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片刻的欢愉与不幸(王小波生前作品难卖)

提到王小波,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他的《黄金时代》:“那一年我21岁,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然而正是这样敢想,又敢说的王小波,在创作了数篇小说后,不幸在45岁因心脏病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王小波走了,走得很落寞。被人发现时,王小波身边还有未完成的著作,墙壁上还留着牙齿刮过的印迹,看上去死得特别痛苦。

王小波片刻的欢愉与不幸(王小波生前作品难卖)(1)

著名作家周国平如此惋惜地说:

正值创作盛年的王小波突然撒手人寰,我们为他的早逝而悲哀,更为文坛的损失而惋惜。更令我难过的是:世上智慧的人本不多,现在又少了一个,这是比文坛的损失更使我感到痛心与可惜的。

从此文坛上失去了一位奇人,这不仅是周国平所痛惜的,也是书友所惋惜的 。

王小波片刻的欢愉与不幸(王小波生前作品难卖)(2)

王小波与《黄金时代》的跌宕起伏路

1952年出生的王小波,从小生活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的他性格孤僻,喜欢发呆。长到10来岁时,他喜欢上了父亲家中的藏书,于是时时偷来看。

1968年,王小波作为知青去云南参加劳动,这段经历,也为他后来创作《黄金时代》留下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与灵感。

1984年,王小波为了追随妻子李银河,远赴美国。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去餐馆做服务员。妻子李银河看在眼里,也实在是觉得小波这样的人如果不写作,太可惜了。她说,你就在家好好写作,钱的事我来解决。就这样两个人拿着妻子的400美元勉强维持日子。

日子虽苦,但写作还是得继续。面对家人的质疑,李银河特别认真地说:

小波是天才,他的才能如果就此丢掉太可惜了。文学是他的命,不写小说,他就如行尸走肉,那即使生活再好又有啥意义呢?

在妻子的支持下,王小波才有了更多写作的时间与空间,而那时的他也一直在改写《黄金时代》。

1992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在台湾联合日报上首次得以发表,并斩获联合奖25万台币。

可到了国内后,他的作品却没人敢发,不少编辑看完《黄金时代》,都说王小波是一个文学奇才,可基于《黄金时代》里内容太多“越界”的描述,编辑虽赞不绝口,但最后在谈合作时却不见了踪影。

直到1994年,黄金时代才得到一个机会在国内出版,可这一过程并不顺利。编辑是妻子李银河介绍的,为了能够让王小波的书出版,编辑冒着风险给他出版了这本书,可出版后销量却让人心灰意冷。不得已的王小波,只好跟编辑两人推着车去地摊上售卖。

直到王小波死去,他的《黄金时代》依旧没能卖出去。可让人惊奇的是,他死后不久,他的文字却在不少人心中火了起来。对文学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性的反思,还有他时不时流露出的幽默气息,和他对爱的理性思考与解读,无不让人喜爱,也许这也就成就了死后的他。

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轰轰烈烈,妻子李银河说,去墓地看王小波,还会看到不少书友留下的鲜花,甚至是二锅头和一些空酒瓶。

王小波片刻的欢愉与不幸(王小波生前作品难卖)(3)

看得出来,书迷对他的爱,也看得出,他文字给书迷留下的影响。

王小波死了,可他的《黄金时代》却一版再版。

《黄金时代》是一本被误解了的书,它教会我们的是对人性的反思,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自我情感的灵魂救赎与对生活的泰然处之。

《黄金时代》里陈清扬说,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在《黄金时代》里,最让人产生误解的是王小波所描写的性,咋一看似乎真的如“小黄文”一般。可冷静下来看,其实他笔下所描述的特别干净,又特别真实。初读时很容易当“小黄文”来看,可再看却发现,他笔下的人物其实除了个性,更多的是“美”,一种毫不掩饰的美与真。

《黄金时代》的创作背景实际是以王小波在云南时期为背景。那时,为了打破沉寂无聊的生活,为了不被世俗所淹没,在云南的这寸土地上,王小波开始了他的写作之旅。

王小波片刻的欢愉与不幸(王小波生前作品难卖)(4)

王小波从写作中思索人生的意义,他用直接大胆的语言,去诠释爱情、性、以及人生。他的文字里除了幽默,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思考、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性的坦诚与直白。他用出人意料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生命以及人性的真与美,从而直抵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在那时,大胆的爱与性是不被提倡,甚至是被压制的。王小波笔下的王二与陈清扬却有着不同之处,他们两个都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王二天性就乐观,陈清扬也一样,她乐观、特立独行,本不是“破鞋”的她,被人称作是“破鞋”,这样的事对她来说是可气的。因此,为了证明自己是“破鞋”,她与王二开启了一场关于爱与人性本真的较量。

陈清扬说,在她眼里,破鞋很善良,乐于助人而且最不乐意让人失望。因此她对破鞋还有一点钦佩。

这就是王小波心中的陈清扬,一个率真、充满个性、又丝毫不掩饰内心的姑娘。因为不满自己不是“破鞋”,却被迫拥有“破鞋”的称号,她与王二之间建立了一场“伟大友谊”。陈清扬觉得她与王二是无比相像的两个人,因此两个各自孤独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在王小波笔下,王二坦诚又直接,为了帮陈清扬证明她就是“破鞋”,他提议与陈清扬建立伟大友谊。这看上去似乎也没啥不妥,就这样两个不相爱的人,因一场“伟大友谊”而越过了界限。

两人的相处并不是很顺利,但这让追求自我,独立又有个性的陈清扬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情感,以及她心中真正的爱与性。这也是她对自己肉体以及自我情感的一次灵魂救赎。

王小波片刻的欢愉与不幸(王小波生前作品难卖)(5)

王小波说,很多理智健全辨别善恶的人需要读小说,而他的书就是为他们而写。

他人心中的王小波与《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是一个时代的融合,更是一代人精神为之振奋的焦点。王小波的文字不止是幽默,更是理性、情感、精神的聚合。

南京著名作家叶兆言在提起王小波时曾说:

“他的作品我都喜欢,而他的魅力其实并非是人们口中的黑色幽默,而是他笔中所反射出的科学与理性。”

高晓松更是把他当作神一样的存在,他说,以他有限的阅读量,在他心目中王小波就是白话文里史无前例的一个,他称得上第一,而第二名早已被王小波甩开很远。

王小波片刻的欢愉与不幸(王小波生前作品难卖)(6)

主持人鲁豫在LIFE 演讲中说,她很遗憾没有早一点遇到《黄金时代》,但她又觉得在20岁左右的大学时代遇到小波,刚刚好。

鲁豫说:

我和王小波之间隔着性别、年龄、背景、学识的鸿沟,但是我能读懂,在读的时候我很过瘾,有一种迷之共振的感觉。

而更有读者说:读王小波就像对着一个很大的树洞一样,它是一个人隐藏、吐纳、消化所有不安全的精神秘密基地。

王小波片刻的欢愉与不幸(王小波生前作品难卖)(7)

看了王小波的故事与文字,你是否也有所感触呢?如果你想在纷杂的世界中寻一片安静的角落,如果你想在繁忙的工作后想拥有一处可以思考的净地,不如来读读王小波,相信他的文字能带给你不一样的心灵感受与内心启发。

原价143元的王小波精品集,现价只用98元,一共3本,包含《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一顿饭不到的价格,你就能从中感受到一个有趣的灵魂,何乐而不为呢?#618好物趋势##不可错过的好书#

点击下方横条链接即可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