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1)

近代“仙游三杰”李霞、李耕、黄羲作为闽中画派的创始人,确立了闽中画派在中国画坛的地位。他们追崇瘿瓢,兼融百家,挥毫恣肆,苍劲奇拙,傲视中原,享誉中外。作为闽中画派的第二代画家张英、陈熏、周秀廷、陈毓和、李朴、孙仁英、蒋金读等,他们传承大师们的绘画风格和艺术品格,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取得了无愧于前人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前人的成就,为闽中画派源远流长,发扬光大,立下汗马功劳。

一、张英(1920~1984年)

字千子,号长缨,仙游大济人。父渔翁先生,擅绘画与雕塑。张英是继黄羲后李耕大师收授的第二个关门弟子。他幼承家教,7岁随父学画,13岁随父为寺院庙宇作重彩墨画,16岁拜国画大师李耕为师,受业期间的民国33年(1944年),在泉州、厦门等地,与同门师弟陈薰联合举办画展,开始鬻画谋生。时人将黄羲、张英、陈薰并称“李门三杰”。张英深得李耕大师真传,在继承其师奇拙泼辣的艺术技法基础上,兼收各派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笔墨奇拙中见清新,泼辣中含严谨,构图情景交融,意境深邃,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色彩淡雅,朴实无华。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2)

1951年6月,张英到福州任福建省人民科学馆(后为省博物馆)技术员,8月加入福建美术协会,1957年4月,他调到福州市特种工艺管理局,创作国画《荔枝大熟》参加全国画展。1959年,赴京为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绘制山水画《武夷之春》、《闽江风光》和漆画“四季花卉”、“松鹤”等大屏风。1980年春节,张英的国画“十八罗汉”参加福州画院在于山举办的第二届榕城之春画展,博得盛誉。年底,张英被评为省副工艺美术师,受聘于福州画院及福州市国画研究会。1981年,张英创作的“李白醉酒”、“怀素书蕉”、“弥勒佛”、“观音”等作品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首届福建画展。1983年,张英应省政府邀请,准备一百余幅作品,在香港、新加坡举办《张英人物画展》,受到海外人士的高度赞扬。1984年9月,张英因病逝世。享年64岁,“闽中画派”的一颗璀璨明星过早地陨落了!

二、周秀廷(1928.9—2007.9)

福建莆田人,号周醒、祝南、三紫山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莆田市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副会长,莆田兴安画院院长 。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3)

周秀廷出身于贫寒的艺术世家,6岁开始随母亲学画,又随同乡晚晴秀才卓玉屏先生学习书法。1940年跟随著名学者俞元桂教授的祖父俞少松先生学习诗文。1941年师从著名花鸟画家朱铎先生。同年进入莆田中山中学读书。1942年经朱铎老师举荐,师从中国古典人物画大家李耕先生,学艺十年,后又得画家林节等指点。1951年参军,在中央警卫团(49团)当兵,1955年转业回闽。安排在福州第二脱胎厂工作,仍致力绘事,且画艺精进,声名远扬。1959年、1960年,周秀廷作为福建绘画组组长,两度率员进京,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处作画。他绘制了大写意屏风《松鸽颂》《旭日雄鹰》《群鸽牡丹》《玉兰群鸽》《竹鹿》等六十四件国画作品。国画大师李耕先生,生前曾题诗赠曰:"秀廷徒弟,青出于蓝竟胜蓝"。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4)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秀廷创作巨型屏风《旭日雄鹰》的故事。在这个巨型屏风上,一只约三米长的雄鹰在海面上朝着旭日飞翔,气度非凡,苍劲沉浑,一派豪气扑面而来。此作深得人民大会堂绘画评选主任华君武的赞赏。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屏风前与外宾合影留念。由于历史原因,屏风上却没有创作者的名字,当时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没有让周先生在其作品上署名。直到1990年,人民大会堂管理局通过核对周先生的《松鸽颂》《旭日雄鹰》等原稿后,才请周先生补上了落款。这一迟到30年的落款,轰动了当时的京都画坛。周秀廷先生的作品能与其师李耕《鹤白松青东方红》等作品一起进入人民大会堂,可见周先生是继李耕之后莆田首屈一指的国画名家。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诬说周秀廷为人民大会堂所作的《旭日雄鹰》是“大毒草”,那双凶恶的老鹰“企图叼走红太阳”。这事直接追查到了福建。最后要不是周总理说:《旭日雄鹰》是件有民族风格的传统作品。这位落魄画家可能早就被自已创作的鹰“吃掉”了!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5)

