,没事聊聊诗词歌赋和人生哲学,喜欢俩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这一点,王赓明显做不到。他忙着追求事业的高度,哪里有时间和心思谈情说爱,况且也不一定有那个才情。

于是,王赓就让陆小曼找自己的好朋友徐志摩玩。徐志摩这种浪漫多情的性格很符合陆小曼的胃口,俩人关系渐进、互生情愫,后来情不自禁的爱上对方。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的陆小曼和王赓之间当然就越来越淡泊。

王赓后来知道陆小曼和徐志摩之间的关系。一次争吵之后,陆小曼生气回了娘家。

"我发现,我喜欢上你的妻子了",这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开始热恋后,徐志摩写给王庚的一句话。可是王庚的回答却很有绅士风度"我们大家都是知识分子,我即使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成见"。

但王赓其实是很爱陆小曼的。当时他已经是五省联军总部参谋长,听到关于陆小曼和徐志摩之间的传闻时,还给陆小曼写过一封信,意思是“如果你还念及我们的夫妻情分,就南下来团聚。如果你的心另有所属,我也绝不加以拦阻。”

后来,他见陆小曼确实是心有所属了,他将自己闷在家里月余,最终从陆小曼的角度出发,做出了一个他认为能让陆小曼幸福的选择,跟她离婚,忍痛放手。他为此还特地找徐志摩深谈了一番。他说:“我们都是读过书的人,我即使和小曼分开了,内心对她始终如一,爱意不变。她这个人很好,以后你要是对她不好,别怪我用非凡的手段来惩治你。”做到如此地步,我想王赓才是真正懂得爱情真谛的男人。

然而另一边,陆小曼为了跟徐志摩真正的结合,狠心做了件残忍的事。她将自己与王赓的孩子给流掉了,也因此落下了病根,终身不孕,而且身体很差。王赓事先是不知道的,等到已成定局,才知晓。到了这个地步,按说王赓应该多少会对她生出恨意的,但是王赓依然没有。徐陆二人结婚时,他还送去了一份厚礼。有人赞他有君子气量,但他只是苦笑,他并不是为了一个徒有的虚名,这内心的苦楚又有谁懂?

离婚后的王赓专注于事业。直到1931年,徐志摩罹难,陆小曼成了孤身一人。王赓找到陆小曼,希望两人能重修旧好,但陆小曼拒绝了。

1942年王赓被任命为赴美军事代表团团员。4月,途经埃及开罗时病逝,死时年仅47岁。王赓逝世后,被北非盟军以厚礼葬于开罗盟军公墓。毕生他都将陆小曼深藏心间,与陆小曼离婚后再没娶妻。可见王赓也是个痴情男儿。

一生挚爱徐志摩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7)

徐志摩,追求林徽因无果,恰好这时通过朋友王赓认识了他的妻子陆小曼,俩人兴趣相投,在不断地接触中爱上对方。

对待爱情,陆小曼比徐志摩更有勇气。徐志摩迫于各方压力,跑到欧洲避风头,而陆小曼则向父母提出离婚的想法。她给徐志摩回信说:“摩,为你我还是拼一下的好,非到精疲力尽绝不回头。人家全当我是个只会玩只会穿的女子,只有你是第一个人从一切的假言假笑中看透我的真心,认识我的苦痛!”

徐志摩追求陆小曼的行为成为了社会的笑话。当时的鲁迅先生、郁达夫都纷纷指责他的爱情观,身边的好友也都唾骂他,就连他的恩师梁启超和父亲徐坤如都不支持他和陆小曼。当徐父看到徐志摩所发表的离婚通告,勃然大怒,怒斥徐狼心狗肺,毅然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当然也断绝了对徐志摩的经济支持。

梁启超是徐志摩的老师兼挚友,俩人感情极好,经常会在一块讨论作诗。而陆小曼呢,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从小过惯了奢侈的生活,就连跟徐志摩在一起后也毫不收敛。所以梁启超极不喜欢这个陆小曼,觉得她会害了徐志摩。但是沉浸在热恋中的徐志摩哪听得进梁启超的话呢,在徐志摩婚礼当天,他急切希望梁启超来当证婚人。梁启超本是不愿意来的,在胡适等人拜托下才肯来到现场。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8)

