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卢忠仁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1)

(小序: 我发现“网上老年大学”群中有不少以“红叶”命名或以红叶有关的美丽的微信名,初步看了一下,至少有8个以上,如: 1秋枫、 2、秋山红叶、 3秋天(背景是满山红叶)、 4、凡石(背景是一叶非常漂亮的枫叶)、 5、万山红遍、 6、漫山霜叶、 7、层林尽染、 8、赵建民(背景是一大片秋天爬山虎红叶。)…… 情感有所触动,写一关于“红叶”的小文,敬赠这些群友,请笑纳,并祝这些群友未来的岁月像红叶一样璀璨绚烂、五彩缤纷。)

人们常说:“春光烂漫,秋色斑斓”。斑斓的秋色有多种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调。在斑斓秋色中最显眼的无疑是红叶的红色了,所谓“红叶惊秋”是也。换句话说,红叶无疑是秋天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红叶,是秋天叶色发红的树叶的统称。秋天的红叶,叶叶似火、片片如霞,红艳可爱,人称“锦树”,是秋天最绚丽的色彩。 李商隐(唐)《访秋》:“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温庭筠(唐)《盘石寺留别成公》:“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 杨万里(宋)《秋山秋雨蚤作有叹》:“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红叶——是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标志、秋天的象征。下面说说红叶以及红叶在诗词中的美丽书写。(关于历史上“红叶题诗”的美丽话题、诗题,限于篇幅此处暂不论及。)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2)

一、红叶概说

红叶是由于树叶的色素变化形成的,而树叶的色素变化又是受到光照、温度的影响引起的,这种变化是经历了由靑——黄——橙——红——紫的历程。

说红叶,得先从“红”或者说“红色”说起。 “红色”是“红、黄、蓝”三原色之一; 是“红、黄、绿、蓝”心理四色之一。 是“红、橙、黄、绿、靑、蓝、紫”七色也叫(七彩)之首。 红色是颜色中波长最长的颜色。

红色分类有:鲜红、粉红、暗红、大红、朱红、深红、浅红、嫣红、殷红、紫红、橘红、橙红、桃红、杏红、棕红、猩红、土红、绛红、……近40种红。红色,是颜色中最强烈的色彩,它鲜艳绚烂,它火热壮丽。

红色,象征吉祥、喜庆; 象征热烈、奔放; 象征勇敢、顽强; 象征革命、正义;……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自白》中回答女儿的提问:“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马克思毫不犹豫地回答:“红色!”

红叶,是被秋霜染红的树叶。 “红叶”,《汉语大词典》云:“秋天,枫、槭、黄栌等树的颜色变成红色,统称红叶。”可见,红叶是一个统称、泛称。红叶有很多种,如黄栌、枫树、乌桕、柿叶、漆树、槭树、桐叶、火炬树、黄檗树、栎树、盐肤木叶、……篇幅所限,下面仅介绍3种: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3)

黄栌,别名红叶、红叶黄栌、黄溜子、黄栌材、黄栌柴、黄栌会、黄龙头……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无患子目、槭树科、黄栌属,落叶灌木,叶子互生,卵形或倒卵形,中国北方、中亚、西亚广泛生长。

秋季在温度10摄氏度左右开始变红:绛红、紫红、鲜红、赤红、殷红……深浅相间,错落有致,满山燃烧,美丽壮观、鲜艳夺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黄栌的象征是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黄栌的话语是:“历经风霜,真情不变。” 今人有很多诗描写过黄栌红叶,如: 瑀言《黄栌与红叶》:“春点黄栌敛紫云,娇姿夺目几缤纷。” 网上有位名叫“平安是福”的诗人《咏黄栌》:“黄栌霜降叶绯红,树影披霞锁雾中。胜似桃园花绽放,群山尽染醉苍穹。”

又一名叫“淡淡平平” 的诗人《看香山红叶》:“霜秋气冷温差变,十万黄栌红染遍。” 还有一位名叫“听秋情感”的诗人《叹黄栌》:“秋节霜侵秋季树,黄栌自得几分红。”……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4)

