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一首东风破动态图(99次发射向天图强)

11月27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D”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作为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该中心的首次胜利,西昌航天人将学习热情转化为激情奋进第三次创业新征程的不竭动力,用成功报效祖国,用成功为祖国加油。

弹一首东风破动态图(99次发射向天图强)(1)

“中星1D”卫星升空的地方——西昌发射场2号塔架,也在此次发射中圆满完成了其第99次任务。向天图强,久久为功,站在即将“破百”的关键节点上,2号塔架用99次发射践行着航天报国、航天强国的初心使命,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腾飞征程。

弹一首东风破动态图(99次发射向天图强)(2)

时光回溯,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研制出长征三号甲、乙运载火箭,需要新的发射工位,2号发射塔应运而生。1990年,在3号发射塔不远处,一座全新的塔架拔地而起。

2号塔架的首次任务,便承载着重大使命。“5、4、3、2、1!点火!”1990年7月16日,我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2号塔架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和发射能力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1992年3月22日,2号塔架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点火”口令下达后,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并未起飞,西昌航天人奋勇“逆行”,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澳星保卫战。

弹一首东风破动态图(99次发射向天图强)(3)

“紧急关机!”当时,火箭的6台发动机以近2000摄氏度的高温喷射着火焰,整个发射场被棕黄色的烟雾所笼罩,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弹一首东风破动态图(99次发射向天图强)(4)

毒气、烈火、火工品爆炸,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斗。发射场党员群体主动请缨、奋不顾身,用智慧、用鲜血、用生命保住了澳星、保住了火箭、保住了发射场,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同年8月14日,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再次在2号塔架一飞冲天,“澳赛特B1”卫星顺利入轨。那一刻,西昌航天人欢呼雀跃、激情相拥、热泪盈眶,纷纷庆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2008年4月25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2号塔架腾空而起,冲破重重迷雾直穿九霄,成功将天链一号01星送入太空。

弹一首东风破动态图(99次发射向天图强)(5)

截至目前,我国所有的6次天链卫星发射均在2号塔架进行。基于天链中继卫星系统的天基测控系统,见证着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也在我国航天发射以及载人航天任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弹一首东风破动态图(99次发射向天图强)(6)

千年圆梦,建造“天宫”。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以来,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航天员虽然身处太空,却能通过WiFi享受高速“冲浪”的网上生活,进行清晰的语音和视频通话。不仅如此,航天员拍摄到的太空美景也呈现在人们面前,频频带来视觉震撼……奇迹背后,离不开中心多年倾力发射建造的天链中继卫星系统,构建起了天地一体化的强大信息交换和传输网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西昌,因月色美妙,自古便有“月城”的美誉。同时,2号塔架还与“嫦娥”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弹一首东风破动态图(99次发射向天图强)(7)

2010年10月1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中国探月的第二次远征便从2号塔架启程。18时59分57秒,山谷中爆发出震天巨响,犹如为祖国庆生的礼炮。拖着橘红色火焰的长征三号丙火箭直冲云霄,搭载着嫦娥二号精准入轨。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2号塔架再次见证历史。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着嫦娥三号拔地而起,再探“月宫”。与以往不同,此次发射,“嫦娥姑娘”身边还带了一只心爱的“宠物”——“玉兔”。就是这只“兔子”,承担起了我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的重任,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弹一首东风破动态图(99次发射向天图强)(8)

奔月梦想,生生不息。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从2号塔架直上九霄,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让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步伐在太空中迈得更稳更远。

弹一首东风破动态图(99次发射向天图强)(9)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自1990年投入使用以来,西昌发射场2号塔架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捆绑式大推力火箭首飞,为我国载人航天运载能力形成奠定基础;成功将“嫦娥”“北斗”“天链”“风云”等大国重器送入预定轨道,谱写下不朽的功勋;多次发射国外卫星,助力“一带一路”,服务大国外交,成为我国发射数量最多的航天发射工位,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的“第一”和世界航天的“首次”,为祖国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弹一首东风破动态图(99次发射向天图强)(10)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塔架的鲜活历史,是搞好党史学习教育和深化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导表示,“后续,我们将持续做好中心红色历史的传承、宣扬、学贯工作,使之转化为全体科技人员追梦奋斗创奇迹的强大力量。”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作者 | 黄国畅、胡煦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