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祭拜吓坏群臣(皇帝和大臣吵架)

皇帝祭拜吓坏群臣(皇帝和大臣吵架)(1)

配图 宋神宗 皇后/编译自《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此文为小说,大家别当真。

这一回主要看点是:古代吃瓜群众怎么意淫皇帝在朝堂上与大臣吵架。基本和农村祠堂吵架没毛区别。

01

上回说到天子赐死陆后娘娘,正要退朝,外面报告说东平王回朝见驾,已在午门外候旨,天子愣了一下,传宣进见。

高王爷见过天子,天子开口问他:“爱卿为何擅自离开边关回朝?何事见朕?难道边疆出了事?”

高王爷朗声说道:“臣本不该无旨宣召擅离职守,但臣听说近日朝中出了大事,三朝元老陆太师,那么刚良的一个人,身居宰辅,又是皇亲,没想到死得这么不应该!又听说陆娘娘失了点小礼,就被幽禁起来。陆太师既死,无法挽回,但求陛下不要追究其子陆凤阳,并赦陆娘娘无罪,臣心甘情愿领罪。”

天子生气地说,你远在边关,怎知事情的来龙去脉?陆云忠纵子行凶,打死庞云彪,朕看在国戚面上已经赦免了他,只追究凶手陆凤阳,不料开封府尹违抗圣旨私自放走。

若任其逍遥法外,要国法何用?陆氏母仪天下,本应识大体,她却擅自闯殿骂朕,视国法于无物,本应处死,只因众臣力保,才法外开恩将她暂禁,岂料她更加放肆,竟然将女报男,再次触犯国法,实乃咎由自取!

此时此刻的高王爷,还不知道陆后娘娘已被赐死,只是一心想救她,闻言问天子,不知陛下如何处置陆娘娘?天子冷笑一声说,方才赐下白绫殓下了,高王爷顿时怒气冲天,用目光在文班中乱扫。

他的目光很快找到了目标,那就是庞思忠:“夫妇者,五伦之中,陛下乃天下臣民所仰赖,君臣人伦之首。如今拜你这只老狗所赐,三纲五常都乱了,这是陛下被你们这些奸贼奸妃所惑造成的!臣世受国恩,岂能视而不见,如今擅离边境重地,就没想过生还!陆娘娘父女既为庞思忠父女陷害至死,陛下理应追究!今臣不能手刃奸人,死后化作厉鬼也要吃他的肉!”

庞思忠气得全身乱抖,手指高王爷:“你这个莽匹夫,竟敢当殿叱君,兴风作浪!老夫历来秉公报国,啥时候害了陆娘娘父女?他们自己犯了国法,与老夫屁相干!莽匹夫不分青红皂白毒骂老夫,简直是血口喷人!”

“老奸贼,你父女干的好事,以为我不知道?”

高王爷继续痛骂,“陛下若一味包庇,江山迟早要断送在你父女手里!趁早打死你这个老奸臣,以免后患!”

高王爷摘下紫金冠打去,庞国丈躲闪不及,被打中额角,鲜血淋漓。

天子大怒:“贼臣胆子也太大了,竟然当着朕的面殴打国丈!而且什么事都不问缘由,开口就骂,朕又不是你的出气筒受气包!更严重的是擅自回朝,难道不知道这是死罪?姑且看在开国王亲面上,死罪可免,国法难容,削职为民,给老子滚回山东故土,永不再用!”

皇帝祭拜吓坏群臣(皇帝和大臣吵架)(2)

我感觉这小说的画风应该是这样的

02

庞相见这个莽匹夫被削职为民,心中虽然痛快,但也不无担心:“陛下如此处理,当然圣明,但他若不守臣节,削职后定然回关,那里可是有十万雄兵百员战将啊,他若想动干戈,那还得了!老臣认为不如禁在天牢,命人到潼关削去他兵权、收缴他符印,另外派人镇守潼关,出了安民告示,然后再让他滚回老家。此乃万全之策,请陛下斟酌。”

天子不假思索,点头答应,朝臣中的忠良之辈,见天子什么都听奸相的,敢怒而不敢言。

再说另外四位藩王,三天后才先后赶到京中,暂歇在金亭驿。

王爷们喝完茶,平西王问驿丞朝中近况、高王爷是否回朝,驿门官说,众王爷若是早来三天,陆娘娘也不会死,高王爷来是来了,可惜被关在天牢里了。

驿门官将此次变故一一禀明,四位王爷又惊又怒,悲感一阵,本欲立即上朝见驾,怎奈天色已晚,只好决定次日再说。

再说庞国丈闻报四位藩王齐齐回朝,已到达金亭驿,不免大吃一惊,心想这可不得了,老夫其他人都不怕,可这四位藩王与众不同,都是开国功臣之后、当今牛人,他们各镇边疆,手握重兵,人多势众,一个高勇都难对付,如果四人一齐针对老夫,老夫如何应付得了?弄不好这条老命都要送在他们手里!

