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农村婚姻故事(农村乱辈亲事趣闻之④)

六七十年代农村婚姻故事(农村乱辈亲事趣闻之④)(1)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农村娶媳妇嫁姑娘,由于亲上加亲,圈子窄,不是东湾嫁到西湾,就是南村娶的北村。彼此之间,你认识我,我知道她,她是我的亲戚,这亲戚又是你的熟人,一来二往,谁家有女早成熟,哪个有子已而立,都摸排调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于是,你托我我找她,她托媒婆我找中间人,稍微一说合,哪管车啊房啊几金几银什么的,懵到脑壳就把事办了。

当时,绝大多数青年男女,结婚很少经过民政局,全都是事实婚姻,桌椅板凳一摆喜酒一喝,然后进入洞房,阔睡一睡,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民政局不知,反正大家都这样,反正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规矩就是这样。

这之后,什么三天回门,过年过节送节,老人生日娘家哥嫂做房子生孩子等等,女儿女婿按部就班随行就市照办就行,也没有人查你户口清你证件,有没有理合不合法。

农村的日子就这么混混沌沌的过吧。

但是,平静江水之下必有暗流,蓝色大海深处定有漩涡。

这波澜不惊的农村亲事,一不留神就会冒出我们意想不到令人咂舌甚至叫人惊愕的奇异事件,今天这曲亲事趣闻之④,就是记录的一个悲欢离合的奇异婚配怪事。

欲知详情,请继续往下浏览:

【姊妹嫁叔侄闹的鸡飞蛋打】

1、

话说湖北XG市某镇谭家沟的大谭(化名,便于与小谭区别),读了高中之后,跟着熟人到武汉摆摊卖干货。

那个时候,农村娃能读到高中,就算高级知识分子了,大队留他在村里任会计,村小学请他当老师,都被他一概拒绝。

这么好的事,他为什么一口回绝呢?

因为,当时的农村,当会计是没什么工资奖金的,有的就是少交点公粮和提留,而在小学当民办教师,待遇也是少的可怜。

于是,他决定跟随亲戚,熟人带路,去武汉做干货生意,跟随他们到武汉汉正街低价进货,再拿到市场外马路边单位旁小区口卖。

因为,那时的武汉,摆摊设点管理的不严,于是,见缝插针摆摊设点做生意的现象随处可见。

那时,生意特好做,只是做生意的人心比较狭隘,生意经很少传给不熟的外人。

当大谭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大哥老谭就上门下硬指标了。

下什么硬指标?就是把他的儿子、也就是大谭的侄子小谭带到武汉,学做生意。

凭着这层关系,不带是不可能的,再说这侄子小谭除了学习不好之外,其他什么都行,特别是能说会道,是个闯荡江湖做生意的料。也就是农村人常说形容的,能把凉水说的点着灯的主。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农活又不想干,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出来,东干几天西干几天的打零工混日子。

眼见大谭这几年赚了不少钱,大哥就把小谭交代给大谭,于是,叔侄两就混迹武汉个体生意场上,这生意只把进货渠道、价格多少和买卖诀窍学熟了,然后熟悉街道菜场位置,东西一放称一摆,生意开场了。

叔侄两年龄差不多(在过去农村,大哥的儿子往往比幺叔小不了几岁是常事),这朝夕相处,各做各的生意,各赚各人的钱,早出晚归租住房子,关系不错,生意也不错。

2、

话分两头。

这邻村齐家湾,有一对姊妹,老大姐姐叫齐大娇,妹妹叫齐小娇,姊妹两年龄仅仅相差一岁多。这姊妹俩书念完了,年龄都到了23和22岁了,一般农村,家里姑娘到了20岁多时,大人心里就发慌,这整天不做事呆在家里,要吃要喝的,农家条件受不了。

于是,大人就四处打听,有没有合适人家,把姑娘嫁出去,省得家里多一个白吃白住白喝的“累赘”。

这老齐东打听西询问,寻访到隔壁湾谭家沟的大谭年纪恰好,况且,大谭在武汉做生意赚大钱的名声早已传遍七里八乡,能嫁到大谭家,姑娘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3、

那时的农村,不兴我找你家瞧媳妇你到我家看女婿,全都委托能说会道的中间人或者直接要媒婆上门说合。

于是老齐跑到媒婆李婶家,把自己家大娇的情况简要介绍了一下之后,就开门见山直来直去的说,央求李婶与隔壁大谭说说,看成不成?

