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如何判断冲动消费(冲动消费怎么办)

现代人生活几乎离不开网络,但不知道朋友们是否曾好奇,在网络如此普及的当前,人们受到网络的影响究竟是收入增加还是支出增加呢?

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但最近几年随着电商蓬勃发展,确实有不少人在网络购物时已不再是真的为了需求,而是一种不得不买的心理因素促使着他们不断上网购买商品。

购物中如何判断冲动消费(冲动消费怎么办)(1)

有心理学家发现,2020年美国网购市场规模成长43%,当然一部分受到疫情影响,但背后也暗藏了许多心理原因,让民众不断对网购上瘾。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网购如何一步步让你落入圈套,背后又有什么心理陷阱?我们又该如何改掉这些习惯,为自己守住财富。

对不少消费者来说,线上商城其实就像一个巨型游乐园,除了没有框架外,陈列还非常简单,让你一下就能找到目标商品,商城还会透过用户资料收集与大数据分析,自动推荐你有可能喜欢或是你曾经查询过的产品,再配合各种折扣、低价促销与限时优惠等,让买东西越来越像一场比赛,比谁手速快,比谁运气好,比谁能买到全网最低价,即使折扣就只有那少少几块钱。

购物中如何判断冲动消费(冲动消费怎么办)(2)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买下看似有用但实际上没那么必要的东西,同时因为购物成功时获得的心理奖励而沾沾自喜。心理学家认为,购物行为确实会让人立即性感到开心,并可驱散当下或长期以来的烦闷感。

简单来说,在现代人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真正能掌控的事情少之又少,而购买消费就是少数你可以独立决定的事情。

同时,电商平台也安插了许多鼓励消费的话语,并抢到便宜作为实质上的奖励。以上种种很容易让人从拾对事物的掌控感,尤其是在大环境变差时,人们对于事物的不可预期、无力感也随之增加。

像2020年以后的几年间,面对疫情、战争、能源等大问题,一般人往往深刻的体验到自己的渺小,在察觉到这种无力感后,人们常常会速度消费,利用购买东西来从拾独立又自主的感觉。

在这样的脉络之下,我们比以往更容易就可以买下一件商品,这也许是衣服,或许是全新的耳机,价格通常介于可负担,但又不会到喘不过气的程度,就算事后觉得没那么喜欢,至少在购物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消费到了体验的本身。而在这整个流程当中,网购就起到了精准打击的作用。

购物中如何判断冲动消费(冲动消费怎么办)(3)

知名心理学家克拉波夫曾表示,千万不要小看网络购物这件事情,因为网购带来的摩擦更少,阻碍更小,而且行动成本也更低,加上网站所搜集的使用者习惯,会让网购商品更为精准,就算你没找到想要的,也可以通过搜寻获得更多选择,因此网购的购物体验会比实际购物更加美妙。简单对比一下,我们就可以回想起实体店购物有多麻烦,首先是天气问题,太热太冷或下雨都会影响逛街心情。再来,如果开车骑车,你还得背负上许多时间成本,例如找车位与等红绿灯,进了店后你还要等待排队结账的状况,有时候也许还会与店员或其他顾客发生摩擦。

这些事情分开来看都是小事没错,但若集结起来按时间排列,每个环节的负面体验累积下来,那足以影响一整天的好心情。网购则可以大幅避免上述状况发生的风险。因此,除了要等候商品到货,其余环节几乎都充斥着正面的体验。

此外,网购几乎就是客制化的代称,一打开手机,你可以马上浏览商品的颜色、库存与尺码,下单后多久会收到货物,而在挑选完加入购物车后,平台还会精准推荐你更多好物。而前面提到的等待到货期,对某些人来说也可以激发快感。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过这种体验,那就是在旅游前规划形成时的期待感,这种兴奋感往往充斥着整个筹备期,而在形成决定后,你会进一步期待出发的那一刻,而网购也是如此,当你精挑细选,做好消费决定并下单结账后,一直到商品到货前,不少人每天都在期待中度过,每几个小时查询物流状况,生怕错过到货简讯,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种经验,而这就是网购无形中给出的快感。

购物中如何判断冲动消费(冲动消费怎么办)(4)

将整套购买流程拆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轻快的购物过程,第二部分只是等着拆礼物的美好时光。所以许多人就这样在无形中越买越多,等有天进到网购系统后台查看数据时才发现原来累计花费了这么多钱。而这些商品有些可能买来才用过一次,发现不好用也懒得退货,就放在角落了。

数据显示,网购确实会让人买下更多没那么需要的商品,尽管拆封使用后的体验不佳,但好了伤疤忘了疼,下次购买当下你仍然会感到快乐。日复一日,这样的回圈最终形成了过度购物的习惯。至于要如何逆转过度购物的倾向呢?

前面提过的心理学家克拉波夫做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是在每次网购结账前都要再仔细想过一遍,重新浏览一次购物车里的商品,扪心自问,这些是否真的是你必须购买的东西?养成三件清单的习惯,就能在第一步阻止一些不必要的开销。

第二点只是明确规划好自己的预算。不论是透过手机或是便条子,你需要明定每月的购物预算,并将它记在醒目之处。如果是记在手机上,就将它设成荧幕桌面,如果是记在便条纸上,就把它贴在电脑荧幕旁边,养成时刻确认预算与开销的习惯,提醒自己的消费是否还在规划里面。

第三点是主动增加购物时的阻力。这个建议是提供给那些情节比较严重的朋友,你可以将电商平台上存好的信用卡资料删除,或是在每次常规消费后删除电商APP,这样会让你的消费体验更加麻烦,抵消了电商吸引人的部分优势。

除了电商平台容易引发过度消费,当代还有另一个容易击杀你的消费习惯,那就是订阅制,我们说的订阅制不仅限于串流平台、健身房、美食外送服务与一些服务性质的商品都包含在内。这些消费每个月自动扣款,也许单一项目的费用都还好,但累计加总后,一个月自动扣款的金额也许会超出你我的想象。

商场、电商与各种平台的省钱方案,每种打着省钱的行销广告,无形中都在让你花更多钱。不管是大拍卖、折家券、促销码,甚至是信用卡红利回馈等,这些活动的设计理念都是为了促进营收,让消费者掏出更多钞票。

这些策略都是为了让你的大脑出现奖励机制,他们抓准人类贪小便宜的心态,让你在抢到所谓的便宜商品时自己奖励自己。虽然说该买的还是要买,但我们必须认清一件事,这些折扣与免费试用目的就是为了让你上钩,即使当下真省到钱,电价与平台未来多的是方法把钱赚回来。最后我们来谈谈现在社会常谈论的过度消费与购物成瘾能被视为某种疾病吗?

事实上,早在1951年时,就有一名德国精神科医师将过度消费者命名为购物狂,但此后超过百年时间,学界对于这点还是没有共识。尽管强迫性购物症已经与网络成瘾、纵我成瘾、性成瘾的成瘾行为一同被归类为冲动控制障碍,但每个瘾头的影响原因都不同。我们该如何简单辨别自己是否已达到购物成瘾的程度呢?专家建议,你可以先观察一下自己在买来多数商品后的使用频率,如果你买来后几乎不会使用或频率真的非常低,那你就有很大的几率有不同程度的购物诚瘾。当你购物的快乐来源只是在出手购买与拥有的当下,而非真的想使用这些东西,又或者是在每次网购后就会出现后悔感或羞愧感,那你或许就该仔细思考是否该认真解决购物成瘾的状况。毕竟当这个循环中已经出现了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自己的财务状况,长远来说都可能带来更不好的结果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