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痛(转型之泪)

@电视剧大博弈征文

电视剧《大博弈》是以国企改革为背景,描写了北方机械制造厂在面临破产边缘。在孙和平的带领下,找到了新生,从而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事迹。

转型期的痛(转型之泪)(1)

这部剧主要是反映的北方机械制造厂新生过后做强的事实,对于当时改制遇到了切肤之痛一笔带过。其实剧情中是有交代的,汉重集团的老总在接收北方时,其实就谈到了只要北方四千人左右,意味着其他人都会下岗,也有好几千。所以,蕞终能留在北方的人,又是蕞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能力强的孙和平;遇到一个愿意接收北方的汉重集团;遇到了在香港上市的机遇。

其实在国企转型时代上班的人,他们当初有多风光,后面就有多落魄,特别是被改制后交给私企。

我自己的亲堂哥,以前在家种地,有一段时间,有一推荐政策,就是在农村表现比较好的人,可以推荐到城里的企业去上班。这样的名额很少,所以能被推荐出去的人,确实就遇到了改变人生的机会,这个政策是七八十年代的事情。

那时候的国企很风光,能够进入国庆上班的人,找女朋友都容易,很多人宁愿嫁给国企上班的小伙子,也不愿意找吃体制饭的人。原因是国企上班工资高,福利好,还可以分房,发东西,在体制内的人反而还不如他们,所以他们的吃香是有道理的。

哪怕我九十年代到部队后,医院一个副院长的独生女儿也是嫁给当时减速机厂的一个普通工人。

转型期的痛(转型之泪)(2)

后来国家改革国企,是因为国企当时确实太多。比如像重庆制药厂有很多家,钟表厂也是好几家,我堂哥在的厂是在眉山以前归属于铁道部的企业,他坐火车可以不要钱,他们这样的厂也是很多。总之就是很多国企已经不能适应市场,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制度的要求,被淘汰就是必然了。

所以,我堂哥的企业被改制成私人企业,他在退休之前,就是管理一下洗澡堂,后来的工资一直到现在的退休工资都不高了。医院副院长的女儿,从以前的风光到后来就是一家三口人天天在娘家来蹭饭了。因为他们那个减速机厂离我们部队医院很近,走路只要几分钟。老院长虽然后来工资很高了,但是他就相当节约,要给女儿多存点钱。他就说过后悔把女儿嫁给工厂的工人,可惜那时候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得那样远,谁知道国家的企业,说转变就变了。

还有很多人下岗了,去摆地摊的去补鞋子,卖水果,还有跳槽去其他企业的都有。其实很多人还是不甘心,觉得自己上几十年班的地方,说不要就不要了。很多人后面也拉不下面子,觉得当年还是风光的人。

所以那时候,下岗工人全国确实很多,很多人确实意见很大。很多家庭都是靠丈夫那点工资支撑,下岗后就是恶梦的开始。所以,他们和电视剧中的北方机械厂的员工比确实算不上幸运的人。

这部分人,当初住的企业分得漂亮的房子,现在成了老旧小区。如果他们那种小区不征集,他们也就只有继续住下去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断然没有想到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所以,有句老话真是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一时,彼一时。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没有预判,不会预判的人,好一点的结果就是比别人慢半拍,不好的结果就是彻底掉队了。

转型期的痛(转型之泪)(3)

有些人可以躺平、躺赚;有些人犹如上了套的驴丝毫不敢停下来。不是躺平和躺赚的人就真的比我们强,而是他们跟对了节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