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变浓的年俗(赶年集记忆里的年味)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在潍坊,孩子们从小就会唱的一句童谣。

年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含义。

每个潍坊人又都有一种情怀

叫做赶年集……

提起赶集却又似乎是很久远的事了。

小时候的赶集却是“大事”,尤其是腊月里的年集。

我的老家在坊子老区乡下,距坊子约八里。

对于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来说,到坊子赶集就等于进城,是能看到城里人的日子。

年味变浓的年俗(赶年集记忆里的年味)(1)

关于“穷汉子集”

进了腊月后,孩子们便天天的盼放假,其实盼的是能跟着大人赶年集。那时的年假总是放的晚,要过了腊月二十后才肯放。坊子逢三、八是大集,四、六是小集。尤其是腊月二十三的大集,是个重要的日子,学校多半是会赶在前一天放,正好误不了赶二十三大集。富裕些的人家多半是在这天买齐了年货,而手头拮据的就等着腊月二十八。

老人们称腊月二十八是“穷汉子集”,之所以这么的叫,自是有道理。因为穷舍不得买但又不能不买,正月里走亲访友的“老例”还是要的,日子再不济也总得给孩子们添件新衣,也还要招待那么三五个的亲戚。

腊月二十八是年前最后的大集,也只有到了这天,各色货物才最是便宜。生意人自是最会盘算,压货就等于压钱,只要不亏本就卖。再拮据的人家也要在这天看了又看、选了又选,以为省下就等于“捡”着了似的,但最后的采买还是要的。

腊月大集的路上,总是络绎不绝的行人,走着的、推着的、骑车的,遇到相熟的寒暄着,手里的年货却是真真的。那挂在眉梢的喜悦跃然脸上,合不拢的嘴巴一味的笑着。孩子们更是高兴,鸟儿似的,你喊着我、我叫着你,一路的欢呼雀跃。冬天本是万物萧瑟,只多了这欢声笑语,自是生气了许多,冬天里都这么的热闹,那春天的脚步就更近了。

早起赶“年集”

赶年集对于乡下人来说最是重要,那时还不知“超市”为何物,货物的获取只能是赶集,而能赶的集市又少之又少,坊子大集便是方圆里最繁华的集市。记忆里的大集曾几经搬迁,由最初的六马路东搬迁到六马路西。

东方刚那么一抹鱼肚白,大人便把孩子们叫醒,洗把脸、扒拉几口饭便匆匆的出门。孩子们则更是心急,一个劲的催着、蹦跳着跑在前面,时不时的回头张望,不停的喊着“快些走,走快些……”。

大人们是自有盘算的。带着孩子们就是多了个衣裳架子,免得新衣不合身又无法调换。那挂满新衣的货架上花花绿绿的一片很是壮观,试了这件又看好了那件,掂掂哪件都想买。买到心仪的自是高兴,也有谈不拢的时候,哭闹着就是不走,此时的打骂已无济于事,泼皮无赖使个全,非要买了才会停。一时,哭闹声、嬉笑打骂声混成一团,甚是热闹。

大集上琳琅满目,见过的、不识的,让人眼花缭乱。最高兴还是孩子,衣服鞋袜齐全了,自是少不了好的“吃食”。一串冰糖葫芦、一个香糯的粽子,待中午时分还会买几个肉包子。正吃着,迎面跑来个半大孩子,一不小心碰掉了,赶紧去捡,那人早已跑远,不免又是一阵的埋怨。

夕阳西下,赶集的人陆续散了,村子里也升起袅袅炊烟。入夜,孩子们抱着新衣入得梦乡,嘴角的笑意还挂在脸上。

日子年复一年,如今的我们都已大了,但童年的记忆从不曾走远。

孩子眼里的年,是有好吃的、有新衣穿。

而母亲眼里的年,是手里攥出“水”的钱,没有一分花在自身,是为了一家人的打算。

几回梦里,还是那般模样

数度醒来,已然物是人非

如今,对于年的那份期盼已然不再。生活好了,赶集反倒成了“奢侈”。几回梦里,又到儿时,随着家人,去赶了一场年集,景致依旧,一切还都是记忆里的模样。

猛然醒来,夜已凉,却很是温暖,眼角好似有泪,或许是那串冰糖葫芦又碰掉了吧,母亲皴裂的双手擦拭着泪,却是那般的温柔。(李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