可是在婚礼上,梁启超却没有对这对新人表达祝福,反而开口指责新郎新娘。徐志摩是他心爱的弟子,而他却当众斥责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后务必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我希望这是你们最后一次结婚。”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9)

徐志摩娶回自己心仪的陆小曼后,他们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徐志摩为了养陆小曼,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赚取稿费。但钱仍远远不够,因为陆小曼从小花钱就大手大脚,一个人在家也要用十几个仆人,要住小洋楼,还要吸鸦片。这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而此时陆家已经破产了,徐家也不给资助,徐志摩没办法,就应了胡适的邀请,去北京大学任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挣几百块大洋,也是相当会赚钱的文人了。

据说徐志摩曾经做过七个兼职,甚至还曾担任过地产中介。即便如此,身兼数职的徐志摩经济状况也十分捉襟见肘。

为了保证陆小曼能随时随地吃到水果,徐志摩大冬天的十几样不重复地给她四处淘换。陆小曼不喜欢北京的气候,坚持留在上海,徐志摩就上海北京两头跑。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

可见徐志摩爱陆小曼有多深。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10)

后来与陆小曼的信件里,生性浪漫的徐志摩提及最多的也不再是风花雪月,而是银行欠款,足以说明二人的经济状况。可是即便如此,陆小曼仍然与私人医生有着不清不楚的暧昧与纠缠。徐志摩的处境应了当初徐父说给他的一句话“你的痛苦都是你自私的结果”。徐志摩终于把浪漫的爱情过成了“一地鸡毛”。

但好景不长。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遭遇空难死了。

1931年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张学良的专机飞抵南京,于13日回到上海家中。18日,徐志摩乘早车到南京,住在何竞武家。徐志摩本来打算乘张学良的飞机回北京,临行前,张学良通知他因事改期。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小礼堂向外宾作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才于第二天,即1931年11月19日,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北京。登机之前,他给陆小曼发了一封短信,信上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但最终他还是走了。因大雾影响,飞机于中午12时半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坠机,机上连徐志摩共三人,都刚届36岁无一生还。时年陆小曼29岁。

陆小曼在万国殡仪馆中,哭晕数次,清醒后,便坚持要去山东党家庄接徐志摩的遗体,被朋友和家里人死命劝住了。徐志摩的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后,陆小曼见到了现场唯一的一件遗物:一幅山水画长卷。这幅画是陆小曼于1931年春创作的,堪称陆小曼早期的代表作,风格清丽,秀润天成。更为珍贵的是它的题跋,计有邓以蛰、胡适、杨铨、贺天键、梁鼎铭、陈蝶野诸人手笔。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11)

徐志摩把这张手卷随带在身,是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只因手卷放在铁箧中,故物未殉人。陆小曼看着这张画卷,想到徐志摩的种种好处,泪水涟涟,百感交集。自此,她一直珍藏着这幅画,如同保护自己的生命。徐志摩失事后,陆小曼受的打击最大,遭受的批评也大。徐志摩的朋友们认为是陆小曼不肯北上才导致悲剧上演,所以自此不再跟她来往。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12)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可以说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期间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思念之情,我们还可以从她在徐志摩死后的几篇文章中看到。在徐志摩死后一个多月,陆小曼写了《哭摩》,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悲伤痛苦跃然纸上。1964年秋10月,陆小曼住进了医院,陆小曼住院时,隔壁病房正好住着老朋友刘海粟。两人在病房里碰到,真是感慨万千。他们聊起了已经遥远的往事,聊起了在地下已经三十余年的志摩,聊起了当年的那些朋友。临终前几天,陆小曼嘱咐堂侄女陆宗麟把梁启超为徐志摩写的一副长联以及她自己的那幅山水画长卷交给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先生,《徐志摩全集》纸样则给了徐志摩的堂嫂保管。

后人都只说他是为了去看林徽因的演讲,却不知道徐志摩死后,现场唯一的一件遗物是陆小曼的一幅山水画长卷。

两情相悦的爱情最终变成了悲剧。

同居翁瑞午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13)

翁瑞午其实很早就和徐志摩、陆小曼夫妻俩认识了。因为陆小曼身体不好,徐志摩四处求医,最后就请到了翁瑞午。

据陈定山《春申旧闻》载:“陆小曼体弱,连唱两天戏便旧病复发,得了昏厥症。翁瑞午有一手推拿绝技,是丁凤山的嫡传,他为陆小曼推拿,真是手到病除。于是,翁和陆之间常有罗襦半解、妙手抚摩的机会。”

