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文化及旅游话题

在批判我国古代社会的糟粕时,不少西方学者都会提及我国古代“重男轻女”的事实,借此抨击我国存在已久的性别歧视现象。

有一次,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重庆街头上看到了《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剧,于是他在《战时中国的科学与生活》中如此向西方人呼吁:中国是一个仁孝和热爱和平的民族,他们母慈子孝的悠久传统是西方社会所不具备的,值得国际社会去关注及大力扶持......

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1)

“母慈子孝”是我国“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里的内容之一,很多中国人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但在西方人的眼里,他们却一眼瞥出了这当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并由此开展起“传统文化与民族能量”的讨论,借此唤醒二战当中欧洲人民的抗战决心。

其实在我国,这同样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因为在我们的古典文化当中,类似的事例简直常见到令我们“熟视无睹”了!

评书里无所不在的“母慈子孝”故事

我国的评书故事里就存在不少形象粗莽的英雄,比如程咬金、李逵之类。故事里在重点刻画其桀骜不驯的个性时,同时又给他们安排了“母亲”这样的“最厉害角色”,一旦再无人能控制住他们的鲁莽之时,其母的一句“孽子!”,肯定就能令“李逵们”马上拜服跪地!

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2)

一边是老弱颤巍的妇人、一边是莽若蛮牛的壮汉,在这反差巨大的对比中,其决定性力量竟然来自身为母亲的老妇人!这分明就是作者极力赞颂仁孝力量的一种刻画,而且这样的故事历来都是深得人心的。

为了强烈烘托这种仁孝力量,”坤草“这样的传统妇科中药也被命名为”益母草“,传说也是因程咬金而得名的。

无论是评书还是史实里的程咬金,我们知道,他是由程母一手拉扯大的。有一次,程母卧床不起,程咬金只好扎了耙子到街上去卖、换钱给母亲治病。见郎中开的有种药效果还不错,程咬金没钱长期抓药,于是趁郎中去采药时尾随其后,发现这药原来就是”坤草“,野地里随处可见。

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3)

程咬金通过这药治好了母亲后,后人就将其命名为“益母草”,其意正是为了宣扬这样的孝道文化,借程咬金的故事让“母慈子孝”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除程咬金、李逵之外,评书里几乎所有的主角人物基本都是大孝子一个,《杨家将》、《呼家将》等,无不如是。这也是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角色安排了,因为我国自古就有“忠孝、仁孝”不分家的道德观念,作为传统故事的主角,又怎能脱离“孝道”呢?

在“岳母刺字”的故事里,这样的孝道文化更为我们的历史添上了巨大的能量。与其说“尽忠报国”是岳飞背上的字,其实它更是刺在古代仁人志士们心头上的字,鞭策着他们前赴后继地儆恶扬善、抵御外侮。

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4)

可惜这背后的“无形力量”一直没能引起我国史学家们的重视,倒是李约瑟这样的外国汉学家才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也许是因为,我们对慈母们在身后的期许目光太习以为常了,这种不应忽视的温情能量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存在。

中国母亲花与“孟母三迁”:母慈子孝故事的本源

《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所代表的中华孝道故事早就家喻户晓、成了我国孝道文化的本源。在古代,母亲还有“萱亲、北堂、萱堂”等别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所以我国也有属于自己的母亲花,那就是“萱草花”(忘忧草)。

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5)

在历史长河中,孟母三迁的故事与萱草花一起长期维系着我国的孝道文化,到元代时候,又催生出了《二十四孝》全集,这也意味着“母慈子孝”自此已成体系,成为我国通用道德教育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由于西方母亲节在我国的流行,国内就有人呼吁设立我国自己的母亲节、以“萱草花”为我们的母亲花、并以孟子的生日(四月初二)为我国的母亲节。

时至今日,“中华母亲节”虽未获国家正式认可,但在孟子的故里山东皱城,这样的传统节日已倡导多年了。

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6)

其实,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借用西方节日虽无不可,但我们自己也有的话,又何不将其发扬光大呢?仅是将其加入到节假日日历上即可,人们自然就会有自己的选择。

历代皇室里的仁孝帝王:太后的威严从来都不是摆设

从庙号来看,历史上以“孝”为名的帝王虽然不多(秦孝公、晋孝宗、宋孝宗、明孝宗等),但“孝”字一直就是历代帝王必须谨遵的根本。帝王们的孝心虽带来了点后宫干政的负面影响,但总体来说,一位不孝的帝王是无颜居于王椅之上的,这也是历代朝臣们的共识。

汉文帝与汉景帝庙号上没有“孝”,但他们就很孝顺,在许多关键事情上都会向自己的母亲(薄太后和窦太后)求教,间接维持了汉初明言政清的局面。

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7)

