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和苏轼有什么关系(王安石真的是因为苏轼给他改了诗)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撰的小说大全《警世通言》中,有一则颇具趣味的故事:王安石任宰相时,苏轼自恃其才老是给他挑刺。某次苏轼从湖州任上回来拜访王安石,在书房看到他一张未写完的咏菊诗稿,上面写着“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当下好胜心起,随后续了两句取笑这位大学者居然不知道菊花秋天不会落瓣。王安石看到诗稿被改心中不快,便暗将苏轼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到了秋天,苏轼在黄州见到菊花落瓣,“唬得⋯⋯目瞪口呆,半晌无语”,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遂回心转意向王安石服软。王安石也“晓得东坡受了些腌臜,终惜其才。明日奏过神宗天子,复了他翰林学士之职”。从此之后,苏轼变得谦虚好学,终成千古风流的大文学家。

王安石变法和苏轼有什么关系(王安石真的是因为苏轼给他改了诗)(1)

学无止境,就算是聪明过人如苏轼,如不谦虚学习,还是会吃闷亏,会被前辈高手出手教育。此则名为《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实在太切合中国人传统做人待物的理念,因而后世流传极广,留下“花锦般一段话文”。自然,同所有深受民间的欢迎传奇一样,故事与史实相去甚远:苏轼从湖州卸任,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黄州都发生在元丰二年(1079),此时王安石早在三年前的熙宁九年(1076)就罢相闲居金陵,大才子回京给当朝宰相王安石添堵云云,自是假语村言;而故事中苏轼好卖弄小聪明,惹得荆公恶其轻薄,故意挫折他一番,此般略带儿戏的矛盾只是民间关于朝堂争斗的朴素想象,昔日的听书群众,恐怕十有八九都无法理解苏、王两人矛盾背后纷繁复杂的北宋新旧党争。

情节虽虚构,个中情感却颇有那么回事——抛开其他复杂因素单论王、苏关系,还真就有点像故事中所说那样纠缠不清。作为长辈的王安石,对苏轼这个小机灵鬼确有点又爱又恨之感,既有打压,也有保护;而苏轼对王安石也有从最初看不惯的硬抬杠,到后来敬佩和解的转折。普通百姓虽然未必能看到朝堂党争复杂的政治纠葛,但并不妨碍他们用最朴素眼光看到两人关系问题本质——以此而言,群众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