他决定与女儿商议对策,随即带上十个心腹家丁,乘上大轿,悄悄去见女儿。

庞娘娘听说父亲请见,立即让内监请进偏宫:“爹爹如此慌张,有何贵干?”庞相说五路藩王一同回朝,若奏我父女专权误国,如何是好?为父特来与女儿商量,定要定下一条毒计,来个先下手为强。

庞妃想了想说,父亲别急,这个不难,圣上近日刚好生病,咱们只需如此这般,父亲以为如何? 庞相听了女儿的计谋,顿时喜出望外:“女儿果然机智过人,照此办理,那几条狗命危险了!”

03

送走父亲,庞妃回到内宫,吩咐宫娥将小太子抱来。

宫娥抱来太子的时候,天子刚刚睡醒。

庞妃接过太子,坐到天子身旁,挤出几滴眼泪,假惺惺地问陛下龙体好些了吗,她有一事奏禀,天子说他并无什么大病,无非是近日烦心事太多,搞得他很烦,叫她不必悲感,今天服了药,已经好多了。

庞妃故意面带愁容,陛下万寿无疆,臣妾母子才能仰赖天恩,臣妾想代陛下到太祖圣庙烧香,祈祷陛下龙体康健,请陛下恩准,天子高兴地说,爱卿有这个心,朕怎能不领情呢?

天子当即传旨,令内监传知武士、御林军千名,侍候娘娘到太庙烧香。

庞妃留下太子,辞别天子,乘上凤辇,出了午朝门,一路炮声震天,音乐悠扬,“龙旗凤筛招展飞扬,金瓜月斧对竖交加,金锣远震”,臣民远避,好不威风。

途经金亭驿时,四位藩王正在亭中吃酒,吃到半酣,突然听到这么大动静,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命家人打听。

当他们弄清是庞娘娘前往太庙进香,其他三位倒不在意,唯独汝南王郑彪一声大喝:“定是奸妃妄称亚宫讳号,僭用仪仗。待本藩去抓她小辫子,几钢鞭打死,替陆后娘娘报仇!”说罢吩咐家丁备马抬鞭。

呼、狄、杨三位王爷赶紧劝止:“郑王兄不可鲁莽,以免中奸妃之计,如若当年韩信,遭女人算计,实在划不来。”

郑彪却骂他们贪生怕死,哪怕惹出天大的事来,他一人承担,说完雄赳赳气昂昂,高举钢鞭冲向进香队伍,边冲便喊,庞妃请止步,汝南王郑彪要见你!

侍卫将军想把他拦住,然并卵,庞妃问他见她何事,郑彪喝道:“你乃一西宫偏嫔,竟敢擅用正宫依仗,这叫僭越无礼!本藩劝你赶快回去,换了西宫依仗,不然我郑彪认得你,手中的钢鞭认不得你!”

庞妃大怒,郑彪你好无礼,哀家今日奉旨去太庙进香,祈祷圣上龙体安康,别说你这个小小的藩王,即便内臣皇叔皇兄,见了哀家也得称臣见驾,我已蒙圣恩,升为东宫昭阳,且母凭子贵,理当用东宫依仗,你这个家伙为何指吾僭越,将哀家拦阻,而且不行参拜,实在是大失人臣之礼、枉居王位,明日哀家奏明圣上,你有几个脑袋?还不速退!

汝南王二目圆睁:“你这个妖妇,依仗天子宠幸,一家人狼狈为奸,陷害东宫,用不正当手段夺了昭阳正位,又谋害忠良,人神共愤,本藩今天定要为国除奸,先杀了你这个祸害再说,哪怕昏君将我碎尸万段,也在所不惜!”

