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老话的正确方法(老话说入了伏手不离锄)

明天就是小暑节令,小暑到了,离入伏也就不远了;俗话说:“入了伏,手不离锄;”因为小暑伏来,气温升高,降雨频繁,土壤湿润;湿热的气候条件和湿润的土壤环境利于作物旺盛生长;但是,这种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也利于杂草滋生,肆意生长;因此,田间中耕耪锄也是伏季里的一项重要管理农事;老话说:“夏季不除草,冬天吃不饱;夏天多锄草,籽粒自然饱”;由此说明夏季锄草对农作物秋后收成非常重要。

理解老话的正确方法(老话说入了伏手不离锄)(1)

尽管伏期酷热难耐,为了庄稼籽粒饱满,为了秋后有个好收成;农民需要顶着酷暑,手不离锄,及时将田间杂草随手清除;因为老话也说:“锄草要锄小,锄老除不了;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意思是杂草趁小铲除即省事又省力气;如果杂草长大了长多了,再锄的时候费事费力不说,还会影响作物生长,百害而无一益;所以,夏季锄草要趁早趁小;那么,既然入了伏后,农民手不离锄,农民到底锄的是哪些田间作物里的杂草呢?其实,有五句老话早有说明;下面,我们通过这五句老话,一起来看看伏期锄的是哪五种田间作物里的杂草?

理解老话的正确方法(老话说入了伏手不离锄)(2)

豆子耳聋,越锄越通

老话“豆子耳聋,越锄越通”的意思是,豆子喜欢疏松土壤,特别是大豆旺盛生长期,疏松的土壤环境更利于结荚成串;因有老话“豆锄三遍,荚生连串”为证;反之,如果豆子在播种后,很少中耕除草,土壤板结,杂草丛生,豆子茎叶被杂草压制长势,杂草夺食豆子根系周围土壤中的营养;会造成豆子长势弱,茎秆纤细,叶片枯黄,花少成荚率低等现象;老话“麦子不锄一把草,豆子不锄结荚少”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豆子喜欢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潮湿,有机质丰富,排水保水性能良好的土质;经常为豆子除草,可起到防旱,防涝,防杂草的作用。

理解老话的正确方法(老话说入了伏手不离锄)(3)

一般在大豆生育周期内,最少要耪锄三次;第一次在出苗后两叶期,叶片舒展后,开展一次苗后松锄工作,为豆苗根系提供一个疏松的土壤环境,利于豆苗早发根早起身;第二次除草在豆子的花芽分化期,疏松的土壤环境利于豆子长出更多的分枝,利于长出健壮的根茎;第三次耪锄在开花结荚之前,因为有老话“黄豆子开花锄满仓,绿豆子开花锄绝种”的说法;但是,为豆子耪锄要注意在土壤潮湿的时候进行,干锄容易扯断豆子发达的根系;因为也有老话“湿锄黄豆干处花,不干不湿锄芝麻”的说法。

理解老话的正确方法(老话说入了伏手不离锄)(4)

玉米见了锄,一宿长一杵

老话“玉米见了锄,一宿长一杵”的意思是说,如果玉米在生长期多耪锄几遍,玉米长到快;一宿长一杵,这个一杵相当于一个巴掌的长度;虽然这样形容有些夸张,但体现出玉米多锄茎叶的确长得快;玉米是一种根系较发达的作物,喜欢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矿物质含量丰富的半干半湿土壤;土壤通气性能高,土壤含氧量达到10%至15%最适宜玉米生长;如果土壤含氧量低于5%,会影响玉米根系呼吸和新陈代谢,也会降低根系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

理解老话的正确方法(老话说入了伏手不离锄)(5)

所以,经常耪锄玉米根系周围土壤,利于提升土壤疏松程度,利于提升土壤含氧量和根系吸收能力,利于提高玉米的品质产量;老话说:“玉米锄的三遍草,秋后收成少不了”;这句老话明确说明玉米耪锄对产量提升大有帮助;但是,玉米耪锄是一种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农活;老话也常说“玉米锄的嫩,顶上一道粪;要想结大棒,锄的转个向;谷锄浅,麦锄深,玉米锄的埋住根;”这三句老话明确指出玉米耪锄的具有要求。

