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妍之美:妍冰山河血脉厚重生动的历史画卷

深邃厚重而又生动鲜明的历史画卷——读郑万里先生的《山河血脉》有感

1月29午后,我恋恋不舍地放下了《山河血脉》,终于读完了这部深邃厚重的长篇纪实文学。然而我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左步村是我母亲的家乡,欧氏大宗祠记载了妈妈的族人——欧氏家族的兴衰繁衍。那里每一寸土地都留着妈妈族人的印记。多少次徜徉在左步村,抚摸着那里每一块砖石,每一棵树木,每一株花草,品尝着左步村诱人的美食,自豪和幸福溢满身心,也令我不时深陷左步村的历史人文之中,不能自拔。

冰妍之美:妍冰山河血脉厚重生动的历史画卷(1)

郑万里长篇报告文学《山河血脉》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古村左步先贤汇聚,欧氏家族渊远流长

左步村于明永乐年间建村,有600多年历史,欧、孙、阮三大姓村民聚居,是孙中山的祖居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在左步村西面,聚集一群欧姓族人,数百年来他们继承“敦诗说礼、阖族团结”的祖训能人辈出。从村委会往前走不到50米,是植有三棵大榕树的广场,广场一头即是欧氏大宗祠,在绿意盎然的枝叶掩映下,欧氏大宗祠显得古色古香,淡雅肃穆。

《山河血脉》呈现了左步村很多先贤名人,除了孙中山祖籍在此之外,还有中国民族工业先驱方举赞、孙锦芳、孙叠芳;粤路公司总理欧赓祥;中国抗日时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长欧初;中共四大代表阮章。关于阮章,现存的各种关于左步的人文资料都难以查到他,他是左步村先贤中很早参与革命的,1921年他参与发起创建唐山工人图书馆,发行《工人周刊》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工人运动,他利用夜校讲解工人的生活现状,教工人唱《国际歌》启发工人觉悟。1922年组织南厂、开滦、启新、华新等厂矿的工人成立唐山劳动立法大同盟,领导南厂工人大罢工并取得胜利。1925年任东北锦州机务段副稽查,以此为掩护进行革命工作。

欧庚祥带领乡邻投身我国铁路事业,挑起粤汉铁路建设大梁;欧初积极参加珠江纵队,英勇打击侵略者,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省革命力量之一,他们都为推翻帝制、建设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他们是欧氏族人中的杰出代表。还有影星阮玲玉;漫画家方成等等,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在祖国、家乡遭受危难之际,左步村还有很多儿女大义凛然,挺身而出,他们是林帝兴、欧阳玉、欧祥发、欧阳锦仪、欧曼宽、孙烈、孙信谦、阮日生等众多救国救民的革命战士。

在《山河血脉》第三章“粤汉铁路筑精英”里面具体介绍欧氏族人欧赓祥,他是我妈妈的爷爷同辈族亲。这一节详细再现了欧赓祥肩挑粤汉铁路建设大梁的故事。

作为粤路公司第二任总理,欧赓祥受孙中山“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影响,带动亲朋戚友投身中国的铁路事业。当时欧赓祥派人回乡招聘村民修铁路,左步村的欧氏、孙氏族人及崖口陆氏、谭氏族人参与最多,带动了附近各村的亲朋戚友陆续投身中国的铁路事业。大致培训阶段为:最先离开家乡聚集在广州铁路南站——黄沙,1917年转至唐山,在唐山经过两年培训后,于1919年前往武汉,揭开了粤汉铁路建设的序幕。

在《山河血脉》的第四章“五桂赞歌”第一节中,专门写到骁勇帅气的游击队长欧初,他也是我妈妈的族亲,抗日战争时期欧初已经是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长,他的传奇在中山乃至广东几乎尽人皆知。

欧氏大宗祠曾是中山一个重要红色革命据点,欧初当年就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欧初辗转回到故乡左步村教书,不久后便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转战珠江三角洲敌后战场,参加并指挥了大小战斗140多次,部队威震中山乃至珠三角、澳门一带,中山游击队员穿戴的竹帽和胶鞋,亦成为当时群众的流行时尚,称之为“欧初帽”、“欧初鞋”。

