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1)

太吵了!

强执现场的房屋像极了一个大型扩音器,把被执行人抗拒执行的喊叫声无限放大。驻足的路人纷纷向前涌着,沿着法院干警拉的警戒线很快形成了一个半圆的包围圈。

王林和几位法官正站在包围圈中,眉头紧锁,一动不动地盯着法警们与被执行人的对峙。只见被执行人拿着汽油瓶,在二楼的天台上歇斯底里地喊着:“谁敢过来我就点火!”

王林手持电音喇叭,朝被执行人喊道:“你知道你这么做的后果吗?公然抗法,必将受到严惩,赶紧下来,配合法院工作。”同时,王林做着手势,暗示法警们伺机接近被执行人。

终于,在被执行人放松警惕那一刻,几名法警迅速从他背后冲上去将其控制住。王林带领干警们立即进入这所豪华别墅进行清登。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2)

执行现场的危险物品

这是2016年8月的一天,王林参与的一起强制腾退案子。

类似的危险场面王林见过不少,从一开始的怯场,恨不得躲在老法官的背后,到后来的目光相对、顶着鼻尖对被执行人进行训诫,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刚三十岁出头的小伙该有的气场。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3)

一个全新的挑战

王林自2011年到通州法院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执行工作一线。执行工作带给他的感觉就是忙,积案还没来得及处理,第二天又一摞新案出现在了桌上。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落户通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速推进,通州区法院的年收案数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加之2015年立案登记制的施行,潮水般的纠纷涌入通州法院,王林更忙了。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4)

2014年,通州法院一年收案2万多件,通州区功能定位转型后,2015年一下涨到4万多件。“案件多了一倍,我们只能加班干。”目睹了收案量的“爆炸式”增长,王林对此感触颇深。

面对案多人少困境,2015年,通州法院党组做出了执行案件繁简分流的决定,在执行一庭试点成立小额速执团队,就执行一庭收案进行繁简分流。这个团队专门负责办理“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三费类、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类、劳务纠纷类、物业供暖纠纷类等涉民生案件,这类案件往往案情简单,争议不大,标的额较小。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5)

王林执行一起返还设备案

成立小额速执团队的初衷,主要是想通过执行措施流程化、办案方式标准化,实现“简案快办”,同时为其他执行团队的“繁案精办”提供保障。可在选将之初,却没人愿意接手这个团队。

在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法官看来,新团队办理的简案类案,事实清楚,标的额小,需要做的大多是简单的程式化的工作,枯燥无趣,还劳神费力。选人之初,无人请缨,这时院党组想到了已在执行工作中崭露头角的年轻人王林。

当院党组找他谈话时,王林表示愿意试一试。

王林说,小额速执的案子涉及普通老百姓,标的虽小,但意义重大,“也算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吧”,同时王林又坦言,压力确实很大,“一开始怕完不成任务,整宿整宿的睡不着。”

简案干出专业性

小额速执团队刚成立的时候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大多时候,都是王林带着法官助理王辉在各自的办公室工作。每天早上吃过饭后,王林都会先去一楼立案庭抱回一摞案卷,然后根据案情,将几十份案卷分类,简案是留下来自己团队处理的,难案是要流转给庭里其他团队的。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6)

通州法院小额速执工作模式

全庭都在等王林筛案,如果十分钟能完事,其他执行团队收到案子后就能立刻展开工作,如果一上午都没筛完,那大家就得等一上午。在王林经手的这些案子里,有些看似标的额很大、案情比较复杂,被流转出去后却又立马执结了。有些留在王林团队的案子看似简单,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王林刚开始接手这项工作时很是头疼,他是个急性子的人,越急越手忙脚乱,越急拖的时间越久。

自己的不专业,导致的是团队以外的同事对他的大加“赞赏”。其他执行团队的一些法官见到王林就会凑上去拍着他的肩膀说,“小王,你这案子筛得有水平,到我这儿全执行了,再接再厉啊。”虽然是句玩笑话,可王林却笑不出来。

筛案这项工作就像是案件分流的总开关,筛好了,事半功倍,筛不好,小额速执团队设立的初衷也会大打折扣。“那时候感觉王林瘦得厉害。”通州法院执行局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7)局长樊守林说道,“王林本来话就少,那段时间看他走路都赶着步子不抬头。”

谁都知道王林压力大,别人帮不了他,他只能给自己加班加点。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8)

