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姓孔的是一家吗(孔子姓什么别说问题弱智)

孔子祖上姓“子”不姓“孔”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中,与北大孔庆东教授交流颇多,成了“兄弟”。他说他姓“孔”,我名字有“方”,合称“孔方兄”。更有意思的是,他一说到孔子,满嘴都是“我们老孔家”。

孔子与姓孔的是一家吗(孔子姓什么别说问题弱智)(1)

(在火焰 山与孔庆东[左]合影)

孔子真姓孔么?

找出我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孔子祖上姓“子”不姓“孔”》,从史料上来看,孔子祖上真的不姓“孔”,而姓“子”,也就是说,凡称“我们老孔家”者,其实远祖都不姓孔——这一结论最早是孔门自己人考证出来的。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文章,就来论这个理。

据《孔庭摘要·本源》记载,黄帝传了三代到帝喾,帝喾有个儿子叫“契”,尧、舜时为司徒。因为辅佐帝王教化百姓有功,被封到商地,赐给子姓。这就是说,孔子的祖先不姓“孔”,而姓“子”。

孔子与姓孔的是一家吗(孔子姓什么别说问题弱智)(2)

(孔子画像)

契传了十四代到天乙,也就是成汤,推翻夏朝而统治天下。到盘庚时改商为殷,所以孔丘曾说“丘,殷人”。按照这一说法,孔子当为黄帝、少昊之后。

《孔氏姓源》中有氏世系图谱:玄嚣(少昊)——螨极——帝喾——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王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汤)——太丁——太甲——太庚——太戊——河直甲——祖乙——祖辛——祖丁——小乙——武丁——祖甲——康丁——武乙——太丁——文丁——帝乙——微子启——仲思衍——宋公稽——丁公申——涓公共——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纥——丘(孔子)

孔子与姓孔的是一家吗(孔子姓什么别说问题弱智)(3)

排下来,孔子就成了少昊第四十八代孙。说孔子是黄帝、少昊后裔,可能有学者认为很牵强,是附会的说法,无稽可查。但书中称的“丘,殷人”,是微子启之后,《天下第一家》作者李鹏程、王厚香认为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史记·孔子世家》开篇即说:“其先宋人也。”宋国的始祖是微子启。

微子启,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代最后一个王纣王的庶兄,子姓。孔子自然也就是商人的后裔了。商代的开创者是商汤,为古之圣人,孔子自然也就是圣人的后裔了。

孔子与姓孔的是一家吗(孔子姓什么别说问题弱智)(4)

(早期农耕)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的母亲为妾时生微子启,后来其母被扶正,生帝纣。这么说来,微子启就现代人所谓的“小娘养的”。

帝乙立纣为王,封微子启为卿士。“微”是启所封国名,“子”是爵名,“启”是其本名。《史记·宋微子世家》作微子开,是为了避汉景帝刘启之讳。

微国在哪?中国史学界观点不一。

有人认为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十五里的微子镇,有人说在河南商丘一带,还有人表示应在原山东寿张县西北的故微乡。但下面这段历史大家的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

孔子与姓孔的是一家吗(孔子姓什么别说问题弱智)(5)

(微子启画像)

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微子启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不务国政,淫佚奢侈,微子多次进谏,纣都不听,最后率领一家老小逃到外边去了。

这在当时是一件不忠不义的事情。而当时的大臣箕子仍然劝谏纣王,纣王不听,被贬为家奴;比干冒死直谏,结果被纣王剖心而死。相比起来,与纣王同父异母的微子启的行为,确是很不光彩的。

不只如此,微子的行为还有更为时人不齿的地方。

孔子与姓孔的是一家吗(孔子姓什么别说问题弱智)(6)

( 微子祠)

史书上还记载,微子离开纣王之后,投奔了西伯姬昌,在周武王伐纣克殷后,还手持祭器来到军门,袒胸露肉,两手绑在背后,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交出当时祭祀时沾酒用的祭器,表示交出祭祀权,表示真心投降。

这是不是卖国求荣?而投降的好处便是,武王释放了他,并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连子孙也得到了好处。

武王死后,成王继位,之后发生了管叔、蔡叔之乱。周公平定管、蔡之乱后,大封诸侯,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以代殷后。

孔子与姓孔的是一家吗(孔子姓什么别说问题弱智)(7)

(周武王画像)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认为,微子启“仁义贤能”,想来应该是因纣王的暴虐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贤能影响了司马迁的历史观点,认为微子启的行为并无不妥之处。而按照当时的观念,作为纣王的兄弟,却不能选择与国家共存亡,这是不能原谅的,后代学者对此也多有批评。

后来包括孔氏在内的后人都认为孔子为圣人之后,没有不道德的行为发生,无非就是大家族常用的“贴金”手段,为自己找一个高贵的血统,维护圣人的形象。

孔氏宗谱上称孔子是黄帝、少昊的后代,谁能说得清?连姓氏都是可以变化的,不要说祖宗了。

孔子与姓孔的是一家吗(孔子姓什么别说问题弱智)(8)

(山东曲阜孔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