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及系统构成)

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及系统构成)(1)

一、可编程控制器是如何工作的?

继电器控制系统:硬逻辑并行运行的方式

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等待命令的工作方式,如键盘扫描方式或I/O扫描方式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循环扫描工作方式,即系统工作任务管理及应用程序执行都是按循环扫描方式完成的。

二、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

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及系统构成)(2)

可编程控制器在开机后,完成内部处理、通信处理、输入刷新、程序执行、输出刷新五个工作阶段,称为一个扫描周期。完成一次扫描后,又重新执行上述过程,可编程控制器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方式称为扫描工作方式。

1.信号传递过程

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及系统构成)(3)

最终输出刷新:将输出映像寄存器的状态写入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传递输出端子,从而控制外接器件动作。

2.扫描周期和I/O滞后时间

可编程控制器在运行工作状态时,执行一次扫描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其典型值为1~100ms,I/O滞后时间又称为系统响应时间,是指可编程控制器外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的时刻起至它控制的有关外部输出信号发生变化的时刻之间的间隔。

I/O滞后现象的原因 

(1)输入滤波器有时间常数

(2)输出继电器有机械滞后

(3)PC循环操作时,进行公共处理、I/O刷新和执行用户程序等产生扫描周期

(4)程序语句的安排,也影响响应时间

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及系统构成)(4)

三、可编程控制器的系统配置

1、FX2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型号格式如下:

plc的工作原理(PLC的工作原理及系统构成)(5)

M:基本单元

E:输入输出混合扩展单元与扩展模块

EX:输入专用扩展模块

EY:输出专用扩展模块

R:继电器输出

S:晶体管输出

T:晶闸管输出

2、FX2N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系统配置

FX2N是FX系列中功能最强、速度最高的微型可编程控制器。它的基本指令执行时间高达0.08s,远远超过了很多大型可编程控制器。用户存储器容量可扩展到16K步,最大可扩展到256个I/O点,有5中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高速计数器模块、脉冲输出模块、4种位置控制模块、多种RS-232C/RS-422/RS-485串行通信模块或功能扩展板,以及模拟定时器功能扩展板,使用特殊功能模块和功能扩展板,可以实现模拟量控制、位置控制和联网通信等功能 。 3、可编程控制器的技术性能指标

1.输入/输出点数

2.存储容量

3.扫描速度

4.指令系统

5.可扩展性

6.通信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