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七言诗(真言贞语原创诗歌散文之七十二姑奶奶)

留守老人七言诗(真言贞语原创诗歌散文之七十二姑奶奶)(1)

中秋节前夕,姑奶奶在百忙之中来到我家。她是来叫儿子回家的,不是回家过节,是要儿子“非转农”,从城市到农村,回家当“山大王”。姑奶奶说承包的山场太大了,山上的果树太多,雇了十几个人也忙不过来。过几天收板栗的客商要来看价,需要儿子去照应;羊群也从原来的十几只扩到上百只了。姑奶奶的嗓门还是挺高的,但是每一句话都比过去说得透脱。临走,姑奶奶让我打听打听苹果的销路,说完,怪不好意思地摸出一小沓名片。

几天的姑奶奶哟,咋就让人不敢认了!记得五年前盛夏的―个中午,姑奶奶手提肩背地砸响了我家的楼门,后面领着她的宝贝儿子涛儿。姑奶奶是我丈夫的本家,40多岁,穿着一身很可能是女儿替换下来的五成新的衣服,两腮在山风的雕琢下像挂着两串熟透了的高梁穗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砸锅卖铁也要让涛儿钻出山沟当工人。”这是姑奶奶第一次到我家重复率最高的一句话。

听婆婆讲,姑奶奶年轻时蛮好看哩,脑后梳着一条粗粗的辫子,《红灯记》里的李铁梅都比不上她。当时,姑奶奶也想和刘巧儿一样自己找婆家,暗地里有了相好,还找我婆婆为她当媒人。但是,姑奶奶的娘嫌男方家穷,死活不同意,贪图了一袋子高粱和两担山柴,硬是把姑奶奶嫁到了山沟里,尽管姑奶奶的泪水洒满了羊肠小道,还是规规矩矩地当了“山杠子”。山里没有一条正经的道,大大小小的地分布在山坡上,最小的只有斗笠大。种地全靠两个肩膀,一双手脚。吃水要到几十里外的山泉里挑。一想起这些就伤心,姑奶奶只有认命了。姑奶奶的门前是一座座的山,心里不痛快时就坐在门前看那天上一眨一眨的星星。她很少下山,她恨自己狠心的娘。

涛儿初中毕业后,姑奶奶下定决心不叫涛儿再蹲山沟了。姑奶奶的要求并不高,涛儿上个技校到城里当个工人就是她最大的愿望。涛儿如愿上了一所技校,了却了姑奶奶的心事。为了供涛儿上学,姑奶奶买了十几只羊,每天,姑奶奶都手拿羊鞭在“跑马溜溜的山上”向远处望着,她牵挂她的宝贝儿子涛儿。

留守老人七言诗(真言贞语原创诗歌散文之七十二姑奶奶)(2)

涛儿毕业那一年是姑奶奶来我家次数最多的一年。“一条公路修到了家门口”也是这一年姑奶奶到我家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每每说起这条公路,姑奶奶古铜色的脸上就放出一种灿烂的光彩。谁知涛儿毕业后正赶上下岗分流,好不容易分到一家纺织厂,又不景气,光干活不发工资,白干。姑奶奶弄不明白,当工人哪有不发工资的?

进城的次数多了,姑奶奶渐渐对城市失去了兴趣,开始抱怨城市里车多人杂,主题已从涛儿当工人的事转移到自己的村子,特别令她高兴的是不仅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还喝上了“自来水”,去年有线电视也进了村。姑奶奶用省吃俭用积攒的钱狠狠心买了一台彩电。从电视里,姑奶奶看到了以前从未看到的另一个天地。

留守老人七言诗(真言贞语原创诗歌散文之七十二姑奶奶)(3)

去年春节,姑奶奶没来我家。年三十的晚上,电话铃骤起,我拿起电话,是姑奶奶打来的,声音还是震天的响,我把电话听筒赶快放在离耳朵半米远的地方。“试试电话灵不灵。”姑奶奶在电话里不知说什么好了,“家里安了电话太方便了!”或是因为心疼电话费钱,这句话,姑奶奶只重复了两次,电话就挂断了。

一场秋雨带来了一丝凉意。姑奶奶的山场究竟有多大,板栗、苹果卖得怎么样了?我们决定下一个双休日去姑奶奶家看看,重要的是让她放心,土地承包30年不变呢!

留守老人七言诗(真言贞语原创诗歌散文之七十二姑奶奶)(4)

后记:

这篇发表于《大众日报》上的征约文字确是真人真事,也许个别语句带着时代的痕迹,但姑奶奶的纯朴和憨厚,还有她那天然的聪颖,让人感觉她无论生活在哪一片土地上,都会过上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有滋有味的日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