在《山河血脉》的第四章第二节“战地玫瑰红”里面,介绍了我小姨欧八(欧宝霞)的事迹,里面提及到了我妈妈家族过往,令我心潮激荡。

我妈妈的爷爷欧开祥,与粤汉铁路公司总理欧赓祥是同辈族亲,早年在美国读大学,攻读机械设计及兵器工程专业,回国后受聘于广州石门兵工厂筹建处,后来,辗转到了汉阳兵工厂,成为汉阳兵工厂技术总监。那是妈妈他们一家九口在汉阳比较殷实的生活记录。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妈妈一家随同她的爷爷欧开祥一家九口返回故里——中山左步。结果在归途中遭遇战火阻隔加之土匪抢劫,家破人亡。

回到左步,只剩下外婆和四姨欧宝霞二人了。解放后才相继找回我的大姨、妈妈和三姨,一个富庶的大家庭只剩下外婆和她四个女儿。

那时四姨才14岁,她经常随着外婆去崖口亲戚家小住,并常常帮助她大姨看药店及送一些药品之类的纸盒。久而久之,四姨知道了她大姨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并由大姨介绍加入了珠江纵队天文台组织。

天文台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下设的一个部门,主要承担中山独立团的宣传编印任务,兼做驻地周围的群众工作。名为天文台,一是作为县委宣传喉舌,经常刻写油印发布我党的消息,让人民了解全国的革命形势。所以肩负重要使命。四姨的年纪在天文台排第八,所以她的名字就由欧宝霞改为欧八,直到如今。

四姨说中山解放前夕,他们在天文台先后编印了《战斗简讯》《众报》《告中山县人民书》《告国民党官兵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就连战士们佩戴的臂章、胸章、征收军粮通知书、部队内部使用的纸币票证等,也是他们负责印刷的。

天文台除了刻印编写宣传材料,队员们也常常出没于五桂山和石岐之间传递情报,有时还是一个人完成任务。

“有一次夜晚天下着大雨,四姨一个人完成任务从石岐赶回五桂山天文台。因为雨大天黑,又冷又累,她实在走不动了,就跳到路边一个坑里休息等待天明。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一看,雨早停了,天已经大亮,四姨赶紧从土坑里爬出来,下意识向下一看,这一看不要紧,她头皮都麻了。原来躲了一夜的地方是一个塌陷的坟墓。土坑里是腐烂的棺木,还有尸骨。四姨赶紧离开,向五桂山驻地跑去……”

如今说起,还令人毛骨悚然!

在距离中山解放的前几天,中山县委命令天文台制作一面五星红旗,迎接解放大军入城。

于是,天文台就在山洞里开始制作五星红旗。

国旗的红色上面点缀五颗黄色的星,象征中国革命各民族大团结。四姨的任务就是将五角星缝在红旗上。四姨细心地一针一线将五角星缝制在红旗上,她心里特别激动!这个任务太光荣了。黄云台长看四姨一针一线缝得细致认真,表扬说:“老八,针脚缝得细密,好样的!”

1949年10月30日,石岐宣告解放,城内万人空巷。四姨和她的战友潘十四(潘彦)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在国旗两侧护卫着他们亲手制作的国旗,没想到这个镜头还被当时的新闻记者拍了下来,虽然是黑白照片,但这是历史的瞬间,非常珍贵。

《山河血脉》第五章提到了欧仁普,他早年在加拿大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胜利后欧仁普回国回到左步村,带头围海造田。他们在左步村外的“鸡头山”围海打造“七顷围”,历经三年,大围终于合堰,欧仁普决定卖掉“七顷围”,继续围海。于是700亩的“七顷围”良田就卖给了围海大股东欧开文(宏)。

