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杏花桃花区别(一枝红杏出墙来)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这是宋人叶绍翁写的诗,内容很简单:去朋友间的小花园,却没能进门,应该是主人不在。所幸的是园子里的春光不可能被高墙关住,一枝红杏探出墙头。这首诗非常有名,而最有名的是最后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被后人演变成一个成语:红杏出墙。成语的意思与原诗的意思似是而非,让人大笑喷饭,不得不佩服后世之人想象力的丰富,想象思维的奇诡莫测。

一枝红杏出墙来--------出墙来的是杏花,还是杏子?

按诗中之意,应该是杏花。杏树春天开花,花落之后结出小豆子般的杏子,但杏子直到成熟前,都是青绿色的,只有成熟后,才变成黄色或黄红色,也有个别红色的杏子。但杏子成熟,是初夏时节,而诗中明显写的是春天,诗的第三句“满园春色关不住”已经标明。

可是,有红色的杏花吗,谁见过红色的杏花?桃花才是红的。

梅花杏花桃花区别(一枝红杏出墙来)(1)

盛开时节白色的杏花

杏花的花瓣是纯白色的,花蕊是黄色,个别品种的花蕊是淡红色,只有花萼是红色的。但杏花盛开后,花萼退后,白色成为主体,形成杏花如雪的景观。

据此推测,叶绍翁诗中的“红杏”既不是花,也不是杏子,解释成花苞更为合适。未开的花苞外面是红色的花萼,缀满花苞的枝头斜伸过墙,看起来也是诗意盎然。

下面这首词中的“红杏”,应该也是花苞。这是宋代词人宋祁著名的“玉楼春。春景”词: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词中因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让宋祁名声大震,被当时的文人墨客称作“红杏尚书”。宋祁也对自己这一词句十分满意,经常夸耀于人。

不过,有的诗词毫无争议是写杏花,但仍用“红”色字样,比如唐人吴融的诗,题目就叫“途中见杏花”,确切无误是写杏花了,可仍一字不差的称作“红杏”,开头两句就是: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古人不分花朵与花苞,统称红杏?

其实,读过高瞻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一切就都明白了。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梅花杏花桃花区别(一枝红杏出墙来)(2)

日边红杏

这是高瞻考据考试失败后,发牢骚的诗。说有关系有地位的人,就像天上的碧桃、日边的红杏,既有雨露之便,又得阳光的照射,自然早早开花,说自己就像可悲的芙蓉,哪能在春风里埋怨自身不开花呢,因为芙蓉只能在秋天绽放。

这首诗里,“红杏倚云栽”几个字大有讲究,一个“栽”,表明诗中的“红杏”既不是花朵,也不是花苞,而是杏树。

事实上,古诗词中的“红杏”就是对杏树的一种美称,杏树是红杏,杏树的一个枝条也是红杏,至于枝条上是花苞是花朵还是杏子,似乎都无所谓,都可称之为红杏。

古人诗词中常有许多溢美性的修饰,比如将屋梁上的尘土,称作“香尘”,将取水用的井,称作“金井”,马鞍一般都称作“雕鞍”,小船大多时候称“兰舟”,将杏树称作红杏,与这种溢美修饰一样,完全不必当真。

但是红杏不是杏花。专门写杏花的诗词,直接就用“杏花”二字,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再如“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