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一心只读圣贤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有声音重复呼唤,印刻下永恒的痕迹,那是文学的呼唤。拨动文学那曼妙的琴弦,爱恨情仇现,往日历史传奇历历在望。是林语堂在品茶论道,书写《吾国吾民》,亦或是鲁迅先生在为时代抗争留下的《阿Q正传》《彷徨》《呐喊》……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雪六日因邹衍,若果一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流”人若有情天亦老,那血撒白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都为窦娥实现了。当然这是文学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一部《窦娥冤》引发多少人的痛哭流涕,多少人替窦娥感叹命运的不公,痛骂封建社会的腐朽,官吏的腐败,慨叹极端残酷混乱的时代下老百姓“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不禁悟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关汉卿以一曲感天动地窦娥冤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的极端黑暗,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和争取独立的精神体现的淋漓精致。这大抵就是经典文带给我们的魅力所在,在一个黑暗的时刻给人们带来光明的希望,在不能多言的时代用文学来表达思想,表达内心。

书中自有颜如玉一心只读圣贤书(书中自有黄金屋)(1)

图源来自网络

高尔基说“文学使思想充满肉和血,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确实有如此能力。我们可以为它的爱恨情仇而欢乐而悲伤,从而刻骨铭心。就像窦娥的冤情家喻户晓,人们在任何时候提起都为其感叹一样。品读一部优秀的经典文学,就如同品味一杯好茶,浓厚香郁,甘味回流,久之不去,念念不忘。里面的一则事,一段情,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都足以让我们为之停留,细细品读其中之内涵,唯美的故事,经典的历史,缠绵的话语,有趣的轶事,是如此的回味无穷,日久弥新,缠绕于眼中,心中。四大名著就是其典范之一。西游悟道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心有私。菩萨,妖精,虽是一念;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三国是道自古以来,有心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更道“大丈夫主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水浒可明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红楼之深情,岂可道哉!厚天地高,勘探古今情不断;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尝。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的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的新愁与旧怨,可叹那阆苑仙葩,美玉无瑕。驻足在经典文学之中,总有一番别有风味的独到见解感触。然后再读之,悟之更深,悟到深处,人之精神境界亦随之升华。

阿托尔斯说“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美的鼓舞人的成果跑在最前面,就像它在护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雪莱也说“一首伟大的诗篇像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文学用它的爱恨情仇沟通着人类心灵,让人们俞走俞近。透过那或龙飞凤舞或入木三分或行云流水或苍劲有力的文字,深思历史给来的涵义,思考人生所谓几何。无论如何,文学都可以用它认为是最好的方式融入人们的内心,乃至撑起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甚至全部灵魂。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说的就是人们通过阅读好的书籍,好的文学作品,从中获取不同的对自己的感悟,慢慢的提高了自身的修养达到一种思想深刻境界。雨果说“思想,在诗句中得到冶炼,立刻就具有了某种更深刻更光辉的东西。”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杯咖啡,一本书,一部经典,一段传奇,常常诉说着它的爱恨情仇。它的爱会让我们羡慕,它的恨让我们感慨,它的情让我们痛哭,它的仇让我们刻骨铭心。这就是经典文学,也只有它,能够让我们过目不忘,深情持久。幸运于我国的经典文学浩如烟海,能够让我们品读不完。

人有悲欢离合,文学亦有爱恨情仇,若与文学谈了一场恋爱,必然相思难舍,愿执手白头,看芳华醉春风!


作者 吴珊珊

编辑 赵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