说罢催马上前,高举金鞭,几十名护驾将军一齐下跪,求他看在天子面上饶了娘娘,不然若有差池,他们数百人都得倒大霉,汝南王见众人求饶,说声若不是会连累这些人,你今天就没命了,说罢一鞭打在凤辇上,将凤辇打烂半边,然后打马而去。

其他三位王爷见汝南王闯了大祸,他们性命必然不保,你一言我一语,也没个主意,狄王爷修书一封,命家丁连夜赶回王府,报知夫人段氏。

04

愤怒至极的庞妃干脆扯碎宫袍霞冠,传令不去进香了,转回宫去。

不出王爷们所料,庞妃回宫后,果然向天子告状,把汝南王辱骂圣上等等添油加醋一番,成功地点燃了天子的怒火:“可恶的混账,明天临朝,看老子如何收拾你们!”

次日五更,天子就在御座上坐着了,待文武百官到齐,王门官报告说四路藩王在午朝门候旨,天子气哼哼地传旨宣进。

四位王爷一次进到金銮殿,见过天子,天子冷冷地对他们说:“朕没叫你们来,四位王兄为何私自擅离重地?万一边境有事,你们这些主将都走了,如何是好?”

呼、狄、杨三人异口同声:

臣等不奉宣擅离重地,负罪很深。惟藉陛下洪福天威,四方颇为平宁,略无外顾之忧。惟近闻朝内大奸弄权,忠良受戮,佞党日增。陆后贤良淑德,大小中外文武素知其贤。又乃陛下元配,天下臣民母仪,一朝被戮惨伤。臣等在边疆不胜悲愤,想来我大宋开基,上承太祖仁厚之风,遗流善政,五代传来,未见枉法伤害内外之臣。前时圣祖加佑,君王登基四十二载,深仁厚泽,保民如赤子,盛世号曰三登。是春秋后为宋之余光。惟白壁微瑕,史笔所难讳。即废弃郭后一事,须罪有所归,外臣吕夷简所唆憾,惜乎盛德,为圣祖公论所难混。为此故也,今陛下废弃一事又蹈及圣祖前辙,况外蔽于权臣,内惑于嫔御,尊卑倒置,西夺东权,忠良屈杀。倘千秋之下良史直笔,不知以陛下为何等之君?今臣等会同回朝,上谒天颜,无非恳乞圣上将误国奸臣屏逐,复回陆国舅世袭忠良之后。今陆后已亡,难以再复。今幽贬奸妃另选贤淑之女,正位东宫。则内外安然,国庆祯祥,江山社稷臣民之大幸也。恳乞我主准臣所奏,臣等即领擅离重地不奉圣宣之罪矣。

天子怒眉倒竖,你们这话,朕为毛不爱听呢?

你们五人堂堂藩王,难道不懂啥叫君尊臣卑?擅自回朝,已有藐视王法之咎,又一味抓住朕杀害忠良等等不放,照你们的意思,陆云忠当殿殴君、陆后两度重罪,都是应该的啰?和他们一样,尔等分明心中也无王法,却抓住朕的把柄不放,到底想干啥?

“特别是你!”天子手指汝南王,“昨天你喝了几口猫尿,竟然鞭打君妻,简直大逆不道,死有余辜!如今朝中君臣和谐,哪有什么奸臣弄权?就凭尔等当殿辱骂君上,也是死罪一条。

朕念在都是开国之亲,法外开恩,将尔等削职为民。

但是谁都可以轻饶,唯独郑彪这混账不能饶,赐白绫绞死!”

05

汝南王一听要绞死他,腾地一下站起:“早在出关时,臣就知道性命不保。如今陛下不听忠言,一味偏袒奸佞,看来是要一条道走到黑了。正因为世受皇恩,臣才不忍目睹江山危危,斗胆拦阻奸妃,打破凤辇,确实死有余辜,那么就请陛下来一刀吧!”

天子再也不跟他们啰嗦,宣布罪状:四人同谋欺主,一律不赦,传旨值殿将军,押到法场斩首,郑贼还要拿押妻子,断不姑宽!

值殿将军得令,当即将四人押走,群臣见天子怒气冲天,谁也不敢保奏。

唯独世袭潞花王“胆大包天”。

为什么其他人都怕天子,唯独潞花王不怕呢?

原来他系太祖赵匡胤之后,时代袭王,权势不是一般地大,天子也怕他三分,平时想上朝就上,不想上就呆在家里不出门,谁也不敢放半个屁。

此时他正好在金銮殿上,见天子偏袒奸相奸妃,要杀四位藩王,急忙离座大呼:“且慢押走!”

值殿将军见潞花王发话,哪里还敢押人?

