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三大工程(乡村振兴再出发)

5月13日,烟雨迷蒙。走进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古老的建筑群掩映于群山绿树的疏影中,长条形青石板连接而成的蜈蚣街曲径幽深,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久久不愿离去。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三大工程(乡村振兴再出发)(1)

沿着农旅融合的方向,忠山村因地制宜,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忠山村

古名十八寨,明洪武年间始更名忠山,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当地重贤重师、崇尚理教,自宋时起先后有80余名学子金榜题名,四人中进士,二三百人步入仕途。村内古建筑随处可见、规模连片,涵盖先贤祠、楚三公祠、永兴庵、隆武桥、蜈蚣街等20余处省、市挂牌文保单位,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为了当好古村落的守护者,忠山村坚持修旧如旧、风貌协调的原则,大力实施传统古村落保护工程,先后争取资金约800万元,完成蜈蚣街修缮、扬帆桥修缮、村内道路提升、自来水改造、旅游公厕建设等10余项提升工程。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三大工程(乡村振兴再出发)(2)

▲文昌街道路白改黑提升

近年来,三元区着力打造“万寿岩—格氏栲”文旅康养带,忠山十八寨作为“百年栲—千年寨—万年居—亿年泉”旅游路线的重要一环,犹如一颗明珠,镶嵌于万寿岩文旅小镇、格氏栲森林公园两个国家4A级景区之间。

如何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为古村落注入新鲜血液?

“将历史文化与旅游观光相融合,大力发展‘周末文旅经济’,让游客乐意来、留得住。”忠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作丹心中谋划已久。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三大工程(乡村振兴再出发)(3)

记者绕着村子走了一圈,除了已经建成的“明月苑”仿古住宅,村里随处可见忙碌的施工场景:建造景观水车、开辟美丽荷塘、新建文化广场……诸多新元素串珠成链,让忠山村焕发勃勃生机。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文保单位、红色遗址等资源,深度挖掘乡村研学旅游新亮点,改造提升绕村河道,发展亲水项目。在留住古韵乡愁的同时,让大家对忠山一见钟情。”张作丹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三大工程(乡村振兴再出发)(4)

如果说“古”是忠山的魂,

那么“绿”就是忠山的根。

忠山村山水环绕,雨量充沛,以蔬菜、毛竹种植为主导产业,其中蔬菜占全村村民收入60%以上,种植面积约2000亩,是省、市直控蔬菜生产基地和镇蔬菜交易集散地。结合现有优势,忠山村大力发展八角瓜、莴苣等农业种植,呈现春搭八角瓜、夏种白菜、秋收苦瓜、冬耕莴苣,四季轮作无闲田的农耕特色。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三大工程(乡村振兴再出发)(5)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驻村伊始,张作丹就对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他发现,村民以家庭式种植为主,收成后部分蔬菜直接卖到村里的收购点,收购商转运往浙江衢州、江西南昌以及我省福州、泉州、南平等地批发;部分蔬菜通过委托或自行运输至三明市区批发,中间环节透明度低,且销售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

必须改变这个状况,把收入尽可能留在村民口袋里!说干就干,张作丹带着村“两委”干部外出取经,最终决定在村里建设蔬菜交易市场。

“项目总投资约130万元,将建设蔬菜交易区、物流配载区及综合服务配套区,为蔬菜展示、储存、销售提供集中性场所。目前,已完成资金筹措、总体设计,正加快推进项目用地申报、招投标等工作。”

张作丹表示,项目落地后,将极大缓解忠山村目前存在的蔬菜交易分散、产销脱节、市场透明度低等问题,增加村财、菜农收入,回引外出务工村民,推动蔬菜种植产业化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三大工程(乡村振兴再出发)(6)

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这30亩地,是我们和市农科院合作,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的试验地。如今,国家注重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我们想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忠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邓庆华告诉记者,村里正在探索试行村集体返租农田,由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分片承包,按照规划种植相应蔬菜,培育农事体验、蔬菜采摘等新业态,并开发蔬菜系列伴手礼,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第三产业,打造近郊型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三大工程(乡村振兴再出发)(7)

村美民富产业兴,

乡村振兴展新貌。

忠山,未来可期!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章龙)

新媒体编辑:王丽华 刘雅燕(实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