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战狼一样的爱国主义电影(缺乏思想的战狼们)

在看电影《战狼2》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外国有多少人喜欢看这部电影?,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像战狼一样的爱国主义电影?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像战狼一样的爱国主义电影(缺乏思想的战狼们)

像战狼一样的爱国主义电影

在看电影《战狼2》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外国有多少人喜欢看这部电影?

查了一下电影票房的数据,总量虽然不低,但是海外票房只占3%,不超过3000万美元。也就是说,这部电影绝大部分还是国内观众作出的贡献。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电影走不出去?

为什么我们不能拍出像《阿凡达》、《泰坦尼克号》那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

看过差不多3千部电影之后,我觉得可以来谈谈这个问题。

说实话,一直不喜欢吴京,从《太极宗师》开始就不喜欢。

在他的身上,有着中国电影演员和导演普遍的一个通病:“假”。

这种“假”,不仅仅是来自于演员技术层面的,更多的是来源于导演自身对于思想性、真实性高度的理解和揣摩不足。

举个例子,唐国强经常演教员,大家脑海里可能都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教员器宇轩昂地来回踱着步,目视前方,大手一挥,“不论如何,我们一定要打过长江去!”

永远坚强,永远果断,永远乐观,这是电影里给我们展示的形象。

实际上,如果读过一些毛主席本人的著作,包括教员身边人的记录,你会发现,真实的领袖形象要丰满的多,更加动人的多。

作家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面写了这么一句:“再次见到毛泽东时,惊奇地发现这位红军领袖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农民谈话,一边做着手势,尽管南京悬赏25万大洋要他的首级,可他却毫不介意地走在行人中间。”

短短一句话,伟人的气度和胆识、对于革命的无比自信,跃然纸上。

没听过虎啸之前,我一直以为,老虎能有多厉害?再厉害还不是被关在笼子里。

直到有一次真的听到虎啸,只一声,两条腿不自主的发软,差点尿在裤裆里。

举手投足之间,不怒自威;轻轻看你一眼,魂飞魄散。

什么叫好的电影?你看完了会不自觉的认为,电影里讲的人物就是这个样子,真实的故事就是这样发生,看完了还想再看一遍反复回味。

这一点,恰恰是中国电影所普遍缺乏的。

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核心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过去我们有一个口号: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技术,一流的企业做标准。

套用到电影里面,我们可以说,一流电影的根本,在于其思想性。

通过电影技术,能够表达并且引发全人类普罗大众思想共鸣,则更是精品电影的必备条件之一。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战狼》,还是《战狼2》,都欠缺的太多太多。

唯一让观众留下印象的,就是那面国旗——而这不过是贩卖爱国热情的商业套路,仅此而已。

1984年,《高山下的花环》电影上映。到目前为止,国内军事题材的电影,无出其右。

尤其是副连长靳开来端起酒碗的那句:“烈士陵园见!”,成为千万舍身忘死保家卫国军人视死如归的座右铭。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好莱坞最近几年的动作电影,制作水平基本上是止步不前,拍来拍去,基本上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故事换了个主角,重新再来一遍。

《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美丽心灵》这样的作品,已经难得寻觅。

中国也有好导演,好电影。诸如《末代皇帝》、《活着》、《我不是药神》、《喜剧之王》、《甜蜜蜜》等等。

《战狼2》学习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套路,却没注意到,即使在美国,这种电影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从头打到尾的动作戏失去了兴趣。

有些故事,从开头就能猜到结尾,观众已经不再愿意为这种千篇一律的低智商童话买单。

在这方面,《战狼2》的水平,甚至比不上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至少后者还能让人受到一点教育。

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必须要树立自己的主流意识和对外话语权的时刻。

5000年的中国文明,其实有很多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故事可以发掘。

比如,和美国动不动就把某些国家视作“邪恶轴心”相比,我们的文明体现了更多的包容性。

不管地球上的哪一个角落,只要你们认同我们中国的文明,互相尊重,就是我们的朋友。

而不是非此即彼,二者只能选其一。

中国文明的独特魅力之一,就是体现在我们的海纳百川,取长补短。不论是任何一种思想、文化,都能在中华文明的大熔炉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希望有更多高质量的电影作品走向世界,为世界绝大多数人们认可和接受,而不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战狼》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