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流派的产生时间(被心理学界视为一个分水岭)

【作者:钱骐】 原创:第101篇

1930年,对于心理学界来说是一个分水岭。

为什么?因为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1930年前的人们幸福感较强,她们勤劳善良,认真务实,踏实肯干,相信付出总有回报,相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

但1930年以后,人们的心越来越燥,越来越急于求成、总想少干多得,一口就吃成胖子,于是随之而来出现了焦虑症、抑郁症、噪郁症等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而且越演越烈,直至漫延至今,最终成为了全世界的大难题。

据最新统计全世界现在有将近50%的人,在心理上都有或多可少的疾病。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930年,都发生了什么?

20世纪初美国兴起了一个“自助运动”。它的理论基础是:我们的思考创建了世界,我们的思维创建了时间。简单的总结就是:我们的思想可以创造一切。

换个说法就是:只要我相信,我就可以创造现实。只要我相信我能成功,我就能成功。只要我相信我可以战胜对手,我就可以战胜对手。

而在1930年,出版了大量此类的书籍,自此至今,这类书的销售超过了6千万本,而且不断再版,至今仍是各大书类榜单上的热门畅销书。其中还有不少我们现在都耳熟能详的名字。

这些书里都写了什么?他们写了:“只要你想得到,只要你相信,你就能够做到”、不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是对的"、“你的生活是被你吸引过来的。只要你相信就会成功,只要你有构想就会实现,就会在现实中实现。这些话是多么的鼓舞人心,让人们为之一振!它就像是给人们打了鸡血一样,让大众认为,只要我有思想,我就什么都能创造。

随之这些书籍,在美国、欧洲、非洲、中国甚至印度迅速流行开来,它对人们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什么?

因为它实在是太棒了,不是吗?只要我能思考了,只要我愿意相信了,我就会获得我想要的一切。无论是精神上的富足,还是物质上的富足。这种”不劳而获,凭思想就能成功“的理念对本来就一直想寻找捷径的人们来说,一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是的,我们不能否认,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的力量的确很强大,它的确能创造现实。

但问题是,1930年后的书籍和”自助运动“都太过分强调这一点了,他们将这一方面无限地放大、过分地鼓吹,搞得人们的眼中除了看见”我的思想可以创造一切“外,对其它的因素都视而不见了。

但这是成功的全部吗?

当然不是。

那它少了什么?明天再写。(也欢迎回答)

心理学流派的产生时间(被心理学界视为一个分水岭)(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