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边起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唇周长了小水泡)

唇边起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唇周长了小水泡)(1)

丨编辑/排版:Fanny 责编:Vicky 审核:李云

有时候嘴巴周围长出了一些小水泡,不少人都会觉得是不是『上火』了?但其实这很可能是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

唇边起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唇周长了小水泡)(2)

单纯疱疹病毒分为两类:

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这两种病毒感染都会延续终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的统计数据,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的人数非常多:

● 全球大约有37亿50岁以下的人(67%)感染HSV-1

● 全球大约有4.91亿15-49岁的人(13%)感染HSV-2

唇边起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唇周长了小水泡)(3)

单纯疱疹不“单纯”,莫把疱疹当“上火”

1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疱疹)

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传染性极高,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多数是在儿童时期就患上的,一般会通过亲吻等皮肤密切接触传染给他人。

唇边起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唇周长了小水泡)(4)

绝大多数是口唇疱疹(口腔和唇周),即常说的“烂嘴角”,也就是所谓的『上火』、嘴上『有火气』。除了口唇,也会发生在鼻周、眼周甚至是手指等部位。

唇边起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唇周长了小水泡)(5)

多数口唇疱疹感染并没有症状,患者很可能不知道自己染病了。

而有症状时通常表现为嘴巴附近令人疼痛的水疱或溃疡这时对于未感染过的人群来说很有传染性,对既往已感染过的成人来说没有太大危害。

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生殖器疱疹)

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主要是通过口对口接触传播造成口唇疱疹。

但随着人们某些习惯的改变,开始喜欢“咬来咬去”,那么HSV-1(口唇疱疹)也可以通过口对生殖器的接触传播,引起生殖器疱疹。

唇边起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唇周长了小水泡)(6)

但是2型单纯疱疹病毒仍然是造成生殖器疱疹的主要原因。

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感染属于性接触传播感染,是“性病”的一种,会造成生殖器疱疹。表现为生殖器附近有成群的水疱或溃疡。

除了性接触,HSV-2也可通过非性接触传染,比如少数情况下,在分娩时期由母亲传染给婴儿,造成新生儿疱疹。

感染HSV-2,还会增加患上和传播HIV(艾滋病毒)的风险。

得了口唇疱疹不要随便亲吻婴幼儿

婴幼儿粉嫩的脸蛋和娇俏的嘴唇,让人忍不住想吧唧吧唧好几口。但是对于口唇疱疹患者来说,这是『禁忌行为』

因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被HSV-1感染后会损害皮肤、口腔、大脑等,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患有口唇疱疹时请别亲吻或者密切接触宝宝,就连患疱疹的部位也不要接触到宝宝。

而当脸上有明显水疱的人,想随意亲吻自己的宝宝时,请对Ta说“NO”。

唇边起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唇周长了小水泡)(7)

如何压制这个不单纯的小东西?

药物治疗

原发性单纯疱疹有时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引起失明、脑炎甚至致死,所以最好积极接受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即使不治,自己也会好,一般7~10天会自愈。

可以内服或外用抗病毒药物(比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有助于缓解症状和发生频率,使病好得更快。

唇边起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唇周长了小水泡)(8)

单纯疱疹可以控制,但是不能完全根治。那些宣称能“包治”或“根治”的虚假广告,全都是骗银的。

避免复发

单纯疱疹不一定会复发。有些人感染后,从来没有发作过;有些人发了一次,再也没复发;而有些人却在每个月或者每年反反复复发作。

避免复发,要从避免诱发因素开始。诱因包括发热、受凉、暴晒、局部损伤、情绪激动、消化不良、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饮酒等引起抵抗力下降的因素。

唇边起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唇周长了小水泡)(9)

所以需要尽量避免诱因,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如果频繁复发(每年发作6次以上),可以考虑长疗程抑制治疗。治疗期间可抑制复发,部分人治疗后不再复发。

预防感染和传染

有口唇疱疹症状的患者,除了要避免亲亲或者共用餐具,“咬来咬去”的行为也不要做了,防止传染给对方。

唇边起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唇周长了小水泡)(10)

持续正确戴套、在有生殖器疱疹的症状时禁止性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生殖器疱疹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有生殖器疱疹症状的孕妇应该及时告知医院医生,预防出现罕见但是极其严重的新生儿疱疹。

目前针对单纯疱疹病毒的疫苗和外用杀菌剂,正在进一步研发中,相信不久的未来可以更好地治治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唇边起小水泡是什么原因(唇周长了小水泡)(11)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网站: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rpes-simplex-virus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0年08月19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封面设计:阿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