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1)

在清初名相李光地的故乡安溪县湖头镇,至今还保留着李光地的两座故居——旧衙与新衙。

李光地“五岁入幼学,读书背文聪颖过人”,刻苦求学终于在28岁高中进士,于康熙十一年授编修,开始了他长达48年的宦海生涯,时人尊称“安溪李相国”。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2)

李光地的故居旧衙与新衙均为四进五开间双护厝大厝。300余年人世沧桑,李光地故居依然保持了清初的建筑风格。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3)

旧衙位于湖头街左边衙后。旧衙门场宽广,竖有旗杆,大门匾额上书“昌和堂”三字。这座皇宫式建筑,两边有护厝。走进正厅,堂上高高悬挂康熙皇帝题赠的“夹辅高风匾额,下面是李光地身穿官袍的巨幅彩色画像。其余大厅至今还保存着“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太平有家占霖雨,庶事惟康敕股肱”等诸多清初名人撰写的对联。从大门所撰的对联“绮罗日暖将军府,弦管春深宰相家”可知,这座府第是满族宁海将军喇哈达为报恩赠送给李光地的。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4)

康熙十七年,郑经部将刘国轩带兵攻打泉州,把通往福州的洛阳桥和通往漳州的江东桥毁断,以阻碍福州和漳州的清军救援泉州。当时,驻守漳州的满族宁海将军喇哈达得到泉州救急指令,立即率军前往救援,因江东桥被毁,大军无法通行,急得心如火焚,一时束手无策。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5)

此时,李光地因父亲去世,返乡居丧守制,听到泉州被围,洛阳、江东二桥被切断南北大军无法救援的消息,心里非常焦急。他知道泉州一旦被刘国轩攻破,闽南一带便属郑经所有了。当即写了一信,叫堂兄李光斗连夜赶到漳州交给喇哈达,要他从长泰入安溪经南安救泉州。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6)

喇哈达见信大喜,急忙率军出发。时逢天降大雨,洪水成灾。长泰道路被淹,大军无法通过。李光斗道:“我堂弟光地早料到这一点,如遇大水,可从漳平山路进湖头。”喇哈达便领兵到漳平,李光地同叔父早组织乡勇在山上开路架桥,喇哈达援军终于顺利赶到湖头,经过南安抵达泉州,解了泉州之围。

事后,喇哈达上奏康熙皇帝,说李光地应得头功。而李光地则上疏启奏,说他无功,是喇哈达率领大军跋山涉水,不畏艰险,奋力破敌,应记大功。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7)

喇哈达得到圣上嘉奖,非常感激李光地,便同夫人商量,如何报答大恩。夫妻俩想了三天三夜,深知李光地是个清官,送金银财宝他不会收,送美女歌姬他不好色还会遭到痛斥。思忖再三,见他贵为朝官,住的却是狭窄小屋,于是便决定在湖头建一座府第赠送他。

喇哈达亲自拜访李光地,说他热爱闽南佳山秀水,跟李光地又深交,打算不回满洲,要在湖头居住,李光地当然表示欢迎。喇达说干就干,便大兴土木,从南安石砻采来石料,从永春台山采来木料,请来惠安能工巧匠,很快就建起了将军府,让夫人居住,与李光地夫人密切来往,姐妹相称。

不久,喇哈达奉旨调任北方,喇哈达夫人对李光地夫人说:“夫君调任,愚妹理当随任,这座府第暂没人居住,请大姐搬进来住,日后回来再交给愚妹,如何?”

