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旱稻种植技术(宝丰县旱稻引进)

建国之初,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增加粮食产量,确保当年春播旱稻计划面积的完成及适时播种,在1957年3月,许昌专署分配宝丰县旱稻种子10万斤。

关于水稻种植方式,常见的有2种,一种是旱地种植,一种是水中种植,旱地种植和小麦种植类似,又称为陆稻,而水中种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稻,两者区别很大,在种植区域上有不同,有些地方适合水管理,有些地方适合旱管理。旱稻如果管理的好,一亩地能产一千多斤,但管理不好,一亩地可能只有几百斤。

农家旱稻种植技术(宝丰县旱稻引进)(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旱稻种植时间可以分为春播和夏播,春播时间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夏播在6月中旬前播种最为适宜。旱稻种植方法主要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当幼苗长出3-4片叶子的时候,带土起苗,用梨开一浅沟或用小铲子挖穴移栽,移栽深度以刚好埋住根部为宜,移栽时要灌1畦,栽1畦,不要先栽后灌。

旱稻种植时间平时分为春播和夏播,时间上有差距;旱稻种植方法又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不同的方法种植是不一样的。

根据各乡计划面积,宝丰县分配给各乡旱稻种子标准如下:

1、马街:2400斤;

2、高皇:12300斤;

3、赵官营:6384斤;

4、滍阳:6180斤;

5、肖旗:8400斤;

6、北郭庄:450斤;

7、大石桥:6000斤;

8、刘村:2500斤;

9、薛庄:12000斤;

10、余官营:12000斤;

11、商酒务:2350斤;

12、闹店:11000斤;

13、南顾庄:1500斤;

14、大营:3150斤;

15、曹镇:11000斤;

16、宋砦:950斤;

17、城关:500斤。

据介绍,这批春播旱稻是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研发的新品种,具有节水、耐旱、耐寒、耐热、耐水淹、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生命力极其顽强等特征。

当时,宝丰县种植的旱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具有谷粒饱满、秸秆粗壮等特点,生产出的大米营养丰富,口感清香。

该旱稻品种适应性强,可适应环境恶劣的土壤气候,如干旱缺水的旱地、盐碱地、沙地、荒坡荒地等;加之其播种方法和田间管理等都很简单,可省工、省时、节水。当时在全县进行了全面推广,累计登记在册的种植农户涉及17个乡、55个大队,亩均产量200斤,最高可达300斤。

1957年春耕时刚完成春播,宝丰一带便迎来了一场倒春寒,播下的旱稻种子受到了严重的冻伤,由于该品种才入驻不久,当地各大队农民和技术员没有实际管理经验,种子出苗率很差。最终在县农技部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旱稻种植专业户一连重播了三次,最终使旱稻出苗率达到95%。

改革开放以后,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农户种植旱稻积极性下降,旱稻规模化种植走向没落;但值得庆幸的是,曹镇乡(今属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一直坚持种植旱稻至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喜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