《二十四孝》里的第二孝“亲尝汤药”说的就是汉文帝与薄太后,他的孝心之举为后世帝王提供了经典的范本,也是《二十四孝》中唯一以帝王身份入选的故事。

清高宗乾隆也很孝顺,他对外虽好大喜功、盛气凌人,对母亲却不敢有半个“不”字。乾隆为母亲兴办的万寿节一直就是当时的国家大事,虽耗帑甚巨,却为世人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尤其在太后的八十大寿时,年逾六十的乾隆尚且双膝下跪,当时许多汉臣见了都暗自惭愧——因为这本就是华夏汉族的传统美德呀!

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8)

皇帝仁孝,太后就有威严;百姓仁孝,天下父母就有尊严与地位。在一个国泰民安的王朝里面,百姓的仁孝之风也必是全民皆盛的,这本身就是维系社会安定的巨大能量。

因孝道之心受制于其母:史上不少“狠角”们的共同宿命

人有“好人坏人”的表面之分,但孝道之心却未必能以此来划分。一个”好人“,自然是为人行事均以礼法为尊,”孝道“自不在话下;但一个常人眼中的”恶霸、豪强、贪官“等”狠角、坏人“,他们常常却未必是忤逆之人。

古代许多豪强就常有为给母亲庆寿诞大肆鱼肉百姓之举,他们的恃强凌弱是真的,但他们的孝心也是真的。

有人说“一个孝顺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这说法确实很具话题性:看上去确实应该是这样,但事实往往却并非如此,这也许是我国的孝道文化太“深入骨髓”之故了吧!

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9)

在许多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中,为了塑造一位“狠角”的复杂人性,作者往往在渲染其心狠手辣的同时,也重彩描画了他是如何的“孝顺”,这就使“坏人”们摆脱了单一的面孔,其形象就更加立体了;毕竟,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只有一种标签的。

王莽就是这样典型的一位“双面人”:前一刻还是谦谦君子,掉过头来就可以大开杀戒。按理说这就是典型的“坏人”了吧,但他也是史上著名的孝子,许多人正是得益于其母亲的劝说,才得以从王莽的屠刀下逃脱。北宋时的奸相蔡京,为人干政确实招人可恨,但他的孝心及一手好字,却也是让人“爱恨交加”的。

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10)

当“狠角”们都有一位慈母时,他们面对的也会是一种共同的宿命:这世界上谁的话都可以不听,但母亲的话是必须要唯诺是从的!我们已无法简单地从人性、行为上去分析这种特殊的现象。

只能说,“母慈子孝”的能量实在太强大了,强大到竟可以跨越人的是非善恶而单独存在,这确实是匪夷所思的一种现象!

历史上的典范母亲们:母慈则子孝,母德则子正

孟子能成为“三圣”之一,离不开其母的“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在眼看孟子步入人生巅峰的时候,孟母却一病故去;在归葬故土的路途上,民众争相沿路祭奠,这应是身为一位母亲所能享有的最高历史赞誉了。

三国的徐庶也是著名的孝子,曹操就利用他这一“弱点”将徐母诓到了曹营,哪知深明大义的徐母识破了曹操的计谋,以自缢表达了自己支持儿子的决心。徐庶从此痛恨曹操,一生再无为其献过一策。

岳母刺字的故事大家就更为熟悉了:为了杜绝一些宵小之徒对青年岳飞的不断利诱,于是岳母就在岳飞的背上刺上了“尽忠报国”四字,借此提醒岳飞时刻要做“流芳百世的忠臣”。

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11)

此外,我们的孔圣人及欧阳修,他们在幼年时候均是在母亲一点一滴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孔子幼时的启蒙教育老师就是自己的母亲,欧阳修的书法则出自母亲的“画荻教子”。

当然,更多的古代母亲们虽不一定具备自身的文化修养,但仅凭发自天性的“母慈”,她们就能促使人们行正气、走正道。我们在阅读那些清正名人的故事时,往往能在其身后看到一位深明大义的得体母亲,这确实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之一。

二十四孝图中孝顺的三个故事(是我国历史中最温情的能量)(12)

有时候我们会疑惑:今天的我国在这方面是否已滑坡了呢?其实根本无须存在这样的担忧,因为母爱是一种天性,是不会因时代不同有所改变的!

再过一段日子,无论是“中华母亲节”还是西方的母亲节,我们很快就会在全社会上听到人们对母亲的集体祝福,其实,不管是否有这样的祝福,这种温情的能量都一直会默默无闻地滋润着我们的国家与社会的!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