丹枫,即枫树,夏绿乔木或灌木,蔷薇目金缕梅科枫香树属,叶呈手掌形,对生,别名很多:枫子树、鸡爪枫、鸡枫树、元宝枫、枫香树、大叶枫。 枫叶红艳似火,在红叶中是最为典型。 明末园艺学家陈淏子所著《花镜》云:“一经霜后,叶尽皆赤,故名丹枫,秋色之最佳者。”

古人有不少诗、词句写枫叶,如鱼玄机(女 唐)《江陵秋望有寄》:“枫叶千枝复万枝。” 王之道(宋)《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六首》其一:“枫叶经霜红更好。” 陆游(宋)《初冬》:“枫叶欲残看愈好。” 刘命清(明)《醉花阴 . 丹枫》:“雨后胭脂湿万片。 ” 李汝章(清)《望湘人》:“靑女霜寒,染得枫林如醉。” ……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5)

乌桕。乌桕又名腊子树、桕子树、木子树。乌桕树一到初秋,就开始由翠绿变成淡黄、嫩黄、橙黄、透黄、金黄,继而变成微红、浅紫、深紫、玫瑰红、艳红、深红、……秋天,一树树乌桕,片片绛紫、叶叶殷红……真乃是万紫千红,色彩斑斓。 宋代林和靖《水亭秋日偶书》写得好:“巾子峰头乌桕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平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陆游(宋)《明日又来天微阴再赋 . 乌臼赤于枫》:“乌桕赤于枫,园林九月中。” 徐定超(清)《咏乌桕》:“此间好景无人识,乌桕经霜满树红。” 黄锡禧(清)《陌上花 . 红叶》:“乌桕村边,霜花意浅红深染。韶华漫说萧条尽,又做十分浓艳。”

红叶是美的,她的美无法形容,如同古人说的:“绮缬不足似其丽,巧匠不能穷其工。” 山涧水湄的红叶,太阳晒红了它,秋风吹红了它,严霜染红了它。 她绚丽灿烂、红艳耀眼、流丹溢彩;她浓妆艳抹、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她斑斓多彩、红艳映天、灿烂照人。

红叶像漫天的织锦,在空中飘流。红叶的陨落又像遍野的蝴蝶,在风中飞舞;……红叶如诗、红叶如歌、红叶如画。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6)

漫天红叶,似花非花,似火非火。风吹不谢,霜打不凋;千林似锦,万木披霞;映天照地,辉山耀水。

它像一片片燃烧的火焰,像一层层飘逸的红云,像一朵朵闪射的晚霞,像一面面铺展的红锦,像一簇簇开放的鲜花……深秋的红叶,绝对是秋天大自然中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红叶以天真炽烈的狂舞展示出无边的瑰丽和浪漫。这是生命灿烂的谢幕、与大地辉煌的告别。

红叶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她红得热烈又红得妩媚,红得绚丽又红得素淡,红得惊艳又红得旖旎,红得壮观又红得清雅,…… 红叶有绚烂之美、宏壮之美、瑰丽之美、热烈之美、豪放之美、悲怆之美……。借用一句歌词说,红叶真乃是“血染的风采。”

清代有不少词人描写过红叶的诸种美,抄录几首供参读。如:吴赞《山花子》:“寂寞东篱菊已残,芙蓉独自倚江干,红树斜阳无限好,当花看。” 俞浚《瑞鹧鸪 . 咏红树》:“露冷江皋万木秋,一林霜叶映南楼。遥疑螮蝀天边落,近似珊瑚海上浮。”

端木国瑚《尉迟杯 . 红叶》:“算登高一酹重阳,便把千峰红醉。” ……当代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46章)中描写山野如火如霞的红叶:寒露前后的山野,“许多乔、灌木的树叶就开始发红了。这时间,满山遍野如同花团锦簇般艳丽。大片深深浅浅的红色耀眼夺目,到处都像燃烧起熊熊的火焰。”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7)

红叶不仅有无法形容的自然美,而且折射着深邃的社会之美、人文之美;红叶灿烂绚丽,火红热烈,能象征人燃烧的激情、奔放的思想、美好的理想、壮丽的前程、斑斓的生活,灿烂的光景、火热的斗争、辉煌的岁月,……乃至还可以象征正义、神圣、斗争、革命、英勇、顽强、乐观、豪迈、胜利……

