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教子有方的事例(妈妈妈妈你可好吗)

“我的妈妈是我的奶妈。”

冯骥才先生在《冯骥才的天津》中这样说起他的奶妈。

冯骥才先生的乳母是落垡镇人,原来应该属于武清县,现在属于廊坊市安次区。

乳母姓赵,人高马大,皮肤黝黑,头发浓密,总挽着发髻,冯先生打趣说她“看上去像个男人”,奶水足,人也勤快,冯先生能长到一米九的大高个,多半是乳母的养育好。

冯骥才先生儿童时总和乳母待在一起,而和他的亲生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却不长。

他在书中说,“我并不常见自己的父母,他们整天忙于应酬,常常在外串门吃饭。只是在晚间回来时,偶尔招呼她把我抱下楼看看,逗逗,玩玩,再给她抱上楼。”

而乳母每次秋收回家,小时候的冯骥才都是哭泣不已。

乳母也是每次秋收后提前回来,还总是带回一些好玩的东西给他,像“装在草棍编的小笼子里的蝈蝈”,“金黄色的小葫芦”,“村上卖的花脸”和“用麻秆做柄的大刀”,把小冯骥才当成了自己的亲孩子。

那时夏天热,没有电扇,每每到了夜晚,乳母就给冯骥才一边扇着扇子,一边讲着故事,每次冯骥才都是听的津津有味睡着了,而转天醒来,乳母还在给他扇着扇子。就这样,一扇就是一夜,可奶妈白天还是那么有精神。

冯骥才第一次逛天津娘娘宫是乳母带他去的。

冯骥才有个独眼表哥,他经常去逛娘娘宫,每次见到冯骥才就给他讲很多那里的趣事,所以,小时候的冯骥才也特别想去那里玩。可是,他的父母都是大忙人,没有时间陪他去。直到奶妈要辞工回家之前,冯骥才才第一次去了娘娘宫。

奶妈的男人得了眼病,奶妈不能再呆在冯骥才这里当乳母了。临走前,为了怕冯骥才难过,不让她走,她没有直接告诉小冯骥才。她舍不得这个他养大的孩子,走之前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带他去了一趟娘娘宫。

娘娘宫的宫北大街可真热闹。有卖吊钱的,有卖黄历的,有卖大枣的,有卖花灯的,逛街的也是人贴着人,小小的冯骥才只能看到别人的腿和屁股。于是,妈妈把他抱上了石台,他能从那里看到正在唱戏的戏台子。

母亲教子有方的事例(妈妈妈妈你可好吗)(1)

摘自《冯骥才的天津》

她俩还去了娘娘庙,奶妈拜了千眼观音,冯骥才看出奶妈为了她的男人祈祷,眼泪含着泪水。

那一天,奶妈用自己的钱给他买了一个小空竹,还有一把双响炮。幼小的冯骥才,想到奶妈的眼泪,在收到奶妈给他的礼物时,是又高兴,又有些悲伤。

在奶妈临走的时候,为了逗已经哭的不行的冯骥才,自己给他放双响炮,还炸伤了自己的额头。

就这样,母子两个在孩子的哭声中分别。可能以后都没有再见面。

冯骥才15岁的时候,奶妈给他寄来了一筐大礼物,一个又白又肥的大猪头,两扇大耳,粗粗的鼻子,脑门上点了一个枣儿大的红点儿。

而冯骥才,看到这个礼物后,心里也越加想念他的奶妈了。

“妈妈,妈妈,你可好吗?”

参考文献:

[1] 冯骥才的天津,ISBN:9787807681595,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