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最难读的一首诗(出自诗经的四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余年的中国社会的风貌。其中有四首最经典的“骂人”诗歌,极具现实意义!作者是完全站在社会公认原则的立场上,在根本上起着维护现有秩序的稳定的作用,揭示了奴隶制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表达了人民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不满和憎恨,也预示了奴隶制社会的崩溃,从而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批判先河!

诗经最难读的一首诗(出自诗经的四首)(1)

第一篇: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诗词大意:你看这黄鼠还有皮,人咋不要脸面呢。人若不要脸面,还不如死了算啦。你看这黄鼠还顾脸面,人却不顾德行。人要没有德行,不如死了算了。你看这黄鼠还有毛皮,人却不知礼义。人要不知礼义,还不如死了算了。

◇作品背景:这是一首讽刺诗,其讽刺的对象,《毛诗序》以为是刺在位者无礼仪,郑笺从之;《鲁诗》则认为是妻谏夫。

◇赏析:《相鼠》大约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是最粗鄙的语言暴力,是《诗》“三百篇所仅有!此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句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所以此诗歌放在“骂人”诗歌开篇之首! 开创了诗歌批判主义先河!

诗经最难读的一首诗(出自诗经的四首)(2)

第二篇: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诗词大意: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许吃我种的谷!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离开你,去那乐土享清福。乐土啊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离开你,去那乐国享快乐。乐国啊乐国,才是我的好向往!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离开你,去那乐郊享福去。乐郊啊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作品背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魏风·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赏析:此篇以硕鼠喻剥削者,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真是骂的解馋,直抒胸臆!

诗经最难读的一首诗(出自诗经的四首)(3)

第三篇:《国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诗词大意:砍伐檀树哐哐响,棵棵放倒堆河边,河水清清展清波。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能白吃啊!

◇作品背景: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问责,大胆犀利,骂得痛快!

◇赏析:诗人还是从社会公认的原则出发,认为“君子”居其位当谋其事,“无功而食禄”就成了无耻的“素餐”——白吃饭。这首诗是劳动者对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责问。

诗经最难读的一首诗(出自诗经的四首)(4)

第四篇:《小雅·巧言》节选

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诗词大意:往来流传那谣言,我心中辨别识真假。夸夸其谈说大话,站着说话不腰疼。巧言动听如鼓簧,厚颜无耻鬼祟祟。究竟你是何等人?居住河岸水草边。没有武力与勇气,只为祸乱造事端。腿上生疮脚浮肿,你的勇气在哪里?阴谋诡计多,你的同伙共几人?

◇作品背景:此诗是一个受到谗言伤害抑郁不得志的官吏为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而导致国家混乱而作的。《毛诗序》云:“《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

◇赏析:作者应是饱受谗言之苦,全诗写得情感异常激愤,通篇直抒胸臆,毫无遮拦。形同漫画,又活画出进谗者阴险、虚伪的丑陋面目。他们在天子面前,或“蛇蛇硕言”,或“巧言如簧”。作者的描绘入木三分,揭下了进谗者那张赖以立身的画皮,令人有“颜之厚矣”终不敌笔锋之利矣的快感。可以说是骂的进谗者“鲜血淋漓”,“ 体无完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