王林开始利用下班时间翻案卷,结了的没结的都重新过一遍,总结各个案子的特点。他将速执案件的各种执行情况整理出来,将被执行人情况相同的归为一类进行总结。同时,他还借阅其他业务庭室的疑难案卷,将“执行不能”的类案反复熟悉,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9)结合工作经验的积累,很快,他的筛案水平有很大提升。

当吃饭时再遇到这些同事,王林听到他们在悄悄嘀咕,“王林现在这筛案网眼可真够密的,以前净让我们吃肉,现在就剩骨头渣了。”

“简案也要干出专业性。”王林说这话的同时,交出了2015年一人带一名法官助理执结1016件案子的成绩,实际执行率和执行标的到位率达到96%以上。

2016年,院党组将王林重新调回疑难复杂案件团队。经过一年左右的锻炼,王林对难案简案的把握更加炉火纯青。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10)

王林法官在执行现场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11)

王林法官小额速执团队

2017年,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在执行局全面铺开,整个执行局的案子全部交由小额速执团队进行繁简分流,这时,院党组再次将刚进入员额不久的王林调回小额速执团队挂帅。与此同时,院里为小额速执团队配备了独立的办公室,配齐了3名法官助理和4名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12)书记员。

回归小额速执团队,王林开心得不得了,在他看来,年轻人在一起沟通快、点子多,办案速度会更快。

跑出来的领头羊

在王林手机的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13)微信运动里,几乎每周的工作日他的步数都在1万步以上。王林说,团队里的其他人员,也基本上是这个样子。

王林每天的足迹,除了去食堂吃饭,还要好几趟往返于法院的南北楼签字汇报盖章,去文印室打印材料,去谈话室接待当事人。南北楼之间隔了一条长长的马路,手机里的1万步,大都稳稳地踏在了这条马路上。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14)

王林和他的团队成员完成半程马拉松

团队中的法官助理邢怀龙,受王林影响很大,之前在其他业务庭工作的时候,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自从来到小额速执团队,邢怀龙发现每天办公室的门窗都会早早打开通风,而王林则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埋头工作,这让邢怀龙很不服气。

邢怀龙是个事事都想争第一的人,于是他调早了闹钟,起了个大早,人是先到了,可是困意也随后到了。坚持了几天,他又默默地将闹钟调了回去。

既然没王林起得早,那就在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15)微信的步数上压过他,邢怀龙常常盯着王林的步数排行,自己不断地晃动手机试图超越。可晚上睡觉前再一看,王林的步数又多了1万步。后来得知王林是跑马拉松的,平时不加班的话就会沿着法院附近的大运河跑步,这下邢怀龙彻底服气了。在王林的带动下,邢怀龙以及团队的其他三名成员也纷纷开始跑马,每个人都愈发的精力充沛。

“跑马需要的是合理分配体力,耐得住寂寞,不断突破自己,这其中某些方面也与我们团队的工作特点相吻合。”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16)结合跑马,王林谈起了工作。

“以前案件进入到执行阶段,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要频繁来法院。这样既不方便当事人,也牵扯了法官的精力。”如何让群众少跑腿,小额速执团队内部开了好几次会。

有人提出,“专人专案”,一个法官助理具体负责某一类或某几类案子,公示给当事人,这样当事人即使不来法院都知道是谁在办理这类案子,就可以减少来法院一次。

有人提出,“有些被执行人不愿意把赡养费、抚养费直接交给申请人,愿意给钱但只愿意通过法院,咱们可以跟立案庭协商,让申请人一次性签多份申请执行书,由法院直接立案,这样也能免得当事人来回奔波。”

也有人说,借助执行信息化建设,当事人的执行款执行到位后不用当事人来法院领,咱们直接通过银行打入申请执行人账户,这样更便捷当事人。

还有人总结,总之就是团队辛苦点,多跑跑,就能方便当事人。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17)

王林法官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

“王林法官的团队办案就是快!”当把这些意见整合并实施的同时,换来的是当事人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和一声声赞美,王林把功劳归功于团队每一个人,因为大家没有私心的建言献策与真心付出,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在制度创新上,王林在不断地做尝试。

2017年初,好几笔来自同一家保险公司的赔偿款打到了法院账户,让王林的团队犯了难。

当申请执行人打来电话询问的时候,法官助理王舰杰看着只有数额,没有具体申请执行人的赔偿款项,不断地点击着鼠标,说不出话来。

王舰杰随后几经周折通过该公司客服联系上了负责与法院对接的理赔员,理赔员向王舰杰说道:“你们不是要钱吗?我打给你们了啊,有几笔数额小的,我就加一块合成一笔了,这样你们也省事……”面对理赔员的“好意”,王舰杰有苦说不出。