理解老话的正确方法(老话说入了伏手不离锄)(6)

芝麻听到脚步响,这边锄,那边长

老话“芝麻听到脚步声,这边锄,那边长”的意思是,芝麻喜欢听到农民锄地的脚步声,芝麻喜欢疏松土壤,这边刚刚锄完,就能见到生长;尽管这句老话比较夸张,却也形象的形容芝麻多松锄利于生长;芝麻是一种喜旱不耐涝的作物,曾有老话描述“芝麻怕寸水”;但是,芝麻长期在干旱的环境里,如果土壤板结,土层较硬,也不利于芝麻根系吸收营养物质,也不利于芝麻旺盛生长;所以,人们通过湿锄耪锄的办法,用来提升芝麻根系周围土壤的疏松程度,提高根系土壤含氧量,提升根系吸收养分能力,提高根系新陈代谢能力;为芝麻根系创造一个蓬松疏松的生长环境,利于保障芝麻的品质和产量;老话:“七镚葫芦八锄瓜,三锄芝麻结疙瘩;”也是表达芝麻勤耪锄对产量提升大有益处。

理解老话的正确方法(老话说入了伏手不离锄)(7)

伏里不锄谷,年底饿得哭

老话“伏里不锄谷,年底饿得哭”是说,如果在谷子旺盛生长期,也就是三伏盛夏里不多锄几遍谷子,谷子的收成不好,等到了年底时,仓里无谷,人们只能挨饿;谷子也是夏季里的常见作物之一,特别是伏季里的湿热气候也容易致使谷田杂草丛生;如果任由谷田草患蔓延,杂草会挤占谷子的生存空间,会压制谷子的长势,会夺取谷子根系周围土壤养分,会造成谷子长势差产量低等现象;所以,谷子也要及时耪锄;特别是伏季里的谷子,更不能让田间杂草肆意生长;俗话说:“麦子收在犁上,谷子收在锄上;谷锄三遍自成米”;由此可见,谷子勤耪锄,及时治理草患,对谷子的收成非常重要;所以,老话“入了伏,手不离锄;”所表达的伏季耪锄也包含谷子这种作物。

理解老话的正确方法(老话说入了伏手不离锄)(8)

花生最爱锄头声,一次锄来一次青

老话:“花生最爱锄头声,一次锄来一次青”的意思是说,花生出苗后,适时恰当地中耕,利于长出青绿的苗株;花生适宜生长在肥力中等,上虚下实,疏松透气的沙壤土中;如果花生生长期,根系土壤坚实,土质较硬或比较粘重,土壤透气性能差;或者花生垄间杂草繁多,都会造成花生茎叶枯黄,茎秆纤细,苗弱长势差等现象;如果通过适当的中耕耪锄,可提升花生种植土壤疏松程度,可提升根系土壤含氧量,可减少会杜绝杂草压制花生长势或挤占花生生长空间,可为花生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小环境,利于花生结出品优高产的果实;夏播花生的旺盛生长期,正处于伏季,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高温酷热,雨水频繁,高热高湿环境虽然利于花生生长,但也利于杂草肆意滋生;所以,夏播花生在开花前需要耕锄三遍,要求头遍耪锄以浅为主,锄层不超过1厘米;第二遍耪锄适当加深,深度约为两厘米;第三遍耪锄在开花前,以精锄为主;也可根据花生苗情,合理掌握耪锄力度和深浅。

理解老话的正确方法(老话说入了伏手不离锄)(9)

概述

俗话说:“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收成抵一年;”由此可见,中耕耪锄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见草锄草功夫到,才能保证收成好;寸草不生,五谷丰登”这些老话都说明耪锄对农作物的收成非常重要;特别在三伏期间,中耕耪锄关乎农作物今后一段时间的长势,关乎秋后的收成和年景,人们对伏季里的玉米,花生,大豆,谷子和芝麻等农作物的耪锄工作尤为重视;所以,就有了“入了伏,手不离锄”的说法。

#精勤农民线上学习节##三农高热选题创作营##三农知识分享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