潞花王千岁出奏:“陛下可要想好了,五路藩王都是镇边重臣,开国元勋之后,而且都是国戚,怎么能说杀就杀?如果外敌闻知五王被害,趁机兴兵,你的江山还要不要?生民涂炭你在乎不在乎?如果真的杀了他们,将来江山难保,陛下你罪责难逃!”

天子见潞花王开了尊口,觉得他言之有理,这才怒火稍熄:“王兄,这四人有辱骂君王、擅离重地之罪,这一点确实没有冤枉他们,不过看在王兄面上,那就免了他们的死罪,削职为民,但郑彪确实太不像话,何况臣欺君妻,大属无礼,至少也该发解九边夷外,充军十年,给其他人一个警示。”

潞花王又说:“古人云,君有净臣,才不至于亡国,父有诤友,才不至于亡家。他们四人确实不该擅自回朝,但情有可原,起因大家都明白,是因为国有变故,为了解救陆后娘娘,实乃一片赤诚,他们不惜冒生命危险,也是不二良臣才敢这样,陛下若视这样的忠臣良将为草芥,轻易斩杀,将来陛下若犯了什么错误,大家都缄口不语,装聋作哑,想想看,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至于郑三兄,行事确实鲁莽了一点,无非是痛恨陆后惨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属于激情犯罪,也是情有可原,希望我主一并赦免。”

06

前面说了,这个潞花王,天子平时都要畏惧他三分,此时若不依,定然过不了这一关,再说天子也是一时被逼到墙角,并不真心想杀他们,于是他顺水推舟地赦了他们死罪,削职回籍。

这样的结果,显然是庞国丈不能接受的,但他也不敢与潞花王作对,只得坚持之前的观点,那就是不可放虎归山,应该和高王爷一起暂禁天牢,待派人收缴了他们的符印兵符,方能释放,天子看了看潞花王,见潞花王不置可否,这才准奏。

将四王收禁天牢后,庞国丈草诏,兵部侍郎韩成彪,被指定为收缴五王符印的执行人。

皇帝祭拜吓坏群臣(皇帝和大臣吵架)(3)

跑路阿哥应该是这样的

再说陆凤阳,一路逃出汴京城,改名换姓,像丧家犬一般没个着落,心想不如干脆到鄯善国去,向国王打听父亲的吉凶,若被奸臣所害,就请国王借兵复仇。

因为是朝廷重犯,他不敢住店,天色晚了,只好来到一座古庙。

那是一座伏波神庙,已有千年历史,所在位置远离人烟,且无庙祝。

陆凤阳来到庙里,在丹墀前跪下叩禀:“小子陆凤阳,今日逃难到此,望圣神庇佑,一路顺风。小子倘逢凶化吉,定再建庙宇,重塑金身,以报大恩。”

祈祷完毕,陆凤阳吃了些干粮,忽觉倦意袭来,便在廊下倒头便睡,瞬间进入梦乡。

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对他说,你不须去外邦借兵,何况路途遥远,你又没有通行证,难过关津,你只需往西北方向而去,千万别去东南,自然会遇到帮你的人。

然后神仙又对他说,他有一双铁鞭,重一百二十斤,让他带上护身,然后又将鞭法传给他,告诉他说日后报仇用得上,还嘱咐他要用心练习,因为这套鞭法练好了,风不能透箭不能穿。

神仙嘱咐完,说声“去吧”,将他一推,陆凤阳从梦中醒来,已是黎明时分,心想根据神仙所言,难道父亲和姐姐均已遇害?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陆凤阳流了一阵泪,四下一望,果然看到神座侧有一对铁鞭,取鞭在手,就在丹墀前舞动起来,将神仙梦中传授他的八八六十四路鞭法舞毕,顿觉心情大好。

他又想起神仙叫他别去东南的嘱咐,便叩谢了神仙,出庙往西北方向而走。

也不知走了多久,肚子饿了,他又吃了些干粮,喝了些泉水,继续赶路。

不知不觉到了一座高山,云烟想接,巍峨高大,一眼望不到顶,陆凤阳定定神,开始打马上山。

刚到半山腰,突然锣声一响,不知从哪里冒出数十名强盗,朝他大喝:“你这人胆子好大,竟敢擅闯我山,既然来了,就把身上的银子送上,不然送你下地狱!”

陆凤阳想起神仙的话,心想他既然对我说走西北方向会遇到帮我的人,何不问问他们大王是什么人?若真如神仙所说是旧相识,也好有个栖身之所,便开口说道:“喽啰们听着,我有的是金银珠宝,不过你们得告诉我你们大王是何人,说了我就给你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