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别人相见恨晚的三大心理学(心理学深度剖析)

让别人相见恨晚的三大心理学(心理学深度剖析)(1)

并不是所有人都都有资格做绿茶的,因为绿茶首先就要漂亮,从这个角度说,我是没资格做的。但是没资格做,并不意味着不懂绿茶的心理。比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或痛骂(其实本质上多半是嫉妒),我更有兴趣科普这种普遍存在的人格特点的形成、发展、特征以及成长方向。

在这篇文章开始之前,我要首先声明一点:绿茶并不是女性的专利,从人性或心理的角度,它是一种人格的外显反应,而人格是不分男女的。不过为了更细致的描述,让读者便于理解和有画面感,我多数会以女性的视角来写,关注的重点是这种人格行为背后的心理。

简单说,绿茶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观故意的,一种是无意识的。但这两种也并没有绝对的区分,因为大多数绿茶,最初都是在无意识支配下做出的某些行为,当某类行为的次数多了,并产生了积极反馈之后,通过自我觉察,无意识行为会得到加强,甚至发展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方式。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谈的是基于自我价值感低下、安全感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婊里婊气”现象。

green tea,顾名思义,绿茶是外表,婊是内核。也是最让人们诟病的部分,人们常用婊里婊气,心机girl等形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使用这个词形容别人的人,多数是女性。所以才有人说,只有女人才能精准识别绿茶,而钢铁直男只会被绿茶迷的团团转——说这话的,多半也是女生,而且多半是咬牙切齿的说的。

其实这句话颇值得玩味,为什么绿茶在女生面前无所遁形?我想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投射,二是同理心。简单说,只有自己也有那些百转千回的“弯弯绕”,才能“看懂”其他女生的类似行为。这些弯弯绕,多数是潜意识里的,并未被清晰的觉察。所以,什么人会痛骂绿茶?大体分为两种,一类是绿茶的“受害者”,另一类是超我强大,潜意识里嫉妒或羡慕绿茶们做了自己想做但又不能做的事情的人

说回绿茶,痛骂绿茶有心机是很简单的事,但是能够洞察绿茶背后的心理才厉害,如果能因懂得而慈悲,则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又上了一个高度

让别人相见恨晚的三大心理学(心理学深度剖析)(2)

其实,所有绿茶的核心行为,其背后的动机只有一个,即获取他人的喜爱和关注——而这一点其实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曾经有一篇文献,说之所以所有动物的幼崽都惹人怜爱,其实是源于一种进化本能,比如人类的幼崽,大脑袋大肚子,加上短小的四肢,这种比例如果放在成人身上,我们大概不会觉得美,但若放在婴儿身上,就会显得非常可爱,这种可爱会激发人类的催产素的生成,让人心生怜爱,从而使婴儿获得被照顾的可能。

绿茶之所以婊,在于她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来自外界(主要是父母)的心理支持太少,她们有强烈的心理匮乏感,所以,她们有一种本能的获得他人喜爱、认可的心理需要和与之相匹配的行为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绿茶多半“情商”比较高,这里面所指的情商,主要是她们拥有一种天然的“变色龙”的能力,即拥有敏锐而快速的判断出自己所处形势的本能,并能随之做出态度和行为上的调整。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天分”,比如跟一个陌生人一接触,能立刻“直觉”的判断出对方对自己的态度,是友善还是敌意,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出态度的调整。相比男性,女性的感知觉更为丰富,对外界是否“安全”非常敏感,从这个角度说,安全感越缺失的人,其对外界环境的敏感程度越高。

绿茶的“婊”,多半表现在异性身上。她们的同性伙伴关系多半不如异性关系好。一般人会将这种现象解做出道德式的评判性解读,比如她们很“贱”甚至是”风骚“之类,其实除了异性相吸这种天然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在这类女孩的潜意识中,男性代表着力量,承担着理想父亲的角色,与其说她们想要引起异性的好感,不如说她们想获得父亲的肯定更为准确。从这个角度说,并非所有的女孩都是父亲的小情人,现实中有很多人,父女关系并不融洽,甚至相当恶劣。这种家庭背景中出来的女孩,其中一部分就会很”婊“,因为她们太需要父亲这个角色的心理支撑了。

相比较影视剧中被角色化和标签化的”绿茶“,最“高级”的绿茶其实是能够自主切换身份特征的绿茶,所以,那种在男人面前示弱、娇滴滴的女孩,其实是低段位的绿茶。真正高级的绿茶,男女通吃,在同性中,展示真诚、汉子、憨直的一面,以减少被攻击的可能,而在异性面前,则适当的流露脆弱、倔强等人设,激发男性的价值感和保护欲

让别人相见恨晚的三大心理学(心理学深度剖析)(3)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曾经有些得意的回忆起她在男性面前,尤其是她欣赏的男性面前不自觉的双眼发光,面庞红润的场景,其实当她最初做出这些行为的时候,多半是无意识的,但很显然,这种无意识在后来的发展中被意识化了,并被有意无意的加以利用和强化。也许正因为如此,她的异性缘很不错,男性朋友普遍评价她“眼里有光”,“眼睛漂亮”。虽然在行为上,她并没有真的有目的的做出什么“勾引”的举动,但实际上眼中的光,释放了一种信号——你很吸引我。由于大部分人无法脱离自恋的陷阱,所以我们必然会对喜欢我们的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与其说是喜欢对方,其实根本上说是“喜欢自己被喜欢”的感觉。