欧开宏是前任左步村党支部书记欧结善的太公。就是他纠正了上面的误差。

我太外公和欧结善的太公都是“开”字辈:我太外公欧开祥,他太公欧开宏;我外公和他爷爷都是“庆”字辈:欧庆诗、欧庆明。我们是关系很近同族亲人。

我想起曾在一位欧家长辈那里看到一部欧氏族谱,原来欧姓,区姓,欧阳姓,同是一个祖上。

后来欧姓分支:欧姓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天的临汾西南);欧姓另一分支位于湖南省宁远县的新车村,据家谱记载是于600多年前迁至广东中山。所以欧氏大宗祠写着宗开领海,派衍平阳。墙壁上赫然写着“海洲瓜岭脉同流,宗派宏开左步头,肯构肯堂锦世系,光前裕后享春秋”等纪念诗句,楹联上印有祖训:派衍平阳溯本寻源怀旧德,地依仁里敦诗说礼振文风。仿佛时刻提醒着后人勿忘根本,阖族团结。

如今,欧氏宗祠的门前赫然印有“宗开嶺海,派衍平阳”几个大字,也是宗族里公认的左步欧氏宗族的来历,“嶺 ”指土瓜岭,“海”指古镇海洲,左步村欧氏宗族实际上是由土瓜岭区氏与古镇海洲欧氏先后迁徙而来。开村先祖为欧官清,是清代一名陶瓷商人,也是他出资召集乡邻建造了欧氏大宗祠。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二开间二进建筑布局,为硬山式脊、砖木台梁混合建筑架构。里头的青砖墙、硬山顶、博古脊,门廊处的石檐柱、花鸟木雕、山水诗词壁画,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特色。

欧氏大宗祠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宣扬革命的场所,也是欧初率领的五桂山游击队组织宣传抗日救国活动的基地。于1999年重修,2004年11月被中山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单位。

二、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流连,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左步村历史文化厚重,物质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村里还保留着碉楼住宅、祠堂、村庙、历史街巷等特色建筑,是中山乃至珠三角地区广府风格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郑万里先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作家,他没有把自己关在书房,而是不时走进左步村,用脚步丈量着古村每一寸土地,用目光搜寻着古村的一草一木,见到村民就上去唠几句,不经意间就获取了珍贵资料。同时还马不停蹄奔走于上海、唐山、武汉之间,得到了相当多第一手资料,使《山河血脉》更加丰满厚重。

而当我正深陷在古村几百年历史画卷的时候,会不时被作家几笔拉回现实。

从2020年末开始到2011年,作家的足迹遍布上海、唐山、武汉和中山左步,这一年郑万里先生书写、奔走、采访、收集,日程何等紧张,生活多么充实。而《山河血脉》于2011年10月就正式出版。一部二十多万字的著作,郑万里先生仅仅用了八个月完成,如果不是他到处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胸中有丘壑,又怎么能够如此迅速?

想起自己每次去左步村,都会在唯一的那一座碉楼下久久逗留。

看了《山河血脉》终于知道这座碉楼的主人,原来是欧仁照。早年他离开左步村去了夏威夷。已经回国的哥哥欧仁普常常写信让弟弟捐款救助乡亲,欧仁照每次都慷慨捐赠。后来欧仁照委托哥哥在左步帮他建一座四层高的碉楼,碉楼造好了,1941年12月正当欧仁照收拾行囊准备回国,不巧太平洋战争爆发,欧仁照在战乱中被炸身亡,唯楼下碉楼百年哀叹。

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流连,带给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后浪推前浪

《山河血脉》第七章为我们叙述了左步村年轻一代的典型代表冯建伟。

作家在这章开宗明义:冯建伟是左步村第一个回村的大学生,并称他为“大学生耕家”。听说过科学家、艺术家、歌唱家、书法家、画家、作家等等,第一次听说“耕家”,作家这里满含赞誉,可见,左步村不仅仅历史上有那么多先贤名家;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绝也绝不逊色,正如冯建伟、孙桂满等。

我欣喜地看到左步这片美丽纯朴的土地上,像冯建伟这样年轻的原乡人怀揣着一份热爱,踏着父亲的脚印,承接前辈的传统,融入新农业知识,使用先进机械设备,耕耘呵护这片土地。

孙桂满是左步村年轻一代又一个典型,他在外漂泊多年,回左步后,搭建草棚,开起了“满记”美食餐厅。经营得红红火火,不料一场台风,草棚被连根拔起。孙桂满不气馁,他说草棚没了,在盖铁棚。经营几年,铁棚满记顾客云集。可是左步村临近伶仃洋,又一场更大的台风过后,铁皮棚也变成了废墟。这一次孙桂满更痛快:起别墅,一劳永逸。于是,“满记酒席店”傲然矗立在左步村里,彰显着孙桂满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劲头,像极了左步历史上的先贤名士,令人感叹。