1962年,周秀廷被下放回莆田老家三紫山,开始了他的游艺生涯。为了生计,为了艺术,他不停地作画,鬻画谋生了20多年。1983年他调往福州市美术学校任教。1984年为福建省人民政府会议大厅作巨幅作品《百鹤图》。1987年12月,周秀廷应邀参加“海峡书诗画印联谊会”,并即席挥毫,创作《东坡把砚图》、《海峡女神》等15幅国画,引起满堂喝彩。1989年为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先生创作《春夜宴桃李园》。1990年,他为新加坡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周颖南先生创作工笔重彩《群仙祝寿图》,画中二百多位人物栩栩如生,画面十分壮观。同年,在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期间,周秀廷画展在首都北京成功举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到会剪彩;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女士主持了开幕式。中国著名书画家刘大为、尹痩石、柳倩、中国著名诗人艾青及各界精英二百多人到会祝贺。《人民曰报》、《光明曰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首都三十多家新闻媒体,先后播报周秀廷个人画展盛况。与会名家一致肯定:周秀廷先生是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国画大家!周秀廷先生从此一鸣惊人,名闻海内外。1992年,周秀廷画展在香港成功举办,香港《大公报》专版刊登周秀廷其人其画。1997年香港回归,他创作了《神州春晓》获金奖。2005年,周秀廷画册《妈祖》在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莆田市委主要领导在莆田家乡亲自为周秀廷《妈祖》画册举行了首发式发布会。

三、陈毓和(1927年—1995)

福建仙游人,生前为仙游县政协委员,福建省美协会员。他从小酷爱绘画,1945年毕业于仙游师范学校,先后在小学、中学、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员,使他的绘画专长得到发展。1956年,他以新国画《当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参加福建省青年美展,获得一等奖。当时,李耕先生的高足著名画家黄羲先生正在家乡仙游任教。毓和先生便师事黄羲先生。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6)

1959年,由李耕任导师的李耕国画室在仙游城内大井巷旁一座祠堂里成立。当时县委书记申九顺决定:把黄羲先生的学生陈毓和,从仙游师范调往国画室交给李老再培养。陈毓和推荐了孙仁英,李老要求把他的儿子毕业于闽侯师范已在外县小学当美术教师的李文博(笔名李朴)也调进去。这样,孙仁英与陈毓和、李朴等三人,成为国画室成立后李耕先生的入室弟子。在李耕大师的言传身教下,毓和先生系统地研究国画传统技法。在李耕大师的"奇拙"与"纵横恣肆"风格的影响下,画风从原先刻意求工渐渐向意笔传神转化,画风起了质的变化。陈毓和先生擅长人物,兼画山水,其人物尤以仕女、道释画称著。他吸取了明"吴门画派"、清"扬州八怪",特别是八闽古典人物画家黄慎、新罗山人及近代李耕、李霞、黄羲等的传统技法,结合他的西画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融汇贯通,形成工整稳健、淡雅秀丽的风格。他的人物画借鉴年画的细致工笔特点,又以写意表现人物神采,线描准确流畅,用笔工而不滞,意笔不野,设色秀润而不娇艳浮躁。在比例上则融进西画的解剖结构,造型严谨,形态生动,雅俗共赏。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7)

《麻姑晋酿》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道教故事,是“闽中画家”比较喜爱的创作题材。这幅《麻姑晋酿》是陈毓和先生的力作,创作于乙丑年(1985年)春天,是陈毓和创作的黄金时期。只见麻姑婀娜多姿,仙气袭人,画面人物神形皆备,笔墨洒脱,栩栩如生,耐人寻味。他在画作上题曰“采芝出自蓬莱山,一向尘缘念已删,晋酒工厨何处去,至今鸡爪绘人间”。他的作品就是这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有纯熟的传统技法,多次参加福建美展和科技画展均获奖项。

