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后易患宫颈癌吗(意外发现了宫颈癌)

子宫切除后易患宫颈癌吗(意外发现了宫颈癌)(1)

前两天写了一篇《宫颈的问题,这方面可不能偷懒!》,碰巧遇到几位粉丝属于里面的提到的“意外发现的宫颈癌”的情况。上篇文章写得不够透,给大家增添了焦虑,见谅。

对于早期宫颈癌的治疗,首选的是手术治疗。虽然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应该以手术为主,但是也不乏一些观点对于早期宫颈癌直接选择放射治疗,而不选择手术的做法。

关于意外发现的宫颈癌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写入NCCN指南(全球通用的肿瘤预防和治疗指南,搞不懂啥叫NCCN,知道它就是权威就行了),说明这种现象并不止限于中国有,老美,老英,老法这些大家认为很牛叉的,月亮特别特别圆的,医疗技术“超牛逼”的地方也会有。并且指南明确说明了,所谓“意外发现的宫颈癌”,多半都是CIN2~3没有先做锥切,而直接做了子宫全切被意外发现的,当然也包括因为其他原因切子宫的情况,比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

关于“意外发现的宫颈癌”,指南上是有补救策略的。大致的步骤是这样的:(内容参考自《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指南荟萃》2015年版)

第一步,全面评估。术后意外发现宫颈浸润癌,第一时间就要对病变深度、范围重新作全面评估。无论开始是因何种原因造成的结果,过往的事情咱都没有去深究的必要,关键在于这后续的流程要走对。评估的方法包括,1)病理报告,如果是在基层医院做的手术,可以把病理切片送到权威机构进行切片会诊;2)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检查。有经济条件的,可首选PET-CT(派特CT),这个检查对肿瘤细胞的识别率最高,不过由于敏感性太强,也有把正常增生活跃的组织误判为肿瘤的可能,其次,MRI(核磁共振)对脉管浸润的识别比较有优势。

第二步,分级。根据病理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对病情进行二次评估后,制定补救方案,主要的补救策略就是同步放化疗(放疗 化疗)。

ⅠA1期,且无脉管间隙浸润的,可以不用二次手术或者放化疗。

ⅠA2期及以上的,或者有脉管浸润的,有两种选择。

·二次根治手术,就是按照宫颈癌根治术的标准,把没切到的部分再切一次,虽然效果不如第一次直接做根治术那么好,不过也不失为一种补救办法,不过这个问题,一方面手术有难度,另一方面效果如何也很难有很大样本的权威数据评估。如果术后盆腔淋巴结没有发现转移,也可观察,但是如果原发肿瘤比较大、间质浸润深,就需要补充放疗了。

·不做二次根治手术,直接选择同步放化疗。

具体如何选择,详情请咨询妇科肿瘤专科医生。(请注意,是妇科肿瘤专科医生,不是妇产科医生,这个版块是分得很细的。我也不是什么都会,我只是妇产科医生,至少目前是,即便是我熟读NCCN指南,提供咨询我可以,指明大方向,但落实到具体治疗,我也不行,至少目前是不行的。)

这个别亲们,也不要沮丧,虽然我知道你们去医院,医生一定会各种“恐吓”,令你们很绝望,觉得医生各种态度恶劣、没有医德,这些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去做。

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手术虽然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但是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如排尿功能障碍、性生活障碍,多少都会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而放疗也有放疗的弊端,孰好孰坏,真是难以区分。我们的临床医生也只能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结合当时的临床指南给病人建议,而这个建议是否是最优的,结局是否是最好的,只能看老天了。循证医学的证据,总是在被不断的“询证”推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今天认为非常正确的东西,明天也许就被推翻了。而十年前就被验证为错误的东西,今天也许突然有人站出来说,那个其实才是对的。

生活还需继续,无论之前的结果是如何判定的,经过如何。对于身患恶疾的人而言,更应该早一些看透生死,看透人生,不要因为对生的执念,破坏了有限的人生风景。人生下来都是要死的,这一点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不是吗,现在的不同之处莫过于,我知道我未来的日子也许没有过去所想象的那么长罢了!

子宫切除后易患宫颈癌吗(意外发现了宫颈癌)(2)

严正声明:近日发现有人冒充我的名字发表养生类的软文,欺骗老百姓。如果是我写的文章,一定能在我的自媒体找到原文(包括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网易客户端,名称均为郭大夫科普时间,腾讯自媒体名称叫郭医生科普)。

作者:郭铭川gdfkpsj 关注后可参与互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