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定义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大气热力环流。(运动形式是在近地面和高空之间沿一定方向的环状运动)

2. 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近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3.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理清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两地冷热不均→产生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导致同一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高压低压,风)→形成热力环流(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2)抓住热力环流的关键点

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1)

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2)

实质: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同一水平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个地方,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因此,热力环流题目的突破口是先弄清楚哪里热(受热多)、哪里冷(受热少),从而明确环流方向,推断天气状况。

两地冷热不均的原因同一性质的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不同性质的下垫面考虑比热容差异。如陆地与海洋(湖泊)、裸地与绿地、沙漠与绿洲、城市与郊区等。

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指向低压;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仅适用于近地面)。

气压判断:水平方向: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气压状况而言的,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垂直方向: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近地面气压始终要比高空的气压值高(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在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即近地面是低压,对应的高空则是高压。在同一等压面上,各点的气压都是相等的。

天气特征近地面上升气流往往形成阴雨天气,近地面下沉气流往往形成晴朗天气

强弱程度垂直方向上的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旺盛,热力环流越强烈;水平方向上两地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4. 等压面的判读

(1)等压面高程剖面图

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3)

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4)

①假设地表均一且受热均匀,则大气得到同等的热量,气温、气压相等,形成与地面平行的等温线和等压面,即等温面、等压面与等高面重合。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产生垂直运动,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等压线不再保持水平状态,产生弯曲。

判断不同高度的气压高低若在同一等压面上,各点的气压都相等(①=②=③);若不在同一等压面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A>①,③>B)。

判断同一高度的气压高低:主要看等压面数值变化方向(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和凸出方向。若向气压数值大(海拔低)的方向凸出,其弯曲处(B处)比两侧的数值低(低压);若向气压数值小(海拔高)的方向凸出,其弯曲处(A处)比两侧的数值高(高压)。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综上分析可知,各点的气压排序是PA>PB>PC>PD。如果把等压面换成等温面,判断方法同上,只不过“凸高值低,凸低值高”判断出来的是温度高低,热力环流的方向也与根据等压面判断的方向相反。

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即近地面是低压(B),对应的高空则是高压(C);近地面是高压(A),对应的高空则是低压(D)。近地面与高空垂直气压差不同,甲地近地面是高压,高空是低压,PA-PD的气压差较大;乙地近地面是低压,高空是高压,PB-PC的气压差较小

热力环流方向:在近地面气压PA>PB,风从A吹向B;甲地气流下沉,乙地气流上升;在高空气压PC>PD,风从C吹向D。最终可知热力环流的方向是A→B→C→D→A。

(2)等压面高程图(某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

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5)

如上图,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通过海拔高度来表示500hPa等压面,图当中所有点的气压相等(PA=PB=PC)。这类图没有等压面高程剖面图直观,但根据数值也可以知道海拔的相对高低,中心海拔数值高的(B处)说明等压面向上凸出,说明其为高压区;中心海拔数值低的(A处)说明等压面向下凸出,说明其为低气区。图中表示的是高空的气压状况,近地面则相反。

(3)判断下垫面性质

夏季(白天),等压面下凸者低压→热)为陆地/裸地/沙漠,等压面上凸者高压→冷)为海洋/湖泊/绿地/绿洲;冬季(夜晚),等压面下凸者为海洋/湖泊/绿地/绿洲,等压面上凸者为陆地/裸地/沙漠。等压面下凸者为城市,等压面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天气状况

等压面下凸者低压),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等压面上凸者高压),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

5. 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1)海陆风

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6)

海陆风形成的原理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温度差异。这个原理亦可解释陆地与湖泊、裸地与绿地、沙漠与绿洲之间形成的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热力环流,以日为周期是海陆风,以年为周期是季风。海陆风在紧靠海岸附近最强,距海岸越远越弱。通常在地方时9~10时陆风转变为海风,13~15时海风最强盛,日落以后海风逐渐减弱,17~20时海风转变为陆风。

(2)山谷风

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7)

山谷风形成的原理是山坡的热力变化导致山坡和同高度大气之间的温度差异。另外,山谷风的风向与山脉、山谷走向基本垂直

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8)

(3)城市风

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9)

城市风形成的原理是城市中心形成“热岛”导致城市和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城市和郊区温差最大的时候,热岛效应最强。即在晴朗无风的天气下,日变化表现为夜晚热岛效应强,白天午间弱;年变化表现为冬季热岛效应强,夏季热岛效应弱。另外,城市中心由于盛行上升气流,容易降水,形成所谓的“雨岛效应”。

6. 典型例题

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1-2小题。

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10)

1.若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处吹东南风 B.b处为上升气流

C.c处吹西南风 D.d处为上升气流

2.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11)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图1),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图2)。外部的空气经过一系列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凉意。据此完成3~4题。

热力环流高考题目 高考考点热力环流(12)

3.“风塔”底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辐散上升 B.辐散下沉

C.辐合上升 D.辐合下沉

4.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

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

C.水库蓄水区比周边降水少

D.秘鲁沿岸的上升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