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1)

“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还成了典故

文/老张在路上

“捧臭脚“是一句俗语。

这句俗语有两层意思,一明知被捧方是错的(脚是臭的),也要千方百计说成对的。和绅就是个典型的捧臭脚的主儿,明知道皇帝错了,他却溜须拍马,捧臭脚,一个劲儿地奉承:“万岁圣明!万岁圣明!”;二明知被捧方的本领不怎么样(脚是臭的),还要推崇叫好。旧时代,戏园子里唱戏,一个不知名角儿出场,水袖还没抖开,台下喝彩暴起,直掀屋顶。旧时俗话称之为“捧臭脚”,意为专门为戏子捧场。如今叫“托儿”,往往还得花钱雇。过去在上海滩,黄金荣、杜月笙捧戏子,都用过这一招。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2)

“捧臭脚”这一词是有来历的,它源于北宋宋神宗时期,宦官李宪的故事。

宋神宗名叫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赵仲针,他是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宣仁圣烈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

神宗皇帝是大宋十八帝中是一位上进皇帝,朱熹评价他说:“神宗极聪明,于天下事无不通晓,真不世出之主。”

即位之初的神宗也的确殚精竭虑地向着明君的方向发展,正如《宋史》中记载的那样:“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相辅,求直言,察民情,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历,励精图治,将有大为。”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3)

神宗即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神宗以君权的力量,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变法虽然在前一阶段取得胜利,但守旧势力的攻击并没有停止。于是,神宗开始左右摇摆。

没有了皇上的支持,变法失败在所难免。王安石本人曾经对神宗慨叹道:“天下事像煮汤,下一把火,接着又泼一勺水,哪还有烧开的时候呢?”

变法改革功亏一篑,在军事上宋神宗同样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4)

从宋仁宗开始,宋和西夏之间战争就没有停息过。宋神宗即位以后,“奋然将雪数世之耻”,立下了“灭西夏、复燕云十六州”的志愿。

熙宁八年,宋神宗任用名将王韶收复熙河,并驻军于此,史称“熙河开边”。

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皇室内乱,神宗以为有机可乘,出兵五路伐夏。这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捧臭脚”主人公李宪登场了。

宋军攻西夏的五路大军是:李宪部出熙河路,种谔部出鄜延路,高遵裕部出环庆路,刘昌祚部出泾原路,王中正部出河东路。按作战计划,泾原、环庆两路合取灵州,河东、鄜延两路先会师夏州,再攻怀州,最后四路合攻兴州。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5)

兵出熙河路的这一路大军主帅李宪,是一个宦官。

李宪(约1035 - 约1086),字子范,开封祥符(治今河南开封市)人。

宋仁宗赵祯皇祐年间(1049~1054),少年李宪净身入宫,开始了太监生涯。两三年之后,凭着个人聪慧,李宪补入内侍黄门。稍后不久,又迁升为入内西头供奉官。

宦官本是内廷侍奉人员,但皇帝为了保持自己对将帅的监控,便启用宦者做为监军。时间既久,监军便因倍受天子信赖而直握兵权,担任高级军事长宫。历史上宦官成为监军,在唐代就出现过。而在北宋历史上,以监军起家,成为“军事太监”者,当首推李宪。

神宗即位后,李宪先后担任永兴军、太原府路走马承受。

走马承受,宋代差遣官名。全称“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初期仅密察将帅的言行举动,不涉它事。后负有监察本路将帅、人事、物情、边防及州郡不法事之责,“事无巨细,皆得按刺”。每年一次赴阙直达奏事。如有边警急报,不时驰驿上闻。并许风闻言事。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6)

走马承受一职,以内侍官或三班使臣以上武官充任。差遣品级在正七品上,此职位卑权重,以内侍官充任者,称走马承受公事内臣;以武臣三班使臣充任者,称走马承受公事使臣

在任走马承受期间,李宪多次上疏议论边事,颇合神宗旨意,因此备受宠信。

熙宁三年(1070),朝廷派韩绛经略陕西,开幕府于延安。李宪在韩绛幕下担任走马承受。

不久,李宪离开边镇回到京师,被宋神宗提升为后苑勾当。这虽然只是一个掌管苑囿、池沼、台殿、种艺等杂事的角色,但凡天子游幸,必须陪侍左右,有更多面见天子的机会,所以在内侍省还是举足轻重的。正是借助这个机会,李宪赢得了神宗的充分信任。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7)

熙宁四年(1071),神宗任命名将王韶为洮河安抚司长官,开始经营洮渭地区,准备对西夏用兵。

熙宁六年(1073)初,王韶上奏请求兴兵收复河湟之地。神宗准奏,并专意委派李宪前往巡视督师。

在王韶指挥下,北宋大军攻占河州(今甘肃临夏),拓地一千多里,招抚人口三十多万,连河州羌酋木征之妻亦被俘虏,史称“河州之役”。北宋在此设置熙河路(治今甘肃临洮),王韶为经略安抚使,李宪亦因战功加封东染院使、御药院干当官。

“熙河开边”后,王韶奉调入京,拜为观文殿大学士、礼部侍郎,李宪则以功加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回还京师后,又升为入内内侍省押班、干当皇城司事,均为令人侧目的大宦官。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8)

李宪深知朝臣对他担任西疆帅臣颇为不满,为了博取宋神宗的宠信,不给朝臣以抨击他的口实,他决心在西北边疆建功立业。

元丰四年(1081),西夏发生政变,西夏惠宗李秉常失位被囚,国内一片混乱。北宋王朝认为这是对西夏用兵的难得机会,于是神宗御笔亲书伐夏之命,发动五路大军进攻西夏,李宪不仅参与其事,而且被任命为五路统帅,掌有节制诸路之重权。

此次伐夏,可以说动用了北宋王朝西北军事全部精锐,五路大军,共集结五十万人马,企图一举荡平西夏。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9)

宋神宗给李宪的诏书里说:“此番用兵,非一般战事耳,意在荡平项羌。此决非小事矣,若不上下一心,将士协力,何以致胜?故当不惜爵赏,以励三军将士,一举图之!”

