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著名典故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故事的发生时间是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所涉及的人物有三个,一个是昭烈帝刘备,一个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一个是后主刘禅。先来看看原文:

诸葛亮的著名典故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1)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的著名典故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2)

这段话的大意是:微臣本是一介布衣,在荆州南阳自耕自种,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性命,从不追求显赫的名声和显要的地位。先帝不因为我的卑贱浅陋。竟然亲自屈驾,三次来到草庐之中看望我,并向我询问天下大事。因此我感动万分,便答应为献帝效力。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诸葛亮笔下的“不求闻达”,意味不追求显赫的名声和显要的地位。这也是由诸葛亮首创而出的成语之一。

诸葛亮的著名典故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3)

这个故事出自著名的《出师表》。当时,诸葛亮平定了南中地区的叛乱,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为实现一统天下、中兴汉室的宏伟目标,诸葛亮在汉中一带厉兵秣马,准备发动北伐战争。故此,诸葛亮上奏了这篇《出师表》,说明了出师北伐的目的、任务和决心,同时也表白了自己对蜀汉帝国的无限忠诚。其中有一段内容追忆了当年与先帝刘备相识、相随的经过,这便是上面所提到的内容。

诸葛亮的著名典故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4)

不过,诸葛亮的这段话也是有真有假。真的是当时他的确是一介布衣,父亲离世,姐姐嫁人,自己在隆中躬耕。而假的便是诸葛亮自己所说的“不求闻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早年的他已经显露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目标。

诸葛亮的著名典故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5)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两位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都以平定混乱为己任。诸葛亮以二人自比,说明其在早年便有极强的政治雄心,这显然与“不求闻达”的挂不上钩的。

诸葛亮的著名典故成语(诸葛亮首创一成语)(6)

其次,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记载:“(诸葛亮)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显然当时的诸葛亮就认为自己将来的职位一定会超过刺史和郡守这样的职位。如果是“不求闻达”,诸葛亮也没有必要说出这番话。

参考书籍:《三国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