陆小曼在翁瑞午给她推拿治病的时候曾问他:“瑞午,你给我按摩确实有效,但你总不能时时刻刻在我身边啊,你不在的时候万一我发病的话,有什么办法呢?”翁瑞午想了一下,对陆小曼说:“有是有办法的,但这个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好采用的。”陆小曼连问是什么办法,翁瑞午就说:“吸鸦片。”陆小曼一听是这个馊主意,就大骂瑞午害人。

但是,后来犯病疼痛难忍,一时控制不住,开始了吸食鸦片。她自己也知道这是一个坏习惯,可一旦上瘾,就无法控制自己了。她和翁瑞午两人,常常一起在客厅里的烟榻上隔灯并枕,吞云吐雾。

其实翁瑞午也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翁绶祺是翁同龢的门生,曾官至广西梧州知府。而且他也是多才多艺,随赵叔儒学书画,随况周仪学习诗文,随丁凤山学习中医推拿。他还会唱京戏昆曲,并深得梅兰芳赏识。

同时,他也是著名的收藏家,家里有很多名人真迹。

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与翁瑞午同居是事实。在上海中国画院保存着陆小曼刚进院时写的一份“履历”,里面有这样的词句:我29岁时志摩飞机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35岁时,与翁瑞午同居。翁瑞午在1955年犯了错误,生严重的肺病,一直到现在还是要吐血,医药费是很高的。我又时常多病,所以,我们的经济一直困难。翁瑞午虽有女儿给他一点钱,也不是经常的。我在1956年之前一直没有出去做过事情,在家看书,也不出门,直到进了文史馆。翁瑞午对她仍是一往情深,只要小曼开心,他什么都能替她办。

尽管陆小曼说她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但她对待感情,也是认真而坚强的,决不三心二意。当时许多朋友不赞成她和翁瑞午的这种关系,要她与翁断交。胡适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他向陆小曼提出,只要她与翁瑞午断交,以后一切由他负全责。陆小曼委婉地拒绝了他的要求,她当时对人说:“瑞午虽贫困已极,但始终照顾得无微不至,廿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

翁瑞午的好友陈巨来也为这事和翁瑞午闹翻了。

但最后陈巨来也不得不说:“翁瑞午跟陆小曼的关系,却不能简单地责之以‘朋友妻不可欺’。陆小曼从来不事生产,全赖翁一直是黑(烟)白(饭)供应无缺,在陆年老色衰之后翁仍侍奉不改,也不能不算是情义很重的了。”

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时,曾约法三章:翁瑞午不与原配离婚,也不与她结婚。为了负担家中和陆小曼两边的开销,他甚至不惜卖掉家里的藏品换钱。可见翁瑞午对陆小曼的深情。

只可惜,翁瑞午1960年先走了,留下陆小曼一个人,艰难度日。

红颜知己胡适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14)

在对陆小曼的所有恭维中,唯有胡适的那句最经典、最知名——她是北平城里一道不得不看的风景。

与梁启超的反对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一起的态度不同,倡导自由恋爱的胡适很支持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外恋情,尽管这是有悖道德与传统价值观的。也许是因为胡适尝尽了包办婚姻之苦的缘故吧。

实际上,胡适不但认识陆小曼比徐志摩早,而且二人还有过暧昧关系。《胡适档案》里残存的三封陆小曼的来信可作为最直接的佐证。

第一封书信原文:

这几天我很担心你。你真的不再来了吗?我希望不是,因为我知道我是不会依你的。热得很,什么事都做不了。只希望你很快地来看我。别太认真,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吧。最重要的,我求求你为了你自己,不要再喝了。就答应我这一件事,好吗?你为什么不写信给我呢?我还在等着呢!而且你也没有给我电话。我今天不出去了,也许会接到你的电话。明天再给你写信。

眉娘

第二封书信部分内容:

让我再写信给你,只要这不惹出麻烦的话。我就用这封信来代替我本人,因为我的人不能到你身边来。我希望我的信可以给你一点慰藉。......听话,我永远都是对的,对不对?

......