李光地夫人想到住别人的新居不好意思,不肯答应。喇哈达夫人便找了李光地的老母,恳求老人家劝媳妇代管,李母答应了,李光地夫人只好遵从婆意。

喇哈达夫人走后,很久没有再回湖头。后来差人送来一封信,说满洲王公亲族不同意他们晚年居住湖头,往后只好回满洲,新建府第卖给人家名声不好,空着没人住也不妥当,两家至交友好,李大人对将军有恩,将军之意是赠给李家居住,万望不要推辞。李光地夫人回了信,说同为国事,算不得有恩,赠送新居,万万不可,李光地知道了也不会答应。

喇哈达夫人接到回信,亲自带着喇哈达签写的赠宅契约,找了李光地的老母,求老太太劝夫人接受赠送,李夫人还想推辞,见婆婆已经被说服了,只好从命,叫大儿子李钟伦接受。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8)

后来,李光地回乡省亲,见夫人带儿子住在将军府里,不免责备夫人大胆。李夫人便把事情的前前后后一一细说,因为是母亲做主,李光地是孝子,也就不好再逆母命,这事就这么平息了。

旧衙于是住的便是李光地的长子李钟伦及其后裔。

距旧衙不到500米的湖头街右,是李光地的故居新衙,坐北向南,四进双护厝,东西有两条巷,四周环筑围墙。新衙门匾“昌佑堂”三字熠熠闪光,门埕同旧衙一般宽。从外表看,新衙比旧衙清新、亮丽,朱漆圆柱,红壁格窗,显得幽雅、壮观。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9)

据李光地裔孙李坦老人介绍,新衙是为李光地夫人所建。李光地夫人名叫林顺勤,诰封品夫人。有一年,她上京探望丈夫,见堂堂相府费用并不宽裕,便抱怨道“别人当官什么都有,你贵为相国,清苦过日,老家也没建府宅实在不值!”

李光地笑道:“谁说我没钱呢?每次出巡,我只带十多个跟随,费用甚少,每年节省上万银子,全数上缴国库。”他叫管家今年出巡节余的一万两银子拿给夫人看,慎重其事地说:“食皇禄,办国事,能节省的当节省,要做个清官好官尽忠报国。”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10)

李夫人听了没说什么,过了几天返回老家,悄悄地把一万两白银带走,用这笔钱在家乡建起新衙。

比起旧衙,新衙多了座后花园,可惜后来日渐荒废,到了民国,民军头子陈国辉修公路从后花园穿过,曾经赫赫有名的相府花园就这样荡然无存了。新衙在20世纪60年代遭受火灾,前落倒塌,近年才得海外侨胞李陆大先生斥资按原貌重修。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11)

据说李光地后来发现节余的1万两白银失落,让库官启奏康熙皇帝。康熙估计是李光地夫人拿去,便说:“这些银子本来就是爱卿的,不必追究了。”

当李光地告假回家时,轿夫把他抬到新衙。他下了轿,问“这是什么地方?”家人回答:“这是夫人新建的新衙。”李光地听了,想到失落的一万两银子,果然真的被夫人拿回老家建府第,心里着实生气,便叫轿夫抬回旧时居住的老屋去。他坚持不进新衙,以后几次回家,也不进新衙居住。

李光地后来官居相位,但朝中大臣徐乾学一伙小人常常挑拨是非,诬陷李光地。李光地多次向康熙皇帝请求告老,康熙不准,后来便以老母“水土不服”为由,要送回老家,康熙才准假。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12)

李光地回到湖头故里,在榕树成荫的僻静地方建一座榕村书屋,常在这里会友、讲学,至今遗迹犹存。后来李光地又在龙贵山成云洞建筑一座成云精舍,在里面读书,过着隐居生活。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13)

康熙皇帝对李光地非常器重,他回乡之后,十分想念他。假期未满便催他上京。李光地厌倦了官场生活,请求告老。康熙不准,下诏要他快回。李光地接到诏书,不敢逆旨,但他的心情极其苦闷便提笔在刚建成的成云精舍粉壁上题下一首诗:

新筑书轩壁未干,马蹄催我上长安。

少年只道为官好,老到方知出路难。

千里关山千里恨,一番风雨一番寒。

何如静坐茅斋里,细把苍松翠竹看。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14)

李光地还有3个弟弟,至今还保留着二衙、三衙、四衙等明清建筑。李光地的孙侄后裔则另建有民居,整个湖头在明清出仕的进士举人如雨后春笋,达70余人之多,难怪称为“湖李望族”“官宦世家”。

泉州湖头十大古村落(泉州安溪湖头的新衙与旧衙)(15)

(来源:辑自《泉州古厝》、泉州史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