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最大憾事(子欲养而亲不在)

1944年2月15日,劳累了一生的朱德母亲钟氏仙逝,当时的朱德正在延安,由于当时战争期间的道路受阻,这个噩耗传到延安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个月了。当时金戈铁马、统帅千军的朱德同志,读到老家的来信说,钟老太太病逝,死的突然,安详如生,没有痛苦。虽然信上写的轻松,但是朱德悲伤不已,他一个人坐在炕头默默得抽着烟,眼泪在他刚毅的脸上流淌。

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最大憾事(子欲养而亲不在)(1)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母亲面前都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爱都一样的深厚。悠悠母子情,切切失母痛,使这样一位献身革命、宁愿流血也不流泪的将军泪流满面!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哀思,他一个多月没有刮胡子,让浓密的胡子在脸上生长并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面发表了悼文《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永远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爱最伟大,朱德从小就爱自己的母亲,十分同情母亲为自己做的无私奉献。在旧社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农民,而农民当中最苦的要数农妇。她们除了劳动、生儿育女,没有任何个人权利。朱德在回忆母亲一文当中写道:“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都被迫溺死了。这在一位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又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在朱德收到母亲死讯之前,有一封来自外甥的信中这样写道:“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缀劳作,尤喜纺棉”,过了一年,她就一声不响地走了,在临终的前几分钟还在锅台做饭,突然觉得不舒服,倒下后就再没有起来。58年前,她也是在锅台做饭,做了一半,朱德呱呱落地了,她收拾好婴儿,又起身继续做饭。这是多么高尚的母爱啊!

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最大憾事(子欲养而亲不在)(2)

自古有句名言:“忠孝不能两全”。朱德与母亲分别25年间未能见上一面。1919年朱德曾与父母欢聚一堂,在后来得知自己的儿子担任了八路军总司令的时候,母亲仍在家务农,自食其力。1944年临终的前几天,还老是提起自己的儿子,想再见到朱德一面,为此朱德扪心自责。1966年11月,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记者问朱德:“你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朱德毫不犹豫地说:“我没能侍奉自己的母亲,在她离开人间的时候,我没能端一碗水给她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