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最后一首边塞词(落榜后写了首伤心诗)

“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的金陵,在历史上可谓大名鼎鼎。三国的吴、东晋、宋、齐、梁、陈都曾建都于此,真是烟柳画桥相连,才子佳丽荟萃。但是,随着六朝的消亡,金陵也随之繁华落幕,风光不再,于是就成了多情文人吊古伤今之地。李白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叹惋;刘禹锡有“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伤感。今天,我们欣赏一首别具一格的金陵怀古诗,这就是晚唐诗人高蟾的《金陵晚望》。

纳兰容若最后一首边塞词(落榜后写了首伤心诗)(1)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是晚唐诗人,诗风高拔雄伟,出自寒门,却很有气节,不受不义之财。每次考试,都以不第而终,人长得很帅,所以他才有“颜色如花命如叶”的哀叹。

纳兰容若最后一首边塞词(落榜后写了首伤心诗)(2)

这是一首登临诗,是高蟾一次落榜后途经金陵所作。

开篇即为望中所见之景:浮云归于暮山,落日悬于秋声,暮山、晚秋都是暗淡的景象;浮云、落日又都是盛衰无常的意象,秋声呢?那就是秋风萧萧,秋叶瑟瑟,秋虫凄切,秋水惨淡。这些衰图惨景叠加在一起,诗人的伤怀之感油然而起。一个人伴随着日暮浮云,看落日秋山,他的内心是压抑的,是孤独的。看到这些景色,诗人是“伤心”的。

俯瞰金陵,曾经的“六代竟奢华”成了如今的“万户千门成野草”,六朝如梦,金粉成灰,这是历史。而现实中的晚唐王朝也如浮云落日一样,无可挽回的衰败下去。朋党争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边患频繁,国家在风雨中飘摇。想到这些,诗人是伤心的。自己屡试不中,报国无门,纵有满腹经纶,却也无有用场。由此联想,诗人怎么能不伤心。

纳兰容若最后一首边塞词(落榜后写了首伤心诗)(3)

抚今追昔,感怀身世,百感交集。“晚翠”、“秋声”可画;这无限的伤心,岂是丹青妙手所能画出来的?用“画不成”来形容伤心之情无法描述,真是千古绝唱。

清代第一才子纳兰容若极爱这句“一片伤心话不成”,在悼念爱妻的《南乡子·为亡妇题照》中,直接引用了这句:“泪咽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话不成”,道出了突然看见亡妻画像时的浓重伤情。而宋金文学大家元好问更是四次引用此句,“十年归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真是爱之深矣!

纳兰容若最后一首边塞词(落榜后写了首伤心诗)(4)

衰景可画,伤心不能画。真个“画不成”吗?诗人韦庄偶然看到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图画,又想起了高蟾的《金陵晚望》,于是写成这首《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纳兰容若最后一首边塞词(落榜后写了首伤心诗)(5)

谁说“伤心画不成”?请看这《金陵图》吧,寒云笼罩,古木凋零,这些已经“画”尽六朝衰败。“画”尽伤痛之情。

看似唱反调,实则异曲同工,这也算是对高蟾《金陵晚望》的一种注解了。诗人虽然名气不大,但写了这首千古伤心诗,最后一句被很多文学大咖引用,也是一种欣慰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