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最早的文字创作吗(字在老子写道德经时代)

我们之前,从甲骨文的角度,还原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字、「」字。从还原的字义来看,更符合老子《道德经》的内涵逻辑,而且,在表现上,让《道德经》变得更为形象了。

今天,我们再来还原《道德经》中一个很重要的字「」字,

道德经是最早的文字创作吗(字在老子写道德经时代)(1)

上图,是「不」字从甲骨文至今的演变过程。下面,我们重点来看一下甲骨文「」字,请看下图:

道德经是最早的文字创作吗(字在老子写道德经时代)(2)

上图这两个甲骨文都是「不」字,意思是相同的。我们先来看左边这个「不」字。

左边这个「不」字的造字构思非常明显,采用了上、下结构。

现在这个倒置的「大」字,依然表示的是显性世界,可是为什么要倒置呢?

其实,用倒置的「大」字就是为了表现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相反的特点,而且倒置「大」字的两个手臂也举了起来,指向了头的方向,与上面「二」字上面的短横形成了背道而驰的相反关系,但是,在这种相反的关系中,重点并不在上面的隐性世界,而是在下面的显性世界。

道德经是最早的文字创作吗(字在老子写道德经时代)(3)

右边这个甲骨文「不」字,延续了左边这个「不」字的造字构思,上半部直接采用表示隐性世界的短横,下面把倒置「大」字的手臂、头延长,用来指示方向,意思同样是在表示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相反关系,而且重点在下面的显性世界

现代汉语中“不”字的含义,就是在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相反关系的含义中引申出来的。但是,在老子写《道德经》的时代,「不」字中依然包含着特指显性世界的意思。

用这种源头字义去读《道德经》,我们发现《道德经》的文本,更能表现老子思想的内在逻辑。

老子那个时代甲骨文早已不见了,老子不一定见过甲骨文,但是,老子使用的在字义中依然包含了甲骨文的原始字义。而1922年甲骨文被重新解读之前的后世之人更加没有见过甲骨文,都只能根据当时的字义去揣测,而且对《道德经》的各种篡改众多,于是,《道德经》就变得越来越玄乎了。

我们现代人借助对甲骨文的解读,已经能够更加接近老子《道德经》的真正内涵了。

更多关于「重叠结构世界」的内容,请点击,导读:学习「心智系统转换」欢迎关注心智玩家:揭秘重叠结构世界,还原中华源头文化、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