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适合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

读完《十八岁出门远行》才真正理解了余华在《活着》中说的“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的含义,才明白人生必须经历少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都从满怀美好的希望出发,经历重重困难和艰辛后的绝望,释怀后自我调和,最终实现自我与外界的完美统一。

什么样的人适合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1)

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先锋派代表作家之一,《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他早期成名作之一,在荒诞的笔触中能够明显地看出卡夫卡的影子,这时他在吸收借鉴基础上,模仿创作的作品,经过《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余华逐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余华的写作风格也经历“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的三个阶段,从《十八岁出门远行》等早期的作品可以看出少年的余华,用好奇的眼光观察着新鲜的世界,不断的进行着尝试,到中年经历了挫折痛苦,余华开始用淋漓的鲜血揭露人性的贪婪,现在的余华已经和现实达成了和解,处处体现对人的悲悯。

什么样的人适合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2)

先锋作家余华

少年去游荡,满怀美好出发

少年的我们都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死”的尽头,怀着美好的希望去闯荡世界。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我看见的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云朵是可爱的,走一天都不觉得累,对于出现的汽车不屑一顾,总是满怀希望的寻找着前面的旅店,面对车辆不搭载自己,也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因为一根烟搭载了车辆,为这个小小的胜利,欢心雀跃,感觉世界真美好。

什么样的人适合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3)

出门远行的少年

在《活着》中福贵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家中良田百顷,娶了漂亮家珍作为妻子,可以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福贵有母亲爱着,妻子家珍疼着,可以肆意妄为的潇洒快活,丝毫不为生计担忧,认为人都是善良的,事物都是美好的,人人都对他尊敬,快活的在事件游荡。

什么样的人适合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4)

少年时期的福贵

少年的心,纯真、善良、总想仗剑走天下,成就一番事业。十八岁的我们有:“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今日把试君,谁有不平事”的豪气,也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对一切都很新鲜,都想去尝试,去探索,去成就,心中充满着许多美好的幻想,在鸟语花香中游荡。

什么样的人适合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5)

美少年

中年想掘藏,极力满足欲望

人到中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们知道了名利权情的重要性,内心的越往越来越大,为了实现内心的欲望我们恨不能去掘藏。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我对旅店追求的越往越来越大,在攀谈中两个人的关系逐渐升温,感觉就像一对亲兄弟。就在此刻,汽车抛锚了,面对毫无抵抗之力的我和司机,5个骑自行车的人,抢劫了车上的苹果,随后叫来同伙将车上的苹果一抢而空,在拦挡中我被打的鼻青脸肿,向司机示警,司机也置之不理,最后司机尽然抢走了我的红书包,红书包中装着我的衣服和钱,这样一来将我逼上了绝路。

什么样的人适合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6)

苹果被抢

在《活着》中富贵沉迷于赌博,将家中地产和房屋全部输光了,不得不搬到临时搭建的草屋中去居住,爹被他气死了,被抓壮丁后,娘病死了,女儿凤霞患病成了哑巴,儿子有庆献血过量死了,妻子家珍病死了,女儿凤霞生孩子大出血死了,外孙苦根胀死了,将死亡压缩时间集中表现出来,虽然福贵拼搏过,努力过,本想掘藏但是一生中的“宝藏”都一个个的离他而去,终究只留下了自己一个人在世间。

什么样的人适合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7)

中年的福贵

无论是《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我还是《活着》中的福贵,都经历努力后的无力,失败后的绝望,失去后的痛苦,面对生活的压力,我们变得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想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欲望,但是名利权情就像手中的沙子,捏得越紧流失得越多,面对无法满足的欲望,我们变得浮躁,渴望一朝成名,一夜暴富,要掘藏的极端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全部欲望,但是最终就像镜中花,水中月一样变得虚幻。

什么样的人适合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8)

想掘藏的中年人

老年做和尚,实现自我调和

当人经历了风雨,渐渐的平静下来,就会慢慢地看透世情,看淡得失,不再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而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远望天边云卷云舒。《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我,面对遍体鳞伤的汽车和自己的时候,尽管天已黑,风变大,天变冷,但是我的心窝却是暖和的,没想到苦苦寻找的旅店就在自己的心中,这时候自己,回忆起了曾经那个阳光非常美丽的美好下午。

什么样的人适合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9)

顿悟后的自己

《活着》中福贵孤零零的活在世上,陪伴他的只有和他同名的老牛,按说福贵应该无比可怜,灰心丧气,感觉活着没有一点点意义,但是福贵和老牛一起照样日出而落,日落而息,过着静谧充实的生活。一个老人,一个老牛,在夕阳的余晖下,阐释着对世间一切的顿悟,顿悟后对生活的珍惜,对生命的敬畏。

什么样的人适合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10)

一人一牛追问活着的意义

和尚在我们印象中总是慈眉善目,是智慧的象征。他们参禅打坐,顿悟生死,活得无欲无求,这正是我们希望的生活。但是他们每天念经诵佛,积德行善中不断检视着自己的内心,克服自己的心魔,才会成为得道高僧。无论是《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我还是《活着》中的富贵,他们都起始于希望,挫败于绝望,并在绝望中顿悟,实现了于内心的和解,坦然处置,找到了自己的“旅店”,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什么样的人适合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11)

老年的福贵

少年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的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谁,老年的时候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同样是那山那水,只是我们看的心态不一样。少年、中年、老年并不仅仅指的是年龄,更是对事物的看法,对问题的处理方法,对世界的态度,有人年纪轻轻就可以看透名利权情,活得云淡风轻,潇洒自在,有些人即使年龄很大,但是还幼稚可笑的像孩子。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