我非常急切地想要你来我家,但我不应该太自私。

再见了,最亲爱的,你永远的眉娘

第三封部分原文:

我终于还是破戒写信给你了!已经整整五天没有见到你了,两天没有音信了。你怎么发烧了?难道你又不小心感冒了?今天体温多少?我真是焦急,真希望我能这就去看你。真可惜我不可能去看你。我真真很不开心。请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现在要换成我当先生,等你好了以后,我要好好地教训你,如果你再一次不听话,你就等着瞧!你这个淘气的人!我会处罚你,让你尝尝滋味。

......

你觉得如果我去看你的时候,她刚好在家会有问题吗?请让我知道!我不敢用中文写,因为我想用英文会比较安全。我的字还像男人写的吧?我想她看到这些又大又丑的字不会起疑心的。

祝你飞快康复。你永远的玫瑰眉娘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15)

这三封信都写于1925年6月,当时陆小曼的感情状态是与王庚没离婚,热恋男友徐志摩去了欧洲,而胡适正生着病,这三封信中满满的都是陆小曼对胡适病情的关心。

胡适三十四岁那一年,自己的女儿素斐去世了,这让他感到绝望,终日与酒为伴,而这时陆小曼出现了,虽然二人之前早就认识,但是这样“对的时间”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陆小曼写信开解他,我求求你为了你自己,不要再喝了,就答应我这一件事,好吗?而胡适用这样一句诗回应了她:隐隐江城玉漏催,劝君须尽掌中杯。高楼明月笙歌夜,知是人间第几回。

胡适给了陆小曼自己信箱的钥匙,陆小曼开始给胡适投递信件,但字字句句都流露着暧昧。例如:你为什么不写信给我呢,我还在等着呢,而且你也还没给我电话。我今天不出去了,也许会接到你的电话……再比如:你今天下午好吗?不要急着出来,因为你可能会着凉。好好在家静养。听话。我永远都是对的,对不对? 

这段时间里,陆小曼又给胡适写了至少6封信(现存),其中有这样的语句:

我这两年的环境可说坏到极点,不知道还许说我的不是,我当初本想让你永久地不明了,我还有时恨你虽爱我而不能原谅我的苦衷,与外人一样地来责罚我,可是我现在不能再让你误会我下去了,等你来了可否让我细细地表一表?

那句“你虽爱我而不能原谅我的苦衷”,最直接了当地表达出二人曾经肯定是有过一段情的。

胡适曾给陆小曼写过一首情诗,题为《瓶花》,在他的所有诗歌里算是极好的一首,但没有收入作品集,因为那是只献给小曼一人的礼物:

不是怕风吹雨打,不是羡烛照香熏。只喜欢那折花的人。高兴和伊亲近。花瓣儿纷纷谢了,劳伊亲手收存。寄与伊心上的人。当一篇没有字的书信。

胡适本就是北大教授,又是知名的大文豪,陆小曼是出了名的交际花,两人怎么可能擦不出火花?从二人交往的信件中可以看出,他们曾经彼此相爱!但是他们又很理智,人生交织在一起,随后又各自离散。或许是因为不具备在一起的条件吧!胡适的原配是出了名的“母老虎”,据说胡适曾想跟她离婚,但她坚决不同意。

当年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后来就跟翁瑞午同居了。胡适得知此事后向陆小曼提出,只要她与翁瑞午断交,以后一切由他负全责。陆小曼委婉地拒绝了他的要求。

胡适的要求被拒绝之后,陆小曼为了整理徐志摩的文集的事情又找过胡适。但是,胡适对于这件事好像没有什么兴趣,在陆小曼请他帮助收集徐志摩的文集和信件时,胡适常常是置之不理。因此,陆小曼慢慢地和胡适的联系变淡了,直到后来,两人不再来往。

1962年,那个曾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的胡适猝死于台湾的一场酒会之中。

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曾出现在对方的生命里,并陪着各自走了一程,虽然只是跃于纸上的暧昧,但却在那个年代温暖了彼此!