四、孙仁英

1933年生,仙游人,古典人物画大师李耕之高徒,中国美协会员、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建省美协理事、仙游李耕国画研究所名誉所长、高级美术师。1959年,李耕国画室,成立后,孙仁英与陈毓和、李文博等三人成为李耕先生的入室弟子。在艺术创作上,孙仁英先生虽得大师真传,但他又上追元明清诸家,融会贯通,且不为前人成法所囿。他的作品,既有儒雅典丽的传统水墨精神,又有西画写实造型的趣味,更有“李派”画风的朴素而亲切的感情。尤其是他的古典人物画,从画面看去,既古朴隽逸,又富有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动静相连的生动图景。如《皆大欢喜》、《弥勒佛》、《十八学士》、《麻姑晋酒》等,无不令人回味无穷。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8)

1981年,孙仁英先生任李耕国画研究所所长。他刻意追求画艺的长进,同时也非常注重人品与画品的修炼。令人钦佩的是孙先生的人生观,在充满角逐纷争的绘画世面上,他始终保持沉寂,默默地发展着自己的才智和技能。在生活中,孙先生总给人一种纯朴憨厚的印象。从他身上很难找到世俗的气味。1990年元宵,怀着对残疾人的一片爱心,他一次就捐赠一百多幅国画精品给厦门残疾人基金会,得到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和著名画家刘海粟的题词赞扬。他先后多次应约在北京及海内外各地举办个人画展,深受各界人士的青睐。2001年孙仁英先生与画界同仁应邀到北京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竹林七贤》,被永久性收藏并悬挂在前大厅。多年来,孙仁英先生的作品多次应邀参加海内外美展,且获高奖,有近千幅作品先后被海内外报刊杂志刊用。许多作品已流传欧美、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他的“李派”古典人物画技法和中国画的造型理论,也博得了当代许多中外学者和画家的高度赞扬。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9)

“浇将砚汁留余润,占得人间翰墨香”。已近古稀之年的孙仁英,尽管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艺术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他仍保持着“兴化之子”所特有的纯朴、坚韧的特点,视艺术为生命,魂系木兰溪而不逐时流。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去探索追求,为发扬光大古老的中国画艺术、为使“李派”古典人物画这朵艺术奇葩开得更加绚丽夺目,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五、蒋金读

福建仙游人,1924年8月出生于风光旖旎的九鲤湖畔钟山镇下川谷目小山庄,故字川谷,号霞邨。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教授、常务理事,福建省仙游李耕画院名誉院长,仙游县美协副主席。曾被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协会授予“共和国艺术家”、“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其传略编入《二十世纪中华画苑掇英》、《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等10多部辞书。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10)

蒋先生自幼酷爱丹青,以《芥子园画谱》为启蒙,1946年毕业于省立仙游师范学院,1948年在台湾任教时即举办个人画展。六十年代,任仙游县文化馆馆长。当时,县文化馆毗邻李耕国画研究所,他不时登门求教,得到李耕大师的点拨。1982年,蒋先生调入李耕国画研究所,系统地学习“李耕画派”技艺,临池研墨,追寻李霞、李耕、黄義等遗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他擅长古典人物,兼山水、花鸟,其画法细腻精深,构图疏密有致,人物形神兼备,设色淡雅清新。人物以工带写,以铁线描,钉头鼠尾描为主;山水以行云流水描、小斧劈、小披麻皱等技法绘就。《十八学士登瀛洲》、《东山丝竹》、《竹林七贤》、《十大才子》、《十二金钗》、《麻姑晋酒图》、《仙游四大景》是其超凡脱俗的代表作。《九鲤飞瀑图》入选全国首届山水画邀请展;《竹林七贤图》被邀“祖国万岁书画展”荣膺金奖;《瀛洲十八学士图》参加“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荣膺国际艺术精品奖;《麻姑晋酒图》荣膺全国《中华杯》大展优秀奖;《十八学士图》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李耕画派暨莆田市书画展”。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11)

