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鲁智深绰号性格特征(神游凤阳证仙缘)

却说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逃离渭州城。书中有诗形容鲁达慌不择路,只顾逃命的狼狈状:“失群的孤雁,趁月明独自贴天飞;漏网的活鱼,乘水势翻身冲浪跃。不分远近,岂顾高低。心忙撞倒路行人,脚快有如临阵马。”

这几句看似与正文故事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一种情节渲染。其实,这几句“致语”隐伏了书中的“天孤星”。天孤星的出现,书中将多角度地展示靖难之役的细节,揭秘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那么,这个“天孤星”到底是谁呢?

水浒传鲁智深绰号性格特征(神游凤阳证仙缘)(1)

雁门县为何有一个赵员外

鲁提辖从状元桥溜回住处,“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鲁达是从南门逃走的,应当逃往南方。但是,鲁提辖“趁月明独自贴天飞”,这只孤雁却飞到了雁门县。这样的写法十分蹊跷,鲁达几乎是由南往北绕了一大圈,这才来到“代州雁门县”。

代州雁门县原本就是一个地方,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名称。比如,秦朝设雁门郡,隋朝改为代州,大业初又叫雁门郡。唐朝时,改雁门郡为代州。……一直到《水浒传》所涉及的故事年代,一时叫雁门县,洪武八年时又升为代州。“代州雁门县”,是五代至北宋对雁门的称谓,直到元中统四年(1263年)才取消雁门县,直称代州。

显然,“代州雁门县”是一个最具时代标志特征的地名称谓,以《水浒传》的故事来解读,就涉及到后面的“赵员外”了。鲁达提着一条齐眉短棒,照应了“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的霹雳大仙太祖武德皇帝。

鲁达稀里糊涂地逃到了代州雁门县,进城之后,在十字街挤进人群看捉拿自己的海捕文告。鲁达不识字,就听识字的人念告示内容:“代州雁门县依奉太原府指挥使司,该准渭州文字,捕捉打死郑屠犯人鲁达,即系经略府提辖。如有人停藏在家宿食,与犯人同罪;若有人捕获前来,或首告到官,支给赏钱一千贯文。……”

水浒传鲁智深绰号性格特征(神游凤阳证仙缘)(2)

鲁提辖恰好听到这里,忽然有人从背后把他拦腰抱住,叫一声:“张大哥,你如何在这里?”那人不由分说,把鲁达扯到僻静之处,鲁达这才看清楚,把他叫“张大哥”的人,正是自己在渭州城救下的金翠莲父亲金二。

王教头当时到史家村投宿,史太公问他们母子是哪里人,要投哪里去。王教头不敢暴露身份,便自称是“姓张”的生意人。鲁达在闹市区看捉拿自己的榜文,金二以“张大哥”把他带离险境——《水浒传》中隐姓瞒名的好汉为何都喜欢冒充姓张的呢?除了王教头、鲁提辖外,后面还会有林冲、宋江、李逵、吴用等人,以姓张的隐瞒真实身份。怎么回事呢?

前面的文章中,以“状元桥”点明时代背景,文本故事背后隐藏着两段真实的历史。这两段历史的主线索,是导致北宋灭亡的虚钱实契——“宋金海上之盟”。在这条主线之上,又以诸多符码附着了明朝靖难之役前后的历史。“状元桥”,其实隐含着永乐迁都。永乐迁都的历史,《水浒传》中有多处隐写,是书中的一个重大历史节点。

金二、金翠莲父女在一个古邻的帮助下,以超过鲁达“贴天飞”的速度来到雁门县,并迅速地成为赵员外的外宅,其实写的是一个平行空间的两个故事,渭州城、雁门县的分别演绎了不同的金二、金翠莲。不然,这对父女哪有这么神速,做了这么几件大事?金翠莲做赵员外的外宅,意味着海上之盟的达成。

雁门,即“燕门”,鲁达以“孤雁”之势趁明月“贴天飞”,就是在这段主写北宋灭亡的主线中,附着明朝的历史——一击双鸣是施耐庵发明的。张,是南方朱雀七宿之张宿,隐喻南京燕雀湖上的皇城,当然说的是明朝。张,又与朱元璋的“璋”谐音。

一伙人阴差阳错地齐聚代州雁门县,雁门县恰好又有个赵员外。那么,赵员外究竟是谁,他将引发什么样的故事呢?