所以,从最根本的角度去看绿茶现象,其实是一个人早年的依恋关系和安全感不足带来的各种动机、需要和防御。其核心的需要是价值感而这种价值感是建立在外界评价的基础上的。她们身上的变色龙成分,其实是一种为了维护安全感而制造的伪装,在与异性的交往当中,她们会有意无意的试探对方的边界、底线、喜好,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反应。安全感越缺失,自我价值感越低,她们表现出来的“婊”气就越重。

其实很多人可能会对号入座,联想到自己或身边的人,但在我看来,这种像星座学一样对号入座的方式,其实并不算真正的心理学,心理学真正的意义在于改变,比如具有绿茶特性的人,如何走出安全感缺失带来的认知盲区,走向更具建设性的成长方向,这才是这篇文章真正的价值。关于这部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绿茶性质的人,首先要看到自己的安全需要,看到自己内心价值感的缺失——只有看懂了这些,才有改变的可能,应该说,这部分“看懂”,是改变的前提条件。
  • 除此之外,在对待自己敏感、敏锐、对别人心理的揣摩、捕捉的洞察力这方面的能力这方面,应该特别注意祛除自恋。祛除自恋是很难的,而最难之处在于识别自恋。有绿茶性质的人,多半会对自己的洞察力和因此滋生出来的掌控他人的能力心怀窃喜,暗自得意。但殊不知“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当祛除自恋的滤镜之后,你会发现这些“小聪明”永远带不来“大智慧”,它们最常产生的恶果,是自己被这些小聪明“反噬”,过分贪恋自己的小聪明,从而丧失了往更广阔方向行进的机会。

真正的心智成熟,是有敏锐的洞察力,但不敏感脆弱;有丰富的同理心,但不加以利用,曲意逢迎;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堂堂正正的勇敢的心。

  • 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婊”气,其实最核心的部分在于自我安全感的建立。很多心灵鸡汤都告诉你,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其实心灵鸡汤所言不错,但错在它们只是直接给出了结论,但并未给出推导过程。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一种笃信的力量,即一个词从内心深处对自我价值深信不疑,对自我发展的将来深信不疑,这样,即使在遭遇挫折和困境时,ta也能想办法,以目标为导向,而不是被困难和挫折打败,重新逃避到心灵的母体中,退行。

但问题在于,这种笃信的力量来自何方?就我的经验和知识来说,这种笃信的力量首先来自于认知的改变,比如认知到自己现在所有的恐惧都不是来自于现实,这种恐惧的感觉,其实根本上来源于早年的经验,而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手无寸铁的幼儿。

一个人的潜意识里的内容很难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但认知反转却是相对容易的。当一个人所认知的范围越多,对意识层面觉察的领域越宽阔,改变和修通就越容易。至于如何提升认知,自然是通过不断地学习、自省、觉察等方式。

其次,反复觉察,不断拿感受和现实进行校验。心理学学的越深,越会明白,眼睛会骗人,情绪会骗人,感受也会骗人,大多数人一辈子之所以懵懂,正是因为活在自恋的壳里不自知。所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有意识的提示自己拿感觉和现实进行校验,能够帮助我们回到真实的世界。

一个人与真实客观的世界链接越紧密,心智就越成熟。

第三,利用一些工具,比如复盘。长期坚持的复盘练习对于一个人的心智成长有极大的作用,有时候,我们在允许和接纳自己的同时,也需要动用一些理性的力量,帮助自己完成更好的坚持。

【婊】是一个道德层面的评判性词语,其实“婊”的背后,是一个人脆弱的内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没有评判,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有动机和需要。所以,接纳自我的现状,也是改变的重要方面。

一个人对自我接纳的越多,就越平和。不过,接纳自我是一个庞大的话题,里面涉及复杂而精准的把握,很多人对于接纳有误读和误解,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让别人相见恨晚的三大心理学(心理学深度剖析)(4)

写在最后

受篇幅限制,很多话题并未能展开,但我希望它是一粒种子,开启一些脆弱的人的自我觉知之门。从某种角度说,人一生发展的目标,无非就是认知自我、发展自我,但这八个字却是知易行难。

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自己的认知和影子,我认为体验远比理论更有说服力。当走过一段完整的轮回,回头望去,会更清晰自己曾经走过什么样的路,并知道这条路如何以最快捷简便的方法达到彼岸。

我想,这就是我的价值,也是咨询师的价值,同时,也是写作者的价值所在。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心理学和写作的终生学习者与践行者。欢迎关注,互动,点赞,评论,打赏...

你的评论,可能会成为我下一篇文章的主题~

我为自己写作,而产生共鸣的读者,只是刚好遇到我的“同路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