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

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1)

声音,是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或吟,或唱,或低沉,或激昂,小桥流水的一个江南,便生出了无数种掺杂在历史和生活中的声音。

风雨流转、时光更迭后的江南常州城,留下的又是什么样的声线?

今天我们将走入《温暖的非遗》系列

第二期

美诵常州

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2)

常州吟诵

1.回忆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至1989年。

1989年,张国荣的告别演唱会正令歌迷如痴如醉地进行着,而50岁的秦德祥,正拿着他积攒了许久的400元巨款,买到了当时算作“奢侈品”的小型录音机,毫不懈怠地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常州的巷弄,一个个拜访那些他所打听到的、会常州吟诵的人。

对他而言,这是一项需要和时间赛跑的拜访工作。“有些人你还没找到就去世了,有些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但他年纪大了声音不好了。”

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3)

本是一位普通中学音乐教师的秦德祥,在1987年做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时,偶然读到了赵元任先生文章里的一句话,“近些年来吟诵诗词、古文的传统差不多都丢失了,这真是可惜的事。” 这让秦德祥回想起自己在小时候读私塾的回忆,既喜爱音乐、又喜爱文学的他,突然萌发出想要保护、传承常州吟诵的念头。

近三十年来,他共采录了32 位传人,近600 余段录音和录像,其中包括赵元任、周有光、屠岸的原声原像。

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4)

2.起源

常州吟诵,又名吟诵调,即用常州方言之音韵吟唱古典诗词文章,讲究平低仄高抑扬顿挫节奏与情感俱全,是一种用来读书、辅助记忆的方式,横跨文学、音乐、语言三门学科。

常州吟诵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被记载在册的“吴吟”,采用当时方言进行的吟诵,是漫长岁月中以独特声音的印记而保留下来的先民遗产。

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5)

至唐宋时期,苏南一代则进入了吟诵的飞快发展期,透过众多诗人留下的作品中,我们仍能领略到常州吟诵的魅力。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李白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越调管吹留客曲,吴吟诗送暖寒杯

——白居易 《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

3.渊源

1956年,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的赵元任,以一位语言学家的使命感写下了《中国语言的声调、语调、唱读、吟诗、韵白、依声调作曲和不依声调作曲》一文,并以《静夜思》和《枫桥夜泊》为例,记下了家乡常州五言古体、七言近体的吟诗调和私塾唱读调。而他在异国录下并最终编撰成文的《常州吟诗的乐调17例》,使常州吟诵闻名国内外。

来到明清时期,常州吟诵走向了繁盛时期,常州当地读书之风盛行,自成曲调,人才辈出,情通古人,声词共境。古体诗(四言、五言、六言、杂言诗等)、近体诗(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律词(长短句词调)、古文名篇的自由吟诵,使得郭沫若先生曾将之形象地比喻为"无谱的自由唱"。

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6)

据赵元任先生回忆,小时候他随在北方当官的祖父居住时,家人平时言谈普遍可用官话,但是凡读起书来则只能用常州方言。

而常州方言,则是常州吟诵的基础,保护常州吟诵,其实也是保护常州方言。为此,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州吟诵“的保护单位常州市文化馆,也曾举办少儿免费培训班,目的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将常州吟诵逐步普及开来。

4.传承

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私塾教育这种儒家思想逐渐消逝,使得后来的常州人少有熟悉常州吟诵的,曾经全县读书人都能掌握的基本功,已经成为极少数“非遗传承人”薪火相传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依靠抢救与重视才能延续下去的传统文化

2016年,著名常州吟诵非遗代表传承人秦德祥老先生辞世。

2017年,著名常州吟诵非遗代表传承人周有光老先生辞世。

随着这些传承人的离去,在这座拥有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里,吟诵调变得更加式微而珍贵,但经历了风风雨雨起承转合的常州吟诵,仍然是家乡留在诸多常州游子心中的不变的记忆。

传承的道路是艰难的,对于常州吟诵而言,则会更加艰难。在时代和环境基础已经发生了大幅变化的背景下,常州吟诵如何传承并且重生,是每一个心系传统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天宁寺梵呗唱诵

1.起源

这是哪里来的神明?