水浒传鲁智深绰号性格特征(神游凤阳证仙缘)(3)

赵员外为何住在七宝村

鲁达认出了金二,也感到十分奇怪,问:“你缘何不回东京去,也来到这里?”金二说,他们父女出了渭州城,遇到了一个京师古邻,把他们带到了雁门县,还从中做媒,金翠莲做了赵员外的外宅。那么,这个赵员外靠得住吗?不会像渭州郑屠那样,再鼓捣一张“虚钱实契”吧。

为了表明自己不会吃二遍苦,金老说:“那个员外也爱刺枪使棒”,《水浒传》中的“枪棒”全部是禁军的符码,凡“枪”、“棒”同时出现就是禁军出现,得禁军禁卫者,肯定是皇帝。赵员外有禁军护体,他肯定是皇帝。

说高俅发迹时,解读过“生铁员外”是“升天员外”。员外之“员”,本作“贠”,“贝”,原本是“鼎”字,《说文解字》说:“籀文从鼎”。外,即月下占卜。《水浒传》中说,史上本无《推背图》,都是赵匡胤无中生有伪造的。你家太祖伪造《推背图》,诅咒包括后周在内的五代十六国,后世也将把赵家扫进历史之中。宋朝灭亡后,一则“推背图”立即出现:十一卜人小月终

这句看似多么神秘的“判词”,不过就是一个拆字谜,谜底就是个“趙”字。《推背图》就是这样反复玩着“马后炮”游戏,扮演“事后诸葛亮”装神弄鬼。所以,现在早就不灵了。

《水浒传》中隐藏着施耐庵式的惊天大预言:大明将如北宋那样亡于金,大明也将如大宋那样,赵家有北宋、南宋,朱家有大明、南明。这一神奇预言,不是事后诸葛亮的拆字游戏,而是施耐庵基于历史发展得出的大答案——封建必亡。

这就是赵员外出现在雁门县的意义所在,以这一一个人物,把两个王朝的终极命运锁在一条总线索上。

水浒传鲁智深绰号性格特征(神游凤阳证仙缘)(4)

却说金二把鲁达请到家中,父女二人极尽热情款待恩人。鲁达此时再看金翠莲时,就与渭州城时大不相同了。书中是这样描述雁门县金翠莲的:

金钗斜插,掩映乌云;翠袖巧裁,轻笼瑞雪。樱桃口浅晕微红,春笋手半舒嫩玉。纤腰袅娜,绿罗裙微露金莲;素体轻盈,红绣袄偏宜玉体。脸堆三月娇花,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

虽然“另是一般丰韵”,但依然暗藏的是与明朝历史相关的潘金莲、潘巧云,“香肌扑簌瑶台月”,即“天香明月”,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麝月”。《水浒传》中不仅有麝月,还有“天香”,第一回书中就写到了“天香”。《红楼梦》中的“天香”是从《水浒传》中学过去的,至少是与《水浒传》同一个出处——《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这段记载,即前面文章所说的,朱元璋出世时的一段传奇“仙缘”。

鲁达、金二、金翠莲三人在楼上喝酒,赵员外却误以为有人偷香窃玉,便率领二三十人,“各执白木棍棒”,要捉拿鲁达。

“白木棍棒”,这件道具,书中将出现很多次,点透其寓意,便是大明遇到了大孝,“白木棍棒”就是哭丧棒。同时,这件道具也是宋、明两朝以“孝”治天下,皇帝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而禁军教头之“教”,却是“反文孝”,寓意太宗文皇帝造了反。

赵员外带着白木棍棒来拿鲁达,却是一场误会。在金老的介绍下,赵员外与鲁达讨论“枪棒”,十分投机。第二天,赵员外认为城里不安全,便把鲁达带到了自己的庄子里隐藏。赵员外的庄子,名叫七宝村。

既然是赵员外的庄子,为何不叫赵家庄、赵家村之类的,却要叫做“七宝村”呢?七宝,究竟是哪七宝,有何寓意?

