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

云南麻栗坡县,老山雷场。这是云南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中一个地势险峻的雷场。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1)

这里常年被大雾笼罩,站在山坡往下望去,深不见底。过去,生活在边境的村民不知道哪一天上山割草、下地干活的时候,就会被那些隐藏的地雷,夺去手脚甚至生命。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2)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3)

为了彻底扫除雷患困扰,云南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从2015年启动。来自各个单位的400余名官兵主动请战,到边境扫雷。他们几乎全都是90后士兵。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4)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5)

和其他雷场一样,这里地形复杂,坡度陡峭,所有的机械都无法作业。如果采取诱爆的方法,过后产生的大量弹片飞散在雷场,会加重探雷器的探排力度,所以只能进行人工排雷。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6)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7)

“滴滴滴......”为了集中精力,士兵之间禁止交谈,整片雷场只有探雷器发出的刺耳声。在雷场上,扫雷官兵需要练就“听音辨雷”的扫雷技能。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8)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9)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10)

一旦探测到金属,在退后十厘米的地方,插上小红旗,扫雷兵或蹲或趴,用探雷针沿着45度角轻轻测探,用小刷子慢慢刷去浮土,直到发现地雷。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11)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12)

30多年过去,地雷也因自然环境等影响,变得极不稳定。时任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说,云南边境的雷场特别复杂,最小的地雷,厚度只有3厘米,7至15公斤的压力,就能触发、引爆,危险不言而喻。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13)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14)

在扫雷示范作业时,战士们身穿近30斤的防护装备,跟随着探测器的响声,手持探雷器搜索地雷。即使四月天气还有些微凉,没过多久,战士们厚重的衣服已经湿透。

即便全副装备,依旧不能完全抵挡地雷爆炸时的巨大威力。数月前,28岁的扫雷战士杜富国在雷场作业时发现一枚加重手榴弹,在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你退后,让我来!”是杜富国受伤前和战友说的最后一句话。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15)

距离雷场那场意外爆炸已经7个多月,如今,正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接受康复训练的杜富国,戴上了假肢,还学会了独立吃饭、写字、做平板支撑......

雷岗战役老兵回忆录(生死一线战友负伤)(16)

生死一线,战友负伤,并没有打消官兵们退出雷场的念头。当新的任务来临时,大队官兵人人都递交了请战书,主动申请去边境继续扫雷。

图片:张迪 董天健

文字 曹嫒嫒 王越莹

海报设计:谭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