现在南朗已经将孙桂满的餐馆定点作为长者饭堂了。他的“满记”客流不断。他说做餐馆做的不是餐,是信誉。再次被左步村年轻一代的出色所感动。

在第七章第三节中,我再次读到一份惊喜。

左步村东南角有一座5100平米的私人庄园,主人是左步村年轻一代,名叫黄小雯。这名字没有引起我注意,但是令我惊异的是,黄小雯竟然是珠海海边那座顶着珍珠的渔女雕像的原型。

这也是左步村的一种骄傲。

现在黄小雯随着丈夫移民澳大利亚,她的私人庄园如今已经成为几个退休“高知”抱团养老的地方。

这座三层小楼安静、闲适,四周有他们抱团养老的人自己种着的十多种蔬菜,长势很好。

作家在书中写道:抱团养老往往又是文化养老的一种形式,他们在一起除了娱乐,还有思想交流,读书学习,旅游散步,享受美食等等,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营造了达观快乐的态度,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感。

无疑,这里成为左步村又一道亮丽风景。

在左步村外,稻田便静立着一座绿色框架搭建的玻璃书屋。所有去过左步的人无不被绿色书屋所打动,那里如今已然成为中山市著名的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国内各地游客穿梭而来,一睹左步书屋的风采。

《山河血脉》令我获得有一份惊喜。原来这书屋的主人是徐家杰——左步村又一位有志青年。徐家杰颇费周折,于2019年10月正是稻谷飘香时节,他的左步书屋正式开业了。如今左步书屋越来越红火,2021年春节那几天,书屋里面挤满前来读书的人。

无疑,左步书屋不仅是左步一道亮丽风景,而且成了左步村一个文化招牌。

四、引经据典不乏生动优美的语言

《山河血脉》叙事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主要以叙述方式进行书写,在左步村百年历史的挖掘与梳理上,作家基本是写实叙事。正如作家在代后记中说道:书写是思想的言说,而做好的言说方式是朴实叙事。著名作家李春雷先生在《山河血脉》的序言中所说:“《山河血脉》,明显带有写实主义的痕迹,在灵与肉的处理上浑然一体,大都一气呵成而不露凿痕,显示出一个成熟作家的高拔素质。”

而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仅没有感到叙述的平淡,反而不时被作家深厚的理论素养所吸引,《山河血脉》随处可见作者引经据典,古今中外名人名言随手拈来,增加了文章的深邃厚重感和可读性,令人心悦诚服。

另外,《山河血脉》语言生动优美,对左步村自然风格的描写,像一首首散文诗,像一幅幅风景画,随着你的阅读,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夕阳下的伶仃洋畔,金星岛如龙珠般拱起于浩瀚的水面之上,龙珠两侧被风吹皱的潮水拍打着堤岸,形成浪花簇拥的龙体状,远处看去,恰似二龙戏珠。这一自然景观,在左步村形成一个伟大的隐喻。

我们前往乐居镇那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我们沿着公路进入沙加缅度三角洲地带,与沙加缅度河相向而行,眼前的远山近水铺青叠翠,碧波万顷,雨中的梨园、葡萄园、麦田交相映入眼帘,一片富饶景象。

文友泥冠说:《山河血脉》是一幅中山左步村的历史长卷啊!向我们展示了左步村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神秘故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故事给了我多少人生的感悟和事业的激励!我的感想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家郑万里先生说:“村庄稳,国家就稳;村庄富,国家就富。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没水大河干。村庄与国家命运与共,国家与村庄天道相契,谁也离不开谁。”这也许就是作家写《山河血脉》的初心吧。

如今,我母亲的故乡左步村,仿若一幅田园画卷,已经成为大湾区又名的历史文化名村,是中山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俨然南朗镇一座活灵活现的乡土博物馆,吸引着众多海外中山人和外地游客的到来。

看到左步村,就像看到美丽中国的—个缩影。

(注:本栏目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报。)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 1/徐向东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