03、人间少有的才情

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吴耔禾长女,多才多艺,古文基础很深,更擅长一手工笔画,陆小曼天资聪颖,自然深受熏陶。

在她十六七岁的时候,最为擅长的是西洋画,主攻静物写生和风景临摹。有一次,一位外国人到她就读的北平法国教会圣心女子学堂参观,看到她画的油画,又精致,又有韵味,竟然当场支付200法郎,作为学堂的办学经费,把这幅画买了回去,引起学校与社会的瞩目。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16)

陆小曼的才气自然是多方面的。她不仅会作画、作诗,又爱研究文学和戏剧,后来,她又翻译意大利戏剧《海市蜃楼》,1926年初,她又和徐志摩创作酝酿五暮话剧《卞昆冈》,当时这个话剧是他们俩依偎在梳妆台前你一言、我一语的演示、推敲,最后由徐志摩执笔完成。而且陆小曼能演会舞,擅长京剧昆曲,曾演过《春香闹学》、《思凡》、《汾河湾》、《玉堂春》等。在文学方面,她颇有才华,文笔清新,曾完成近两万字的小说《皇家饭店》,翻译了不少作品。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17)

她还参加穆藕初创立的栗社,经常随名媛唐瑛、陈文娣、副社长谢绳祖的两个妹妹,一起参加活动,饰演旦角。1927年,她在中央大戏院演出昆曲 《思凡》,她穿的服装是江小鹣设计的,淡雅朴素,加上陆小曼的身段优美,声音动听,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她与唐瑛合演昆曲 《牡丹亭》里的 《拾画.叫画》,一个扮演柳梦梅,一个扮演杜丽娘;一个轻摇折扇,一个轻挪台步,惊艳四座,留下民国年间“南唐北陆”动人的一景。她扮演 《玉堂春》里的苏三,娇小玲珑,婉转多情,嗓音又轻柔,又清脆;《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穿一身旗蟒,贤淑典雅,让人难忘,于上海滩名躁一时。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18)

一代才女,于绘画更是情有独钟,倾其一生创作了不少画作。陆小曼曾经向国画大师刘海粟学过绘画,她为人聪颖,又积秀美与才识于一身,只要给她一点旧纸、好墨、旧颜色,就可画出一幅好画。与徐志摩成婚后,陆小曼沉浸在眉轩爱河里,偶尔也会展露她的绘画才情。有一次,徐志摩参加艺苑绘画研究所等聚会时,曾代夫人捐助过两幅绘画作品;又有一次,1927年2月的一天,陆小曼与徐志摩到邵洵美家,祝贺邵洵美与盛佩玉的新婚满月,她与在座的画家刘海粟等人,合画了一幅扇面向新娘夫妇贺喜。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19)

陆小曼生命中有三段感情,与前夫王赓是有缘相识,无缘执手相偕;与后来情人知己翁瑞午虽无爱情,却相伴至老;以与诗人徐志摩的一段最为凄怆。以画来比拟,王赓是油画小品,翁瑞午是厅堂挂轴,徐志摩才是她生命里的山水手卷,绵绵不绝,情韵流长。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20)

1931年底,徐志摩飞机失事后,陆小曼痛定失痛之余,彻底洗尽铅华,决心专心画画。随后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一改过去慵懒的习惯。拜师时,贺天健为了防止陆小曼偷懒,约法三章:一、老师上门,杂事丢开;二、专心学画,学要有所成;三、每月50大洋,中途不得辍学。陆小曼就此不问世事,遣心绘画,一来是遣寂寞,排苦闷,二来也是素服向志摩表达她迟来的爱意。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21)

1934年,中国女子书画会在海宁路890号举行第一次同人大会,有杨雪玖、李秋君、唐冠玉、虞澹涵、杨雪瑶、吴青霞、朱砚英等30多位女画家参加。在与会的才情女画家中,有的负责文书,有的负责会议。大家推举冯文凤为主席。陆小曼因为待人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加上明艳动人的笑容,柔美的声音,赢得了海上女画家们的纷纷赞誉,于是大家推举她与丁筠碧负责宣传。书画展览会上,她还奉上所画的秀润山水参展。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22)

1931年,徐志摩飞天之前,她画的青绿山水长卷,清润水分充足。后来她的山水画中的生机渐趋渐淡,时有“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之色。她的画作,多摹拟古代画家渐江、倪云林之作,意境也在倪、黄之间。有一幅册页,她在上面题跋道:“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可以说既是写画,也是写心境。失去了爱人徐志摩,她的心境是冷寂、枯寒的。又比如,她1946年春画的一幅 《江岸双鸡》,虽然秀慧的笔势孕育着温存的学养,但整幅画的颜色是灰蒙蒙的,像抹不开的愁绪。那湖岸之色,的确是显出寂寥之情状的。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23)