说完,把辛苦费朝李婶荷包里面一塞,这是算是全权交给李婶处理了。

李婶接到红包之后,心里直犯幸福嘀咕,人家是男方求着我塞辛苦费,今天遇到心急连热豆腐都敢吃的人了。

心想,这女求男的事,就像捅破糊窗纸,十拿九稳准成。

李婶不愧是名嘴说媒人,经过她口若悬河一般的游说,硬是把姑娘夸的像西施赛嫦娥,一般男人哪里经得住这美人诱惑。

大谭就没有抵挡住,答应了这门亲事。

也不是大谭好色爱美,他也确实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因为常年在外做生意,一天到晚的,不是见批发市场老板,就是与买干货的大婶大妈打交道,这确实没有机会跟姑娘伢见面的机会,更莫说谈请说爱了。

大谭看到李婶拿的大娇的照片,虽然有点黑,但正如李婶说的,这丫头长得还蛮灵醒。

六七十年代农村婚姻故事(农村乱辈亲事趣闻之④)(2)

于是,一门亲事就水到渠成了,剩下的,就是按照农村习俗,按部就班就可以迎娶新娘了。

4、

这年冬月的时候,在外打工做生意的人,大都会早早地回家,准备年货,而年轻人也一定会回家,因为他们有的要办喜事,有的要会牌友,有的要见女友。

大谭也回来了,他要与大娇见面,商定下一步亲事的流程如何进展。

顺便说一句,他侄子小谭也从回来了,虽然还没有走桃花运,但是有钱没钱必须回家过年,再说了,这一年在外打拼,早点回来歇一歇,以备来年再出去做生意赚钱,一年难回几趟,得好好玩玩。

农村的习俗,亲事口头答应了,这女方必须走的第一步,就是瞧家。也就是看看男方家里有几间房,瞧瞧房前屋后风水景象如何,瞅瞅家里大件和粮仓等等。

这大娇虽然有李婶陪同瞧家,但是作为一个农村姑娘,害羞还是有点,临行前,她非要把妹妹小娇带着,有一起长大的小娇陪伴,大娇心里踏实了许多。

正是大娇带着小娇到大谭家里瞧家,才引出又一段离奇亲事。

5、

这大娇瞧家之事,一切顺理成章走走过场,这里先按下不表。

却说,小谭听说叔叔家今天有喜事,他也赶来凑热闹,看看未来婶子长得漂亮不漂亮。

这一看不打紧,看了就走神。

你猜怎么回事?

原来,他在看大娇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坐在旁边的小娇。

哎呀,这姑娘长得真可好看。

小谭心中暗暗惊呼赞叹道。心想,得想个办法和这丫头单独见个面。

莫看小谭书没读多少,但他脑袋瓜子好使灵光,而且前文提到,还能说会道。

这不,正当大谭家人在招呼大娇的时候,小谭悄悄走到小娇身边,小声说了几句话,这小娇像是着了魔一样,乖乖的跟小谭一起,走了出来。

其实,也不是小谭有法术,也不是小娇着魔了,只是小谭抓住了事情的关键点,这事一点就透。

小谭究竟怎么说的呢?

他说:小娇,今天是你姐与你未来的姐夫见面的日子,你坐在这里,不当电灯泡了?走,我带你去门前转转。

门前池塘旁边的老柿子树上,还挂着一些摘不够的红柿子。

小谭爬上去,用铰刀够着,摘了几颗红柿子,递给小娇,小娇边吃边赞美说,这柿子真甜。

远处的拐枣树顶上,还有些黑不溜秋的拐枣,小谭带着小娇,一会功夫,摘一大把拐枣,小娇之前很少吃到这山珍野味,嘴里直夸奖这长得像鸡爪似的果实又香又甜,好吃!

六七十年代农村婚姻故事(农村乱辈亲事趣闻之④)(3)

屋里,在李婶的撮合之下,大谭与大娇的婚事基本敲定日期。

而这边小谭与小娇,柿子拐子太甜,这嘴和手粘得有点分不开,两个年轻人那是谈笑自若相见恨晚,也黏得难分难舍。

但只见,两个青年男女并排坐在塘埂上,嘻嘻呵呵笑语不断,聊的连大谭喊吃饭都没有听到。

6、

话繁化简。

这小娇自从和小谭交往几回,已是芳心暗许。

而小谭对小娇更是乌龟吃秤砣铁了心,一心要娶小娇做媳妇。

于是,小谭托小娇湾里熟人闵大妈说媒,要成就这门亲事。

六七十年代农村婚姻故事(农村乱辈亲事趣闻之④)(4)