他尤以《麻姑晋酒图》等一批仕女画著称于当代,被人们誉为“麻姑读”之美称。他的仕女画特点鲜明,设色浓淡互衬,布局新颖严谨,造型秀气盎然。那些佳丽往往窈窕端庄,亭亭玉立,有的倚栏凝视,追思忆情;有的躬身摇橹,笑傲蓝天;有的吟诗对奕,风度翩翩,真是百态千姿,栩栩如生,令人感到纯朴自然,可亲可爱。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中国美协副主席刘文西、福建省文联原主席许怀中、福州画院院长郑乃珖以“画乡先辈,李耕传人”,“继承传统,发扬光大李耕先生国画艺术”,“在仙游画坛独树一帜”,“气韵生动,独树一帜”等赞语,对他的画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评价。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12)

金读先生一生坎坷,饱经磨砺,当过教师、校长和文化馆馆长,无论在画艺上,画论上,德行上,慈善上有着太多足以令人震撼和敬佩之处。他捐九万元港币给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二万元给四川灾区,捐画义卖给仙游福利慈善部门等等。作为李耕先生的传人,他意识到对老师的艺术研究是弟子的份内事,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从事这方面工作。根据李耕大师的画艺和自身的创作体会,他撰写30余篇文章,充实了李耕画艺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有的已见于报端,有的收入《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美术文集》、《李耕及其画派评介》。蒋先生正筛选整理,拟结集出版《川谷斋文札》。集自己的文思笔迹尽情地展示仙游三杰(李霞、李耕、黄羲)的艺术风采和高尚的品德情操,蕴含着蒋金读先生为了弘扬和发展“李耕画派”绘画艺术的耿耿心血。

“最美莫过夕阳红,功德圆满乐从容”。蒋金读先生虽已耄耋之年,仍蘸毫挥洒,妆点画乡。让我们祝愿他的艺术生涯展现更加绚丽的光彩。

六、李清达

1946年 出生,福建省仙游人,号东屏山人。福建省美协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培训中心主办的《画苑》杂志编委,《画坛》杂志编委。李清达先生擅长国画山水、人物,亦专雕塑。作品多次入选福建省及全国美展。国画《钟馗逗妹》获全国“中华怀”国画大展优秀奖,《岁月如歌》获第三届《中国画家》学术年展优秀奖,《少小离家老大回》获全国“明星怀”国画大展铜奖,《一回相见一回情》获全国第二届老年书画展金奖,《生命》入选中国美协、徐悲鸿纪念馆联办的《地球、生命、和平》展览。出版有《李清达画集》五十多幅仙佛和古典人物画出版在福建美术出版社的《仙佛和古代民俗画系列》丛书里,百余幅作品在全国各类杂志上发表。

闽籍画家有哪些(闽中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13)

纵观李清达先生作品,不难看出,与先师李耕先生一样,从民间壁画、雕刻艺术超脱出来,走进传统文人画形态是他的艺术追求第一步。李清达先生笔下的《弥勒佛》等传统古典人物画,已不是穿红挂绿、手拿金银财宝的财神,而是带有浓淡、粗细、虚实、刚柔关系以及书写性等笔墨语言的艺术形象。第二步,他又从地域古典人物画中超脱出来,步入现实主义写实语言形态。这期间,除了不断学习写实技巧外,还有艰辛的农村劳动、困苦的生存环境和深厚的父老乡亲生活情感,给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泉。李清达常给《福建日报》画插图,得美术组同志热情指导,从中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他所创作的反映农村现实题材作品,不单单歌颂光明,也勇于反映社会存在的问题,隐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就连一些古典历史人物画,在李先生的笔下,也赋予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如《少小离家老大回》《钟馗逗妹》《活鱼换古酒》等作品,生动真实,使读者回味无穷。在新时期里,他的作品又融入了现代意识的艺术语言,注重画面视觉表达和形式感的追求,在保持传统笔墨语言的基础上,灵活地吸纳一些肌理、拓印、水冲法等崭新的技巧,这又是他的艺术人生迈出可喜的一步。他的作品《光明行》《郑板桥》《群贤毕至》等,做出了尝试,收到了可喜的艺术效果,努力实践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格言。

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美协主席翁振新先生认为:李清达先生各个时期的作品变化,应证了李耕先生“创新意、脱窼臼”的艺术主张,体现了他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传统艺术“进得去,出得来”,不断否定自己的精神和脱胎换骨的勇气。祝愿李先生越活越年轻,艺术越来越辉煌,为弘扬闽中画派,贡献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