二、红叶景区

深秋的红叶是大自然中的一道美丽绚烂的风景,深秋赏红叶,历来被中国人看成是一件趣事、韵事、雅事。 赏红叶当然最好是去红叶景区。红叶景区全世界很多,中国也是不计其数。中国最佳红叶观赏景点,有说是10个,有说是15个,有说是20个。

如: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新疆喀纳斯、贵州乌蒙山、湖北神农架、四川九寨沟、米亚罗、巴中光雾山(天下红叶第一山)、重庆巫山、江西婺源、湖南岳麓山、陕西秦岭、甘肃陇南、山东红叶谷、河南太行山、吉林长白山、吉林红叶谷、……限于篇幅,笔者这里只介绍4处红叶景区。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8)

1、北京香山红叶。

北京香山有14万株黄栌树,属漆树科落叶小乔木,单叶互生,叶圆如扇。这些黄栌树大多于清乾隆年间栽植。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山上的黄栌树的绿叶径深秋的严霜一染,漫山遍野,如火如荼,像漫山的红云,像片片彩霞,像朵朵火焰、……周昂(金)《香山》:“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

清代,乾隆皇帝每年都要上山观赏红叶,还有诗篇存世:“深秋霜老,丹黄朱翠。幻色炫采,朝阳初射。” 无名氏《香山》:“雨打青松靑,霜染枫叶红。风吹白云动,万里送柔情。” 现代革命家陈毅《题西山红叶》:“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 老帅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赋予了红叶傲霜斗寒的品格,抒发了革命家的坚定意志和崇高情怀。 香山除黄栌树外还有火炬树、元宝树、槭树等10多种红叶树种。

北京大学著名美学家朱良志教授在《曲院风荷》中写北京香山红叶很精彩:“秋高气爽之时,登上香山,但见漫天红叶,绚烂、恣肆,像一团团生命的火燃烧着,几乎山里大部分树的叶子都在萧瑟的秋风中变红了,红叶是树叶在生命结束时,进行的最后的悲壮燃烧,放射的神秘的绚丽、展示的无边的浪漫、是最后的天真的狂舞……

这就是树叶经过一生后的辉煌的谢幕。” 是的,香山的红叶,是树叶生命中最悲壮的狂舞,是树叶生命中最浪漫的展现,是树叶生命最后辉煌地谢幕。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9)

2、长沙岳麓山红叶。

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的红叶不仅很美,而且有深厚的文化韵味。 岳麓山,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即最后一峰。南北朝刘宋时的《南岳记》云:“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 长沙层林尽染的岳麓山,有“爱晚亭”(原名爱枫亭), 此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

建于乾隆57年,亭名取自唐代大诗人杜牧《山行》中的句子:“停车坐爱枫林晚”。伟人毛泽东曾在此吟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词句(《沁园春 . 长沙》)。 1952年湖南大学校长李达函请毛泽东题写“爱晚亭”亭额,挂在亭上。。1969年刻毛泽东草书手迹《沁园春 . 长沙》于藻井内,更为古亭增加了光彩。

岳麓山有始建于西晋泰始年间(268年)的“古麓山寺”,每到深秋“黄叶鸣檐,丹枫裹寺”,显得格外绚丽又庄严。每当深秋季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岳麓山上,诸多景点红叶绽放,如: 穿石坡湖、麓山古寺、清风峡、爱晚亭、赫曦台、岳麓宫、鸟语林、清风泉、极目峰……等地一片红艳。

岳麓书院、湖南大学等也被掩映在岳麓山满山遍野的红叶之中。 秋天,岳麓山漫山的红叶映衬诸境,使得古台神圣、寺院庄严、名亭飘逸、书院古雅、大学肃穆、湘江缥缈……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10)

3、重庆巫山红叶。

巫山红叶又叫“江山红叶”,有120万亩,是巫山山脉、长江三峡红叶的一个缩影。每年11月前后,巫山天蓝云白,艳阳高照。峡江两岸,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的红叶,姹紫嫣红,绚丽多姿,美若绚烂的朝霞,艳如缥缈的云霓。 碧水映红叶,高天飞彩霞,是巫山最美景色,有歌为证:“满山那个红叶啊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

在千米高的陡峭山峰上的巫山红叶,像飘浮高峡险峰上的片片红云,又像绽放在山峰上的朵朵红花。 绚烂的红叶在峡江两岸迎着江风招展,披着霞光摇曳,向飘逸的仙女一样美丽。 而红叶映照在静静的高峡平湖水面上的倒影,闪烁飘荡,恍惚缥缈,更加神奇。