水浒传鲁智深绰号性格特征(神游凤阳证仙缘)(5)

赵檀越与五台山的两段佛缘

在七宝村住了五七日,金二前来报信,说做工的已经开始打听恩公的消息了,七宝村也不安全了。于是,赵员外想到一个十分安全可考的去处——五台山。征求了鲁达的意见,于是,赵员外便把鲁达送到五台山,请智真长老剃度,落发为僧。

这段情节,隐藏了非常多的历史信息。在此,我条理化地逐一解读,以避免陈述式的语言啰嗦。

其一,暗写两大太祖“仙缘”奇遇。《宋史·太祖本纪》中说,后汉初年,赵匡胤无所事事,寄居在襄阳僧寺之中。寺中一个老和尚通先天神数,给赵匡胤看了相,便拿出自己的积蓄相赠,告诉他赶紧往北方去。赵匡胤到了北边,正好遇到后汉枢密使,也就是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带兵攻打李守贞,赵匡胤就此在郭威手下为将,大宋也因此“发迹”。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记载了朱重八来到皇觉寺出家五十天之后,被寺庙遣散,然后云游逃荒的经历。走到六安时,朱重八遇到了一个老儒生,两人相伴到了朱砂镇,在一颗槐树下休息,老书生便给朱重八算命指点迷津。写到这里,我发现历史又和朱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伪造“槐树算命”,他们家当真终结于槐树了。

其二,暗示了二龙山宝珠寺。赵员外与佛有缘,当然可以有“七宝村”。七宝,即佛门七宝,按阿弥陀经的说法,就是: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玻璃、赤珠。无疑,写“七宝村”就有要隐藏“珠宝”,七宝村对应的是后文书中的二龙山宝珠寺——这里,就写了一个鸠占鹊巢的传奇故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今后再说。

水浒传鲁智深绰号性格特征(神游凤阳证仙缘)(6)

其三,五台山究竟在哪里?以文本故事看,这回书写五台山的地理位置,大体上没有出现很离谱的偏差,应当就是写的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了。但是,施耐庵却以两首诗,分别描述了五台山、文殊院,这两首诗的指向都说的是皇城。尤其是“峭壁苍松,铁角铃摇龙尾动”、“钟楼与月窟相连”、“老僧方丈斗牛边”、“向宝殿供养金佛”这样的句子,把五台山指向了南京和当时的北平。

五台山,又叫清凉山,依然是以“凉”谐音“梁”,无论故事发生在哪里,施耐庵都会以一种特殊的符码,把这里写成大明的两个都城。包括后面故事中的阳谷县、祝家庄等等。两首赞诗中,暗点了“钟山”,钟山西面,就有五台山、清凉山。文殊院,即文皇帝之宫院。

所以,《水浒传》中,不仅是州府写的都是南京、北京,山,更是没有脱离大明两京范围之内。

因为赵员外跟五台山有这样的佛缘,所以,智真长老非常愿意为赵檀越了却心愿,剃度一僧。但是,五台山僧众见到鲁达相貌凶顽,又杀人在逃,便坚决不同意智真长老收留于他。智真长老迫于无奈,只得:“焚起一炷信香,长老上禅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

一炷香过,却好回来,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智真长老这是去了哪儿呢?为何入定一炷信香,这么长时间才搞清楚鲁达的来历?镇关西鲁达,“前世”究竟是何来头,上应的是什么“天星”,将得到什么样的“正果”呢?

