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书基本特征(丑书怪书)

平时刷短视频,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与众不同的书法大师。他们的创作方式相当新颖,有的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把墨泼洒在纸上;有的气势很足,运笔极为有力,把纸都写破了,完成后却一个字也认不得;还有的索性抛弃毛笔这一传统书法写作工具,用拖把、头发、矿泉水瓶来完成创作。这些书法现在被统一冠以“丑书”“怪书”之名。

当有记者去采访这些书法大师时,他们总是会说自己写的确实是书法,奈何普罗大众看不懂、欣赏不了。言语之中,颇有一种“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对立感。如果说是我们get不到这些作品中的美,那么曲高和寡的他们,是否会得到书法家、圈内人的认可呢?

丑书基本特征(丑书怪书)(1)

曾翔创作场景

田蕴章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实际上我告诉大家,现在的这种‘丑书’啊,也不能称其为‘丑书’。不称其为‘丑书’,是因为他们的丑陋,不是因为字写得不好而丑陋,他们是另外一种的‘献媚’!”

如此犀利的抨击得到了“吼书大师”曾翔的回应,他认为田蕴章看不懂正因为他“低级”,也就是审美水平没达到。

丑书基本特征(丑书怪书)(2)

田蕴章书法作品

这么看来,咱们跟书法家的差距似乎也不大,都看不懂,都是审美的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作为欣赏者,该怎样去看待、“接受”这些“丑书”“怪书”。

1952年,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进行了一场惊世骇俗的“音乐演出”,他坐在台上打开钢琴,但不演奏,刚开始观众席上鸦雀无声,但随着时间过去,观众从沉默到小声嘀咕再到大声斥责询问,最后在第4分钟33秒时,凯奇谢幕,表示乐曲已经完成了。

约翰凯奇的这曲《4分33秒》在任意一本西方现代音乐史书中都会提及,它更像是由艺术家、观众、场地共同构成的一幕戏剧。

丑书基本特征(丑书怪书)(3)

美国音乐家 约翰·凯奇

回到中国书画艺术。每一位艺术家在创作时,都有自己秉持的创作原则和美学观。以“元代四家”之一的倪瓒为例,他的绘画创作原则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所以他选择写意而非工笔来作为绘画总体风格,因为写意的率性而为最能把胸中所想尽快表现出来,工笔则需要认真构思、谨慎落笔,技法考量压倒了表达感情。

全真道徒倪瓒崇尚道家美学观,他画中的亭子往往是空亭,渡口往往也是待渡景象。道家提出“道”“气”“象”的概念,“道”是万物的本源,并生出“阴阳”二气,“气”是一切生命的根本。那么画中的留白之处并非是一片虚无,而是由流动的“气”来填充,“气”虽然看不见,但我们欣赏写意画时,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它的存在,这样就能把画面想象成一个处处有生命之“气”的整体。再配上老子所说的“大象无形”,这就是为何倪瓒的画以空疏野逸著称了。

丑书基本特征(丑书怪书)(4)

倪瓒《容膝斋图》

“丑书”“怪书”的作者是否有他的创作原则和美学观呢?这是尤其需要注意的。

他们之中不乏书法功底深厚者,有一些甚至还是书协成员、书法专业的教授,采取如此“激进”的方式创作有什么目的呢?这是第二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说到目的,可以区分为“功利目的”和“非功利目的”。对于“功利目的”,某些“书法大师”像极了前几年的“功夫大师”闫芳、马保国,开班赚钱,既不教学生真正的书法知识,也不教书法技法,而变成圈地自萌,互捧臭脚,于中国书法发展有百弊而无一利。对于这一类“书法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我们需要做的是置之不理,即使指责也不必,只会让他们徒增流量。有功利心但能为书法领域培养人才的,仍然是值得尊重的。

丑书基本特征(丑书怪书)(5)

曾翔作品

出于“非功利目的”的,可能是真正热爱书法的人。不论绘画还是书法想要发展,它们的表现方式和内涵就要不断丰富。绘画从最初的岩画、壁画向架上绘画、多媒体绘画发展,从在沙地上画到用矿物颜料、用蛋彩、油性颜料、水粉,发展到今天在iPad上画。并不能说书法工具的改变关系到书法的存亡,用刻刀、用毛笔、用钢笔完成的字都能称为书法。我们不必因为“书写”的工具突破自己的认知而耿耿于怀,这也许是他们书法的“先锋性”与“实验性”的一大表现。碑刻有其笔画结构扁平舒展,软笔书法有其线条气韵相连,硬笔书法有其爽利,它们都构成了书法的形式美感,那么,有新的形式美感注入也未尝不可。

丑书基本特征(丑书怪书)(6)

田英章硬笔书法

英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开篇即说“没有所谓的艺术,有的只是艺术家而已”。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主宰。新的创作方式会带来新的艺术风格,在书法中,创作方式的多变自然会带来千奇百怪的书法作品。

如果我们能从其中感受到笔画线条、字体、结构、布局的美感,那么就可以以正常欣赏书法的方式欣赏。如果它们很难看出,不妨换一种“观看方式”。

丑书基本特征(丑书怪书)(7)

徐冰《天书》

丑书基本特征(丑书怪书)(8)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书法大师”的创作类似于约翰凯奇《4分33秒》,在这类视频的评论里经常有“现场观众都笑了”“你看旁边人的表情”“这怎么还有叫好的”,他们和现场观众、场地共同构成了一次“行为艺术”或者叫“综合艺术”,即兴性、争议性、夸张性是主要卖点。此时,欣赏的是“行动”本身,而不是“行动”结束后留下的作品。

丑书基本特征(丑书怪书)(9)

书法大师创作现场

严格来说,欣赏不了“书法大师”的作品,是我们审美的问题。注意!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审美出了问题或者审美水平低,而是与“审美惯例”有关,简而言之,就是认知与倾向。既不符合我们对传统中国书法的认知,也不符合我们能接受的书法美学的灵动与气韵美。这些作品超出了我们欣赏范围的“距离”,看不懂,就难以激起美感与共鸣。

书法佳作人人都爱,但“丑书”“怪书”也不可或缺。审“丑”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和珍视“美”,甚至激起发扬美的动力。这也是这一类书法起到的积极作用。

丑书基本特征(丑书怪书)(10)

朱新建《美人图》

探索书法艺术新的形式美,不断拓宽书法边界,靠的是书法家创作中独出心裁,更重要的还有对于这一事业的赤诚之心,而不是“各怀鬼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