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和徐晋如关系(丰子恺与春兰)

丰子恺和徐晋如关系(丰子恺与春兰)(1)

已是五月中旬,接连几天大雨,每到熄灯后,窗外石栗树宽大叶子上的落雨声,总让我在梦里回到倚着一株芭蕉的江南。

江南的春雨与别处不同,从料峭春寒到春色盎然,总少不了有各种花香纠缠在其中——先是清雅的梅香,然后是玉兰的馥郁芬芳,再接着桃李杏的味道是弥散着纷乱感的,之后便是牡丹,是能夺人心智的——雨水都成了香水,焉能不爱?不过似乎到了5月,花神成了芍药,美依旧是美的,便难得有香气了。要等到6月,茉莉、栀子花,还有白玉兰与荷花都开的时候,才是另一种芬芳——虽比不得春日里的娇,却有点像水乡里撑篙的姑娘,朴素又热情,是挂在嘴角的甜。

丰子恺和徐晋如关系(丰子恺与春兰)(2)

丰子恺和徐晋如关系(丰子恺与春兰)(3)

江南的春与夏初,还有一种不热烈却不应被忽略的芬芳,这便是春兰。当你在室外被那些香气裹挟的花儿喂饱了心肝脾胃肺之后,进了屋子,见着几缕长剑一般的叶子,攒着吴道子笔下的飞扬之势,蕴着张旭狂草里的激昂之气,含着美人眉眼间的柔嫩之息,正欲凑上前去仔细赏玩,便得一缕暗香,虽是幽幽,却直入脑壳,将先前那些其他的花香全都抹煞干净,如此霸气十足,令人心头一惊,稍一愣神之后,立刻忍不住爱得死去活来。春兰的香,就像是江南不可或缺的一杯清茶——不但解腻,还天生就能俘获人心。

可惜我没有小院子或者大阳台,家中本就局促,书桌书柜占了大多,摆不下几个花盆,更因惯于流浪,不能时时小心伺候,终是与兰花无缘。曾偶尔得了机会去看看兰花展,譬如杭州西湖边的郭庄;或者只是去了某个大宅子里得见一二,比如苏州的那些个园林,倒也知足。错过了一些景色,便找些画谱翻翻,纸上闻香,聊以慰藉——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此前在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看了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展时,丰子恺画的兰花跟儿童画似的,闻不着香,却能让人静,仿佛可以放空一切,有佛法的力量。1950年上海美术界召开大会,丰子恺说:“我认为,过去中国的梅兰竹菊,还是要搞的。因为一天工作很累,晚上回家要休息,梅兰竹菊也不可以抛弃,还有必要。为工农兵(服务)是大拳头,‘四君子’有利于恢复疲劳。”

丰子恺和徐晋如关系(丰子恺与春兰)(4)

别人说“艺术为人民服务”我不大信的,丰子恺所言我信。他画的本就是人生,甚至都不需要画清楚脸上的表情,你便知道画中人儿心中的悲喜有几重。他的画里都是生活的道理,朴实极了,包括讽刺也是那么直白,让人猛地一惊。他画别离后的愁绪,只有桌椅和空茶壶,还有帘外一弯新月。你若是恰好思念一位远方的故人,看到这幅小小的画,是会流泪的。他画的愤怒,更是血淋淋,完全不像一个皈依了佛门的人,但,也似乎真的是借由了佛家的力量,他才能如此直面惨烈的悲苦!丰子恺临终前抱病悄悄地将他答应老师弘一法师的《护生画集》画完——他心中的世界,底色始终是温暖。

丰子恺和徐晋如关系(丰子恺与春兰)(5)

丰子恺和徐晋如关系(丰子恺与春兰)(6)

也许,丰子恺就是春兰一样的人吧!他的金刚之怒如兰叶一剑封喉,他菩萨般的慈悲似兰花低垂恬静,而且始终就在那里,等着与你相遇,然后用芳香浸染你的灵魂,让你可以重新审视人类心灵深处的美好,消除尘世间的疲惫。

丰子恺和徐晋如关系(丰子恺与春兰)(7)

我喜欢观鸟,自诩是个“鸟人”,对着丰子恺在抗战期间画的“好鸟枝头亦朋友”,当真挪不动脚步。画中的人儿坐在石上,翘着脚,身边一壶茶,柳枝上的黄莺儿在唱歌,他抬头正瞧着,脸上有微笑……

是的,先生,我知道这个春天没了,但它并未消失,它只是埋在了我们的心里,孕育着与下一个春天的相逢罢了。

素材来源:@上海植物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