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第一章(王阳明心学第十九课)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谁,你会怎么回答?你的回答是不是我的名字是什么、什么职业、身份、角色、拥有多少名声和有多少资产?如果让你抛开这些,再问你:你是谁?你有答案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王阳明心学第一章?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王阳明心学第一章(王阳明心学第十九课)

王阳明心学第一章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谁,你会怎么回答?你的回答是不是我的名字是什么、什么职业、身份、角色、拥有多少名声和有多少资产?如果让你抛开这些,再问你:你是谁?你有答案吗?

也许你会说:我不就是这些定义的吗?事实上,名字、职业、身份、角色、财富和名声,这些都是外部世界给予你的,这是世俗的观念、社会的标准、他人的意见指导和评价你的谁能或的产物。剥下这些“人生化装秀”,很多人会遗憾地发现,我不知道我是谁。因为他们没有关注过自己和自己内在的品质,从来没有诚实地面对自我、塑造自我,对自己负责起来。

那么怎么才能算自己负责呢?

儒学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慎独。出自《大学》“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内在人格,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言行表现于外,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必然会跟大庭广众之下一样谨慎,始终恪守趁的道德原则。

那么“慎独”是只有在自己指导的情况下做的功夫吗?王阳明不以为然。大庭广众之下 做事,每个人心里的念头也只有自己指导,闲处的时候,心里的念头也只有自己知道,这就叫做独知。你快乐的时候,固然可以跟别人分享;你痛苦的时候,也可能有人来帮你分享。可是说到底,有谁能百分之百、原汁原味地感知你内心的快乐和痛苦呢?又有谁能感受你的感受、思想你的思想、说你说的话、走你走的路、过你过的生活呢?

所以,不论有事无事,有人没人,都只是独知,所以也只有一个功夫,那就是在“独知”的时候下功夫。真正的做人之道,是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活,不是让人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自己为自己负起责任。

事实上,不管你的生活呈现为什么样的事实,对这个生活拥有最终解释权,并且拥有“最终感受权”的还是你自己。人总体生活质量的高低,最终还取决于内心的感受和评定,而内心品质的好坏,却不能由外部生活资料的多寡来决定。

所以,我们说一个人要为自己负责,意思就是要为自己的内心品质负责,这是你的“独知”,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帮得了你。

那么,又怎样才能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他自己呢?

这通常来讲,是要看一个人有没有独立的精神生活。一个人从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等,都可以看出来他是否具有独立的精神生活。或者说,看他能不能独处,以及怎样独处。如果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哦,不管干什么都能感到宁静、充实和满足,那基本就可以断定:这个人又比较独立的精神生活和相对健康的内在品质,因而也就是一个能够自作主宰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