其实,这小娇和小谭早已红线自牵,只差一针捅破窗户纸的人。这闵大妈一提,小谭的妈喜不自禁,赶紧又是拿红包又是切腊肉留闵大妈吃饭,感谢之情溢于言表不提。

你说这小谭书读的少人傻吧还真有点傻,你睡着了也想得到,你娶了小娇,你叔叔娶她姐姐大娇,这以后……。

果不其然,不几天,大谭找上门来了。

一见面,大谭语气有点硬的对小谭妈说:嫂子,大侄子与小娇的亲事必须退。

大谭又找到小谭,口气强硬的说:小子哎,尽瞎搞,我只以为你撩着小娇玩,哪知你还当真要把小娇当媳妇,你这搞的什么名堂,你这样一搞,以后,我们还怎么相处,相互之间还怎么称呼?你马上退亲,马上!

晚上,小谭妈与小谭商量这事怎么办。

小谭询问他妈妈的意见,他妈妈说:“你都这么大了,小娇这孩子又好看又懂事,这亲事我真一百个满意。但是,你叔与她姐姐的亲事在前,而且又是你叔,你看这事闹的,难啊!”

小谭也颇感为难。

当时,对小娇一见钟情,通过几番交往,他是越来越喜欢小娇了,并且还信誓旦旦的对小娇说,会爱她一辈子,非小娇不娶。

小娇呢,她也是觉得小谭虽然大口大腔,心直口快,但是人实在,会心疼人,再说,小谭在武汉做生意,家里条件也不差,自从一面之缘以后也是日夜思念重逢。所以,对姐姐大娇说,她也是非小谭不嫁。

大娇听说这事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一时半会也拿不定主意,只得搬出她们的爸爸老齐来,请他出来摆平这千年难遇的稀奇事(村里村外的人都这么说)。

老齐抽着旱烟袋,琢磨了几天也拿不定主意,估摸他的想法是,自家条件一般,两个姑娘能找到大谭和小谭这样会做生意家庭条件不错的家,真是上辈子积德行善带来的福气。退一万步来说,这大的姑娘,早就到了嫁人的年龄,这已经媒妁之言说定了,加上双方大人都认可的亲事,如果退亲,不论是大娇还是小娇,这以后还如何嫁人?我这老脸还怎样在村里混?

老齐也知道,见过,附近家里老人,由于强行干预子女的婚事,导致儿女离家出走喝药上吊的事时有发生,所以,他决定,听天由命,他不参入这事。

这下倒好,这难题全部留到大谭手里了。

于是,大谭找到小谭,这回口气就有点不客气了,他对小谭说:兔崽子,给你三天时间,你决定是退亲,还是坚决娶小娇,跟老子对着干?

小谭见他叔大谭这口气,他也来劲了,头一梗腰一伸,这语气也杠杠的,说:退亲,不可能。

大谭一听,气就上来了,怒气冲冲的说:好小子,你以下犯上,一个晚辈竟敢这样跟我说话,你忘恩负义,不想想你当初是那个带你走江湖做生意,如今腰杆硬了不得了了,目中无人了,我的话就当放屁了是不是?

小谭一听,这骂的难听,也来硬的:“我不敢以下犯上,我也不会忘恩负义,但是我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有……。”

“你有个屁?”大谭气急不已,这粗话都顺口说出来了,打断小谭的话,骂完,大谭头也不回就走了。

小谭只隐隐听到耳边传来一句“从此你走你的阳关道”,再没下文。

尾声:

六七十年代农村婚姻故事(农村乱辈亲事趣闻之④)(5)

第二年冬月,大谭与大娇的婚礼如期举行,婚礼隆重而热烈。

次年正月初八,是小谭和小娇的大喜之日,这天,一对新人光彩照人,幸福美满之情溢于言表。

两家大喜事办完之后,这大谭就不理小谭了,即使走到一起也犹如路人。

这小谭也不理叔叔大谭了,人说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而且你还骂人。

而大娇也对小娇心存芥蒂,天下那么多男人不找,你非要吃个窝边草,吃窝边草也罢了,你还要杀熟,你这不是杀熟,你这是“杀叔”啊。

这纠结尴尬之事,只到叔侄姊妹两个家庭都有了孩子之后,这关系才逐渐好转,两家才有了来往。

只是,这相互称呼之事,一时半会还理不出头绪,叫什么都别扭。

【④全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