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灭人欲到底什么意思(存天理灭人欲存的什么理)

“存天理灭人欲”这个概念最早是出现在《礼记·乐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存天理灭人欲到底什么意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存天理灭人欲到底什么意思(存天理灭人欲存的什么理)

存天理灭人欲到底什么意思

“存天理灭人欲”这个概念最早是出现在《礼记·乐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

后来朱熹在《朱子语类》有云: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当然,真正把朱熹理学推上历史高峰的是一个重要的事情:1314年,元朝把朱熹的《四书集注》指定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从此成就了朱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当然,各朝皇帝大力推行程朱理学在中华大地上发展,其原始用意是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也有顺化、愚民的因子在里面。

所谓“天理”就是我们人类为人处世、为人处事的一切原则、准则和道理。

所谓“人欲”就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的欲望。

程朱派理学家把这个“天理”的标准定得很高且过于严苛去要求别人,既然是求别人去做的,调越高越好,大家很难做到,注定不能知行合一。多年来流传演化,甚至有人曲解为“把人的一切欲望都视为私欲”,这当然是错误的,结果导致阳奉阴违、道貌岸然、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比比皆是!

举例:现代社会法律制度建设是按“高标准立法、变通司法、选择性执法”,不就是一个理学版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制度制定者的“人欲”在表现,根本灭不了。

王阳明先生也对“存灭”做了精彩的论述,他和朱熹对“天理和人欲”的认同基本一致,区别就在于应对方法上的不同,有什么区别呢?

朱熹的方法就是:我们要向外探索,探求个“理”来,弥补心性的不足,灭掉我们的“人欲”。

王阳明的方法很简单:致良知,良知不允许做的不去做,良知允许的就可以去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