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的智慧(论贾诩的早期事迹及其行为逻辑)

说起三国人物,诸葛亮被视作“智绝”,曹操被称作奸雄,司马懿(及其家族)被认为是最终赢家……然而这三人背后,其实还有一人:他是白居易心中汉末三国最会运用智谋的名士;是曹操心中帮自己取信于天下的肱骨;是差点替代司马懿在曹丕心中之地位的恩人——他便是贾诩,汉末三国的一位高情商谋士,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贾诩的智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贾诩的智慧(论贾诩的早期事迹及其行为逻辑)

贾诩的智慧

说起三国人物,诸葛亮被视作“智绝”,曹操被称作奸雄,司马懿(及其家族)被认为是最终赢家……然而这三人背后,其实还有一人:他是白居易心中汉末三国最会运用智谋的名士;是曹操心中帮自己取信于天下的肱骨;是差点替代司马懿在曹丕心中之地位的恩人——他便是贾诩,汉末三国的一位高情商谋士。

一、败曹操而归曹操

贾诩出自武威贾氏,其父贾龚曾为轻骑将军。贾诩本人则虽以举孝廉出身,但以军事才能得人青眼,并成为一度权倾朝野的军阀董卓的谋士。后来董卓败亡,贾诩便先后投入李傕、郭汜、段煨和张绣的门下。

李傕、郭汜等人本是董卓部下,与贾诩算半个同僚。在董卓被杀后,这两人本想顺应局势“树倒猢狲散”,但贾诩劝说他们与其狼狈逃窜还被人追击,不如率军西行为董卓报仇。如果运气不错,还能就此攻下长安,重新夺取天下。

不得不说,彼时的贾诩虽然还没有多少参与大战的经验,但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的能力已然显现。在他的安排和周旋下,李傕、郭汜等势力被整合发挥出了不小的威力,李傕、郭汜和樊稠几乎三分朝廷。只可惜这三人皆对贾诩十分忌惮,逼得他不得不主动退出,进而投入与自己同郡的段煨门下。

面对贾诩这位不可多得的谋士,段煨至少在明面上表现出了热情。但这热情背后的忌惮同样为贾诩所察觉。故而在与同乡张绣取得一致意见后,贾诩再度主动脱身,并由此开启了与曹操的“相爱相杀”。

建安三年春(198),曹操南征张绣,大败张绣与刘表的联军。随后曹军毫不恋战,立即撤离,激得被痛击的张绣不顾贾诩的阻挠而强行追击。古语云“怒不过夺,喜不过予”,鲁莽追击的张绣在曹操亲自断后的情况下亲身体会了这话的真谛。结果贾诩这时又出人意料的建议张绣追击——幸而这次张绣采纳了建议——曹操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后卫部队全线溃败。

建安四年(199),势力正盛的袁绍向张绣和贾诩抛出橄榄枝,但被贾诩断然拒绝。且不仅当众指出袁绍的不容人秉性,贾诩还建议张绣就此投靠曹操——曹操也对两人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迅速与贾诩建立起互信。

在投靠曹操伊始,贾诩即得到了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的高度评价。往后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渭南之战等重要战役中,贾诩也向曹操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并未采纳贾诩的建议。)因而至曹操离世,贾诩凭借功绩和曹操对自己的信任,已是当之无愧的足以左右曹魏的重要谋臣和功臣。

二、挺曹丕而逆曹丕

作为曹操身边的重要谋臣,贾诩与曹操的诸子也有一定交往或联系。其中,他与曹丕的联系最为重要。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操还未确定最终的继承人,曹丕和曹植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贾诩此时正是站在曹丕阵营的人。曹丕向他请教得胜之法,曹操也在私下询问到底立谁为好。对此,贾诩充分运用了自己算无遗策的能力:他不像司马懿在此时努力为曹丕出谋划策,怒刷曹丕对自己的好感,而是本着对曹操的熟悉只建议曹丕恪守孝道,承担好自己的责任;他也不像恃才放旷的杨修,不向曹操发表长篇大论,而只是“答非所问”地回答自己在想袁绍和刘表的遭遇。(这二人皆是长子被夺去继承权,最终加速了势力灭亡的悲剧。)

在知道夺位之战的最终胜者后,论谁恐怕都得夸一句贾诩作为谋士,确实太能影响曹操的决定了。曹丕本人对此也十分清楚。故在继承曹操的政治遗产且称帝后,他将贾诩视作自己的大恩人,许以贾诩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

只可惜与司马懿等人相比,贾诩更多的是为曹操服务,而与曹丕缺少互信。在黄初四年(223)春曹丕打算出征东吴前,贾诩就曾作为谋臣提出过先治国,后动武的规劝,但并未得到曹丕的重视。再加上彼时贾诩年岁已高,精力确实不如从前,他本人在曹丕朝的影响力也就一点点下降,直至黄初四年(223)夏以七十七岁高龄辞世。

三、鬼谋神算的一生

从侍董卓到侍曹丕,贾诩作为谋士一生有多主,身后所有的却是极高的正面评价。作为主要负责提供军事建议的谋士,贾诩首先在军事方面确有实力:战略思维极具前瞻性;间接路线和逆向思维能够灵活使用。因而他的谋略总有一种类似“未卜先知”魔力。

而作为人臣,贾诩还有极高的情商。曹操的多疑我们是熟知的。而在遇到曹操以前,贾诩合作的将领,除了张绣,又有哪位是不多疑的个性?因此在做谋士的多年里,贾诩一直贯彻全面认识主上和及时判断主上情绪,既摆正自己的位置又充分换位思考的为臣之道。在他当初对曹丕和曹操的回答里,便露着他的谋略,更藏着他的高情商。

能在乱世历侍多主而七十七岁高龄辞世;选对值得跟随的主上;获得发挥自己才学的机会并为曹魏建国立下大功;就算与司马懿相比也有前者无法获得的美名——作为一名谋士,贾诩无疑已是那个时代里、那群士人中的一大赢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