人间再没有这样的境界!

这鼓一声,钟一声,磬一声,木鱼一声,佛号一声……

乐音在大殿里,迂缓的,曼长的回荡著,无数冲突的波流谐合了,无数相反的色彩净化了,无数现世的高低消灭了……”

1923年,徐志摩写下了《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而早在1300余年前的唐贞观、永徽年间,天宁寺便已建成。我国佛教禅宗著名道场、名列“禅宗四大丛林”之首的天宁寺,坐落在齐梁帝王出生之地、南方梵呗发祥之处——常州,也因此有了“高旻寺打坐金山香,天宁寺唱念盖三江”之说。

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7)

此后历朝历代全国各个地区寺院的僧众,形成了来天宁寺“取经”的传统,该寺僧徒也经常云游四方,把天宁寺梵呗的精髓带到各地。

所谓“梵呗”,是佛教活动中赞颂佛菩萨的声乐作品。南北朝以来,梵呗的音乐风格南北有别,而天宁寺的梵呗唱诵是典型的南方风格,曲调哀婉、优雅,一般只用法器伴奏,不用笙管丝弦,基本上以纯人声的面貌出,具有佛教音乐的鲜明特色和江南民间音乐风味。

2.发展

到了上世纪40年代,每年至少有100多位僧徒在天宁寺佛学院结业后分赴各地,使天宁寺梵呗唱诵遍传国内。

在数代人的努力下,至今常州天宁寺梵呗依然较好地保留着1500余年前的风格和较为统一的规范,节奏沉稳扎实,唱腔悠扬潇洒,韵味古朴清雅,多为各地寺院所师法。

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8)

一篮圆果,一身素装,几只高香,几盏蜡烛,静心入庙,表其诚心,聆听住持念佛,盼日后免去病灾。

一声鼓,一声木鱼,一声磬循环,梵呗之声,将偈、咒、真言、礼佛等佛教禅宗完美介于“唱”与“诵”之间,徘徊于脑中刻印心口之上。

蜡烛点灯,以灯供佛,照破昏暗,解除困惑,围炉煮水,以水供佛,洁净平静,一尘不染,心诚则灵,心诚则灵。

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9)

3.渊源

我国佛教界向有著名音乐学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者田青指出:“在过去的时期内,这个寺的唱念一直被视作典范,目前中国部分大丛林都喜欢称自己的唱念学自常州天宁寺。”

1990年10月,天宁寺梵呗唱诵团应邀赴京参加首届“中国佛教、道教音乐周”演出,深得各方好评,并出版了《天宁寺唱诵》(录音带三盒)。此后,在天宁寺方丈松纯长老的不懈努力下,天宁寺的梵呗唱诵保持着汉传佛教梵呗唱诵的领军地位。

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10)

4.传承

松纯方丈,是天宁寺梵呗唱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对于松纯长老来说,传承佛法,续佛慧命,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复兴道场,更重要的是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发扬光大,这是他秉持一生的理念。

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11)

唱诵是修行的一种本领,梵呗唱诵唱得好也非一日之功。”松纯长老如是说道。因此,在培养僧才、传承梵呗的工作上,松纯长老不遗余力,悉心照料,一直到九十高龄,仍会亲自指点青年僧人学修梵呗,多年来,松纯长老在弘扬天宁梵呗上的不遗余力,造就了大量精通梵呗的僧才。

松纯长老于2017年8月18日安详示寂,世寿91岁。

南京非遗保护与传承(常州的他如何保护住流传的声音)(12)

每登天宁塔顶,寻佛门高僧存在的足迹,从朝阳到暮归,温润典雅的常州城尽收眼底。耳畔是佛音环绕,鼻息是香烟缭绕,抛开俗物,放松自己,放空心灵,在片刻之间,拥有此间宁静。

墙外诗友相聚,吟山画水,如此怡然自得,当属常州吟诵。墙内清幽寂然,伴着唱诵虔诚跪拜,如此向善,当属天宁寺梵呗唱诵。这些历史上流传的声音,是时光留给你最珍贵的馈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