她曾写有一首很有名的诗:《癸西清明回硖扫墓有感》:“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每每读来,再看她的画,那湖山的寂寥之气息确实浓重了许多。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24)

翁瑞午是徐志摩的朋友,也是中国“一指禅”推拿的传人。他幼承庭训,通晓国画。徐志摩在世时,曾请他来给妻子看病。他不仅给陆小曼看病,还带给她许多生活的乐趣,如唱昆曲、习字画等。后来,徐志摩去世后,在翁瑞午的相伴下,陆小曼卧薪尝胆专心画画,1941年,两人在上海大新公司 (今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举办了画展。陆小曼的画,有山水,有花鸟,清丽雅致,格调脱俗,受到相当好评。晚年的陆小曼沉浸在绘画的创作中,时而清丽山水,时而写意花鸟,意境清幽,频频在美术展览会上亮相。1958年,陆小曼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后正式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职画师。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25)

民国才女书,真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陆小曼曾自述:“我爱大自然,但我无法旅游 (因病),因此我愿陶醉在丹青的河山风景中。” 绝版的民国才女,惊才绝艳,百年寂寥。她用绘画赢得人格独立与灵魂自由,用丹青度化人生,终成为民国年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26)

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27)

04、孤寂的晚年生活

陆小曼的一生,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被人追捧、簇拥的社会名流生涯;后半部分,则是在徐志摩死后,整顿衣裳起敛容,荆杈布裙素面天,洗尽铅华,戒烟作画。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28)

正如她在致志摩挽联中说:“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在病痛中,她重拾画笔、潜心作画,用笔墨丹青在纸上游历山水、寄情花鸟。在徐志摩去世多年后,她甚至在上海举办画展,成为了中国画院的画师。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29)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主要靠着翁瑞午接济度日,1961后,翁瑞午因病去世,玄采薇经常去看陆小曼,家里简直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陆小曼不像张幼仪,坚强不屈、包容大气,也不像林徽因理智冷静、充满智慧,她是一个另类美人。她不在乎世人的眼光。19岁时陆小曼身陷包办婚姻,奉父母之命,与王庚结婚。22岁遇上徐志摩,相识相爱。而在当时,“一婚定终身”的观念深入人心,许多人认为他们破坏了传统礼教。

1931年徐志摩搭乘邮政班机失事,陆小曼仅仅29岁。当时徐志摩的朋友、文艺界的诸多名人都认为是陆小曼不肯北上才导致悲剧上演,都不愿与她来往,而且她后来出版《之摩全集》时,朋友都不肯帮忙。她也不解释,只说:“我没杀志摩,志摩为我而死。”

陆小曼敢于冲破礼教的束缚,毅然与徐志摩走在一起,是她最具勇气的展现。小曼也说她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并于此约法三章:不正式结婚,不抛弃发妻。可以看出陆小曼对徐志摩爱之深。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30)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因肺气肿和哮喘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

陆小曼生前的愿望是希望能跟徐志摩葬在一起,但被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拒绝了。

小曼的骨灰盒起初被暂寄在某殡仪馆。后来小曼的骨灰因无人认领,也就丢失了。

八十年代,陆小曼的侄子积极筹划重建陆小曼墓,陆宗麟(小曼堂侄女)的儿子邱权经过多次选址,决定在苏州陆小曼父母墓地旁边为小曼建墓。1988年,陆小曼墓建成,墓内放有小曼生前不易腐烂的日用物品——碗、筷、杯、匙、笔、墨等物,墓碑正中刻字“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落款“侄陆宗麟敬立”。

徐志摩和陆小曼最终白头到老了吗(除了与徐志摩备受争议的爱情)(31)

至此,陆小曼有了一个正式的祭祀之处,总算给这位坎坷一生、众说纷纭的不幸女子画上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

观陆小曼一生,前半生无限风光,荣华富贵、爱情美满!后半生,我行我素,不问世事,晚年凄凉冷清。

这真是一位奇女子,一生为情所困,背负半生骂名,飞蛾扑火,不计后果,仍去追寻她的方向。

--END--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迦曼原创作品,如果喜欢,欢迎点赞、留言、转发,让更多人看到,感谢您的支持!。欢迎关注#迦曼漫谈#,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认领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