李宪以大将李浩为先锋,由熙州(今临洮)出发,翻越马衔山,至康古城(今榆中境内),进而取西使新城(今榆中三角城),九月二日,攻克兰州。

李宪设帅府于城内,并建置兰州,李浩为知州。次年正月,宋廷改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兰州归入北宋版图。

其他几路宋军中,鄜延总管种谔率部在米脂寨(今陕西米脂),击败梁永能八万大军。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10)

刘昌祚率军五万首先攻到灵州城下(今宁夏灵武西南),接着高遵裕也率兵赶到。就在刘昌祚即将入城之际,高遵裕害怕这次战功被刘昌祚拔定头筹,便利用节制刘军的权力阻止刘昌祚攻入灵州,定下了所谓合围灵州的下下之策。

宋神宗也深恐刘、高孤军深入有所不测,急命李宪亲率重兵、押运粮草从兰州赶往兴、灵二州。但此时的李宪却一心放在建立兰州帅府上,对于出重兵增援并无甚多兴趣。在进发兴、灵二州的途中,因为遇到了夏人的阻截,李宪班师回了兰州。

围困灵州粮饷不继,又值天降大雪,兵卒饥寒交迫,斗志渐渐衰颓,可谓进退维艰。粱太后见时机已到,便下令决开黄河七级灌渠,淹灭高遵裕围城大军。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11)

宋兵十余万众,冻溺而死者不计其效,夺路逃生者仅有一万三干多人。这次大规模的伐夏行动(史称“灵州战役”),除李宪所部之外,其他各路大军均困于灵州,因粮草断绝,先后惨遭溃败,北宋王朝共计损失近四十万人。

战报传至朝廷,神宗大为恼怒。降旨高遵裕责授郢州(今湖北钟祥)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种谔、王中正、刘昌祚分别受到降职处分。

李宪深知此次军事失利非同小可,便急忙上疏神宗,一方面强调自己开发兰州有功,另一方面又以中途受阻、无法如期赶赴兴、灵二州为借口,把罪责尽量往其他将领身上推卸,企图以此邀功弭责。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12)

在对李宪的处理上,神宗与朝臣发生了严重分歧。同知枢密院、宰相孙固认为李宪未能如期会师,按律当处斩刑。神宗认为李宪经营西北数年,功大于过,再加上李宪的强口狡辩,并且此役确实客观上保存了熙河路大军,于是对李宪以粮不济为借口而赦其无罪。

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初,宋神宗赵顼因为对西夏“永乐城之战”的惨败,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病情恶化。神宗六子赵佣,改名为“煦”,被立为太子,国家大事由皇太后暂为处理。

三月,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哲宗赵煦继立,由高太后临朝称制。高太后先降李宪为永兴军路副都总管、提举崇福宫。御史中丞刘挚上疏:“李宪贪功图名,屡于西北边疆滋生事端,罔上害民,贻患国家。五路会师兴州,李宪失期;夏兵围攻永乐,李宪羁而不援;后又屯兵兰州,遗患至今。”请求罢免李宪。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13)

高太后一向反对神宗改革和西北用兵,遂降李宪为宣州观察使,不久又贬为挂职南京的右千牛卫将军,准予居住陈州(今淮阳)。

李宪,就这样终老于陈州贬所,1086年去世,时年约51岁。后来的大太监童贯就出自李宪门下。

李宪一生,以宦官为将,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转战于西北边陲,对于北宋王朝来说,还是有一定历史功劳的。宋哲宗之怕以让他终老陈州,免受刀斧加项之苦,也算是对他拓地征敌之功的一种宽赦。

因为深得神宗皇帝信任,李宪在兰州为帅的时候,监军文臣们听说李宪的脚很臭,就争先为其洗脚,脱靴捧脚之时常常先嗅上一番而后赞叹道:“太尉之足,何其香也”。

裹脚的陋习是属于哪个朝代开始的(捧臭脚的事宋朝时就有人干过)(14)

李宪同时代人苏轼《仇池笔记》载:方李宪用事,士大夫或奴事之,穆衍、孙路至为执袍带。王中正盛时,俞充令妻执板以侑酒。彭孙本一劫盗,招出,气陵公卿。韩持国至诣其第,出妓饮,酒酣慢持国,持国不敢对。然尝为李宪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宪以足踏其头,曰:“奴谄不太甚乎!”

看来,虽然李宪恃宠骄恣,得意时对将士们颐指气使,临事时又将个人失误推得干净。

然而他被阿谀后并没有飘飘然,还是有些清醒的。他也知道自己的那双脚其实并不香,而是很臭。所以才大骂:“这么说话是不是太过了!”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