杜甫《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就是写的巫山红叶。 明代卢谦《舟过巫峡》:“飞峡云容白,悬江树影红。”诗人笔下,飞峡悬江,白云红叶,多么美丽!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千年古镇、万年文明”。 这就是神奇的巫山及其红叶的写照。

巫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上亿年的巫山“神女峰”;有214万年前“巫山猿人”的化石和足迹; 有神话中的“巫山十巫”; 巫山的红叶,不仅带有古气,而且带有仙气和巫气,显得格外神奇又神秘。

大诗人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写了楚怀王、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相会的“楚王宫”,楚王宫及其红叶成了后代咏巫山红叶的重要意象。 如李商隐《咏楚王宫》:“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繆宗周(明)《咏楚王宫》:“云雨荒台何处宫,长途暮日映山枫。”

修仁(清)《咏楚王宫》:“荒山何处览琳宫,一片斜阳醉晚枫。” 乌拉灵寿(清)《咏楚王宫》:“楚宫已作梵王宫,苍翠回环万树枫。” 这4首《咏楚王宫》的诗,都不约而同地写到了巫山丹枫红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11)

4、江苏苏州太平山红叶。

江南苏州太平山的古枫特别有名。人们说,太平山有三绝:奇石、冷泉、古枫(红枫), “晚枫初着霜,靓于越溪女”,即说太平山的着霜的晚枫红叶比西施还美。苏州自古还有有“天平十月看红枫”的习俗。天平山深秋季节漫山遍野都是红叶。其中有400多棵树龄在几百年的古枫,树高30多米。

天平山红枫属槭树科,叶形呈三角形,入秋经霜后,青叶变黄色、转橙色、泛紫色、变红色。往往一棵树五色俱全,当地人称之为“五彩枫”。 太平山的满山红叶,铺天盖地,红艳似火,美如云霞,气象万千,蔚为壮观。 清代顾莼《吴中风景》:“丹枫烂漫锦装成,要与春花斗眼明。虎阜横塘景萧瑟,游人多半在天平。”就是对太平山的红叶景象的写照。

三、诗中的红叶

红叶历来受到文人骚客的喜爱,也受到过他们的很多赞美。这种赞美在文学的诗、词、歌、赋、曲、文、……中有很多书写。如果我们在观赏美丽的红叶时,吟诵几章前人描写红叶的诗篇,那一定会使你对红叶的美了解得更多、更广,会增加你赏红叶的多种美感和无限情趣。下面介绍和赏析8首前人写红叶的诗歌。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12)

1、白居易《和杜录事题红叶》: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诗说:寒山十月,霜叶新生。似是在燃烧,但不是因为有火;好像是红花,又不在春天。诗写得很有机趣。白居易还有很多写红叶的诗篇,其中最突出的是写宫苑庭院的红叶,如《司马宅》:“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秋雨夜眠》:“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江南遇天宝乐叟》:“红叶纷纷盖欹瓦,绿苔重重封坏垣。”

《梨园弟子》:“莫问华清今日事,满山红叶锁宫门。” 诗句通过写红叶表现了宫苑庭院的惨淡凄凉之境和作者的惨淡凄凉之情。 真乃是“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李煜(南唐)《谢新恩》)

2、子兰(唐 僧)《华严寺望樊川》:

万木叶初红,人家树色中。

疏钟摇雨脚,秋水浸云容。

诗人选取了一个特定视角,即在寺院中望樊川秋色中的红叶时的情景:万木逢秋,树叶尽红;斑斓秋色,掩映人家;秋雨淅沥,疏钟悠扬;云浸秋水,绚丽明媚。僧人眼中的秋天和红叶,带有佛境禅景的色彩,表现了盎然的佛情禅意。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13)

3、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笔下:寒山入秋,枫叶流丹;漫山飞红,层林尽染;霜叶绚烂,如火如荼;石径蜿蜒,直上寒山;白云缥缈,人家隐约,……杜牧的美丽诗篇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灿烂如红霞的寒山秋景图,是一曲情韵悠扬的美丽秋天的颂歌,读之让人无限神往。