针对这一问题,王林将团队细分为三个办案小组,“三线平行、一轴驱动”,由三名法官助理各带领一名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18)书记员,负责各类型具体案件的事务性工作,由王林作轴,负责整体协调和重大执行措施的决定。

王林提出,凡团队里涉及保险理赔案件,由王舰杰负责对接保险公司,将所有保险理赔员的姓名、手机号码整理成册,并告知其今后打款注意标注到具体的申请人,如果模糊的,由王舰杰直接打电话与理赔员核实。

这项制度很快建立了起来,在王舰杰的桌上,记者看到大约200名保险理赔员的具体信息台账一目了然。各村委会的电话、各个当事人的信息,也一一分布在团队各个成员的案头,单单王林的手机里,就存有401名当事人电话和57名律师的电话。

据北京法院办案业绩评价系统显示,2018年上半年,王林的小额速执团队以1909.38分的得分位居全市法院第一名。

到老百姓身边去

除了大部分时间待在办公室,王林有时候也得往外跑。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19)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20)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21)

执行案款发放现场

2018年6月,王林为通州区漷县镇小屯村40余名申请执行人发放了41万余元执行款,村民们再三对王林表示感谢。

回去的路上,同行的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22)书记员祝宏伟不解地问,现在都是直接把钱打进申请执行人账户里,让他们来法院签个字不就完事了,何必咱们亲自跑一趟。王林说,你没看这些申请人年纪都比较大,有的都不会写字,让他们去法院,多不方便啊。祝宏伟嘟囔着,“他们是方便了,咱可受累了。”

“考虑到实际情况,对一些特殊的当事人,法官更应该多一些人文关怀在里面,多到他们身边去。”王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23)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24)2013年6月25日,王林第一次见到87岁的当事人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25)赵某时,老人正在立案大厅哇哇大叫。老人家住通州区张家湾镇陆辛庄村,由于年纪大,牙齿已基本掉光,他说起话来基本上是一个音节,让人听不大懂。

在了解到老人是为一起遗赠扶养协议纠纷而来时,王林将老人带去接待室。

原来老人年轻时候在陆辛庄村自己盖了一排房子,收养了一个外来的女子朱某,并一起生活了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26)30多年。后因身体状况,老人跟朱某签了一个协议,朱某为老人养老送终,老人去世后将所有财产留给朱某。

刚开始一切都挺顺利,后来老人大病小病不断,朱某嫌麻烦,不愿意管了。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27)

在老人家中,朱某向王林说明了自己的难处,“老人岁数大了,给他钱了他也记不住,还要到法院申请执行问我要钱”,称不愿意与老人见面。王林再次申明了朱某应履行的义务,“以后只要老人看了病,你就马上把钱交到法院”,并承诺只要朱某将钱交到法院后,王林就会亲自去给老人送钱。

王林每次去老人家,老人都会拉着他的手说一堆话,准备一些吃的,希望王林能多待会儿。这一送就是两年。

直到2016年上半年的一天,王林突然想起老人已经有大半年没有来法院了,朱某也很久没有再往法院打过执行款,王林嘀咕着,“别是出什么事了吧”。随后拨通了朱某的电话,朱某告知王林,老人已于2015年12月去世了,去世前老人已经下不了床了,但他还想见王林一面,“我们想着法官那么忙,哪有时间过来啊”。

2017年的一天,当王林开车带着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28)书记员再去陆辛庄村办理其他案件时,他们路过了村头的那一排房子,王林突然想到那位老人,他停下了车。

如今,这排房子已经全部粉刷了一遍,丝毫看不出过去的痕迹。新来的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29)书记员看着发呆的王林,问他怎么了。王林没再提起那位老人,只是摇了摇头,没再说话。

执行工作一如既往的忙,王林每天仍需面对堆积如山的案卷和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每天太阳升起来,王林照旧会端坐在办公桌前处理工作,等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他又会卸下一身疲惫奔跑在法院附近的大运河边。

他就是这样工作着,忙碌着,奔跑着,生活着,似乎不知停歇。

正像王林在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30)微信朋友圈的封面背景图,是一条笔直的看不到尽头的公路,他在图片下配字,“无暇欣赏路边的风景”。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徐光明 白龙飞 通讯员:李峥 | 编辑:冼小堤

建立专门审执团队(这个速执团队办案就是快)(3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