水浒传鲁智深绰号性格特征(神游凤阳证仙缘)(7)

天孤星花和尚隐藏的深度“玄机”

闲话少叙,多讲干货。智真长老以信香入定,总是不能脱离一个“香”字,入定归来,智真长老搞清楚了鲁达的来历,说他“上应天星”、“命中驳杂”。其实,智真长老去的是凤阳太平乡之孤庄村。神僧入定,神游凤阳,佐证了一段“仙缘”。

驳杂,就是“花”的意思,鲁达“命中”有花。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解读过“花”,书中但凡提到“花”必定说的是凤阳。故此,智真长老是魂游凤阳,察看“仙籍”,得知鲁达原本就出自这里,而且,必定也是有一段落发为僧的造化,然后成就非凡正果,“汝等皆不及他”。鲁达剃度后,究竟将有什么样的正果呢?

力排众议,智真长老便举行剃度仪式。这一节,书中以诙谐幽默的笔法,细细写了鲁达落发为僧的过程:

维那教鲁达除了巾帻,把头发分做九路绾了,?揲起来。净发人先把一周遭都剃了,却待剃髭须,鲁达道: “留了这些儿还洒家也好。”众僧忍笑不住。真长老在法座上道:“大众听偈。”念道:“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除,免得争竞。”长老念罢偈言,喝一声: “咄!尽皆剃去”。净发人只一刀,尽皆剃了。

这个情节,虽然读起来很好笑,但是,却隐藏的是“建文削藩”。维那把鲁达的头发分作九路,暗喻明初九大藩王,也就是前面所讲到的“九纹龙”。鲁达要留髭须也没留住,髭须,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上貌奇伟,美髭髯”。建文削藩,第六家就是燕王,如果把燕王顺利削去,那就真的是“六根清净”、“免得争竞”了

水浒传鲁智深绰号性格特征(神游凤阳证仙缘)(8)

为鲁达落了法,智真长老又念偈子道:“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这句偈子也绝不是白念的,其中隐藏的是灵谷寺,又暗点了“二龙山宝珠寺”。而且,智真长老的偈子中,似乎犯了一个错误,鲁达刚刚剃度,怎么可以称“智字辈”而与智真长老平辈呢?这其中的玄机,咱们依然留待后面再来解读。

赐法号已毕,就有文书填写五花度牒。度牒是出家人的身份证明,上面有出家人的贯甲状貌,何时何地出家等信息。赵员外给鲁智深提供的是,五花度牒。以文本理解,花,即押花,好比贴印花税票一样。而《水浒传》中的“花”,全部隐喻的是凤阳,所以,“五花度牒”出自《明实录》中这样两条记载:

礼部建议国运得到朱元璋赞同:“历代异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饰尚黄、旗帜尚赤,宋亦尚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以为治,服色所尚,于赤为宜。”朱,本来就是红,但却要综合五彩为其“治”,所以,《水浒传》说朱元璋家是“五花凤阳”。

《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记载:“上初生,光气五色满室,照映宫闼,经日不散”。毫无疑问,“五花度牒”就是照应了这个神话故事。施耐庵能见到明朝宫廷实录,可见其人在当时的地位有多高,或者说位置有多重要。

天孤星花和尚,即来自凤阳孤庄村的假和尚。花,也有虚假之意,朱元璋确实没做过几天真和尚。到皇觉寺出家之时,正是大闹饥荒之年,恐怕还没来得及落发就外出逃荒去了。孤,又是皇帝自称,天孤星,不就是自以为是“孤家寡人”的天子吗?

所以,天孤星花和尚说的是朱元璋。燕王并没有出家为僧的经历,他信奉的是玄武。但是,燕王后来之所以完成靖难之役,就是因为他在洪武十五年“白棍棒”出现时,得到了一个“天孤星花和尚”。此人,就是大明黑衣宰相姚广孝

水浒传鲁智深绰号性格特征(神游凤阳证仙缘)(9)

洪武十五年,孝慈皇后去世,天界寺僧官道衍应诏进京侍奉诸王念经祈福。期间,道衍秘访燕王,“以白帽加王”,暗示他可以做皇帝。燕王大喜,便把道衍带回北平,最终与史进的开手师父同列靖难之役第一功臣。

那么,道衍为何上应天孤星,绰号花和尚?他的出现,又将演绎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花和尚身上早就文有花绣,为何在半山亭中才展示出来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