杜牧这首写红叶的诗,受到众人的好评,而且多人在诗、词中化用此诗。 如:李中(唐)《江村秋晚作》:“好是经霜叶,红于带露花。” 朱庆顺(明)诗:“栖霞霜叶满山巅,九月如花二月妍。”(诗题不详) 晆(hui )鈺 (明)诗:“万树霜枫赤似霞,三峰高处夕阳斜。

摄山秋色年年好,惹得人称二月花。” (诗题不详) 叶申芗(清)《风光好》:“秋霜老,春偏好。真个红于二月花。” ……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14)

4、杨万里(宋)《秋山二首》其一: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乌臼”即乌桕。“铁皂”,褐色颜料。“猩红”,大红颜料。)

此诗描写了乌臼、枫树等红叶如火如荼的景象,明白如话,不用解释。这里要说的是杨万里红叶诗很有妙趣:“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诗说枫叶红了,为什么红?因为偷饮了“天酒”而醉了、脸红了。下一句更妙、更有趣,小枫醉了,一脸酡颜,只好腼腆地在孤松下掩盖自己的“醉容”。 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小红枫写得像一个含羞却情的少女,想象奇特,读之让人莞尔一笑。

5、张千臣(明,诗题不详)诗:

秋色满山中,霜枫叶尽红。

晚霞相映处,野火上三峰。

秋高气爽之际,秋色满山满谷,秋气霜风,染红枫树,天上的晚霞一片火红,与山中枫叶遥相辉映,像野火遍布三峰。诗写秋天晚霞之下的漫山遍野的红叶,如火如荼、热烈燃烧、绚烂壮丽。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15)

6、萧云从(清)《秋山霜霁图》:

一林霜叶可怜红,半入虚空半雾中。

冷艳足为秋点染,从来多事是秋风。

一林霜叶,惨淡冷红;半在虚空,半在雾中。是什么点染冷艳的红叶和秋色呢?是那多事的秋风。诗写秋风秋霜中的红叶的惨淡凄清之美,也写了红叶的缥缈依稀之美,都写得很有机趣。

7、施远恩(清,道士)《山居即事》:

秋声动岩壑,爽气满柴关。

红叶高低树,白云远近山。

(“柴关”,即柴门、寒舍。)

这位道士笔下:山间天高气爽,秋风萧瑟,秋声遍布在千岩万壑,秋气充满柴关。岩壑中的红叶树,高高低低,灿烂绚丽;白云在远山近黛飘逸,那么高远、那么缥缈、那么依稀、那么隐约……真乃是:“红叶,似如霞云,出脱凡尘。” (晁补之(宋)《洞仙歌》) 道士笔下千山万壑的红叶,在白云山峦的衬托下,显得高华壮丽又飘渺悠远。读之让人神往无限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16)

8、艾青(现代)《爱荷华的红叶》:

红得像桃花、

红得像彩霞、

红得像鲜血、

红得像火焰,

在阳光的照耀下,

整个爱荷华都燃烧起来了。

诗中连用四喻把红叶的状态、气势、生命、美艳、火红、热烈、……都写活了。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17)

古人还有很多写红叶的美丽时句,抄录12句,供人欣赏:

1、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

2、李益(唐)《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3、韩愈《广宣上人频见过》:“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4、吴融(唐)《红叶》:“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5、郭祥正(宋)《枫树林 》:“一坞藏深林,枫叶翻蜀锦。”

6、朱复(宋)(《句其八》)“遥看一树凌霜叶,好似衰颜醉里红。”

7、陆厚(元)《红叶》:“霜叶如花媚小春,枫林柿坞几黄昏。”

8、清珙(元 僧)《常侍者血书金刚经》:“祗园秋晚霜叶重,树叶红於血染衣。”

9、高启(明)《红叶》:“清霜初染满林秋,仿佛残霞晚未收。”

10、张穆(清)《秋山行旅图》:“林枫赤染万山秋,曲涧潆洄石气浮。

11、鲁迅《送增田涉君归国》:“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12、郭沫若《箱根即景》:“红叶经霜久,依然恋故枝。”

这些诗句描写的红叶,如翻卷的蜀锦,如天上云霞,似燃烧的火焰、如二月的红花、如醉后的酡颜,……绚烂壮丽美艳无比,读之让人无限神往。

编辑:方迎欣《白浪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